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临近,很多市民过节时都喜欢吃粽子,可吃粽子时也要注意安全。近日,林口县55岁的陆阿姨在吃粽子时一不小心“囫囵吞枣”,被3厘米的枣核卡住了食道。最后,在哈医大一院医务人员的帮助下,才成功脱险。
5日8时,家住林口县的陆阿姨想吃点粽子,在吃粽子的过程中,她忽然感觉嗓子处有异物,特别痛,这才发现自己误把枣核吞下了。“不敢吞咽,一吞咽就特别疼……”于是,她立刻前往当地医院就诊,但是行喉镜检查未见异物,医生考虑枣核此时可能已经进入食道,建议转入上级医院治疗。
15时许,陆阿姨焦急万分赶到牡丹江市某医院,此时,她感觉疼痛感愈发剧烈,医生尝试胃镜下异物取出治疗,但由于枣核2个尖端均已嵌入食道,并未成功。无奈之下,陆阿姨和其女儿来到哈医大一院就诊。
21时30分,陆阿姨来到哈医大一院消化内科病房,这时距离吞入枣核已经过去了13个小时。 “陆阿姨进入病房时神色极度痛苦,难以发声,每咽一口唾沫就伴随剧烈的疼痛。”据值班医生周一楠介绍。
经纵隔CT可见,枣核距离主动脉弓非常近,距离仅约5mm左右,一旦枣核穿破食道刺入主动脉弓,就会造成患者大出血,甚至死亡。由于情况紧急,周一楠及路越医生当即联系了消化内科主任史立军,在史主任的指挥下,消化内科护士长马丽和内镜医生尹逊海、内镜护士季秀英立即从家赶往医院。“当时,枣核距离大血管距离极近,胃镜下异物取出术的风险极高。”据马丽介绍。
图片均由院方提供
尹逊海医生作为消化内科的骨干医生,凭着多年内镜治疗的丰富经验及史主任的嘱托,小心谨慎进镜,与季秀英护士协作操控异物钳准确钳住枣核一端,轻轻将其剥离食道内壁,慢慢沿着食道管腔拉动枣核,使另一端抽离食道壁,远离主动脉弓,马丽护士长轻声安慰鼓励患者。10分钟后,一枚长约3cm,两端极其尖锐的枣核取了出来,陆阿姨当即便感觉不疼了。
“端午节来临之际,在享用美酒佳肴、清甜蜜粽时,一定要细嚼慢咽,特别是关注家中老人和儿童的饮食安全。如不小心吞入异物,切不可强行咽下,妄图用米饭、馒头下噎更是万万不可取。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避免异物刮伤消化道,造成消化道出血、穿孔,甚至伤及气道及主动脉而危及生命。”哈医大一院消化内科史主任提醒市民。
龙头新闻·生活报 记者 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