秋冬时节,伴随着温度的下降,街头飘满了栗子香,糖炒栗子摊位前总能看到人们排队的身影。
软糯香甜的栗子成了这时候最受欢迎的零嘴之一,谁能抵挡得住这一份天然的美味?
但吃归吃,栗子真是个“谁都适合”的健康食品吗?
事实上,栗子虽好,但对于某些人群来说,它可能带来“甜蜜的负担”。
栗子虽是“干果之王”,但更像一碗“主食”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栗子和瓜子、杏仁一样,属于“坚果家族”。
但从营养学的角度看,栗子跟这些油脂含量较高的坚果有所不同,它的主要成分是淀粉。
栗子的淀粉含量高达40%以上,脂肪含量反而很低,所以吃栗子更像是在吃“主食”。
它不仅能提供饱腹感,还能为身体补充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B族、钾和镁等矿物质。
比起白米饭、面条等主食,栗子有更丰富的膳食纤维,对改善便秘、调节肠道有一定帮助。
因此,栗子成为许多注重营养平衡的人在秋冬时节的“粗粮替代品”。
然而,正因为栗子的淀粉含量高,它带来的健康问题也不可小觑。
特别是某些人群,吃栗子时需格外谨慎,否则过量食用反而可能伤身。
栗子虽美味,但吃多了可能“闹胃”栗子在我们胃肠道中的消化过程并不算“省事”。
有研究表明,栗子含有丰富的淀粉和纤维素,尤其是纤维素在肠道内容易产气。
栗子进入胃部后,首先会迅速吸水膨胀,这可能导致胃胀;而在肠道内则容易发酵产生气体,从而引发胀气和不适。
对于那些胃肠道较为脆弱的人来说,食用栗子甚至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反应,比如恶心、反酸,严重的还会出现胃痛甚至胃出血。
不久前,一位年轻女性就因为过量食用栗子而导致了胃出血。
她在追剧时吃了近一斤糖炒栗子,结果没多久就开始上吐下泻,甚至在呕吐物中出现了血丝。
经过检查,医生确认这是栗子引发的急性胃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