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壳蝉蛹做法,蝉蛹做法全过程

首页 > 美食 > 作者:YD1662025-04-15 12:05:56

河蟹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螃蟹,它属于大型的甲壳类动物,常常栖息在江河湖泊的泥穴中,目前已实现了人工大量养殖,是很受欢迎的水产品之一。立秋以后,正是吃河蟹的季节,它的味道极其鲜美,要经过一年多的生长周期才能捕捞。在生长过程中,蜕壳是河蟹很重要的一种生理现象, 关系着生长发育和成活率。从投放蟹苗起,养殖到上市,期间要经历五次蜕壳,每一次都对河蟹的生命是很大考验。

虽然蜕壳给河蟹带来很大的风险,但这是必须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因为河蟹是节肢类的动物,当生长到一定的阶段,原本的骨骼和外壳就容纳不下生长后的身体,必须要通过换壳,将旧的外壳去掉,长出新的外壳才能继续发育生长。

在与养殖户交流的时候,经常说起河蟹到了蜕壳的阶段却迟迟不蜕壳的现象,衍生的问题就是河蟹长不大,影响产量。因为河蟹每次蜕壳,个体和重量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河蟹的生长效果就体现在蜕壳的时候。每一次河蟹的顺利蜕壳,是保证增产、提高成活率的重要因素。

今天,“洪湖渔乡”就和大家讲讲河蟹到了蜕壳期不进行蜕壳的相关话题。

软壳蝉蛹做法,蝉蛹做法全过程(1)

先来了解一下河蟹是怎么蜕壳

在河蟹的生长过程中,从很小的蟹苗生长到成蟹,期间要完成多次蜕壳。蜕壳就代表着养殖投入得到了回报,个体开始发生变化的一个标志。刚开始在幼体阶段,正是长生身体的时候,生长发育比较快,一般3~5天就要完成一次蜕壳,这个期间,蜕壳也很频繁,通常是蜕壳前到下次蜕壳的时候就算一个周期。刚开始蜕壳的过程也很快,几分钟就可以完成,身体越小的河蟹,蜕壳就越快。如果在蜕壳的时候不顺利,蜕壳时间也就会相应的延长,甚至发生蜕壳不遂的问题。

河蟹蜕壳的时候会离开原来栖息的地方,寻找较隐蔽的水草里进行,这样可以保证在蜕壳时不会受到外界打扰。在蜕壳之前身体会有很明显的征兆,外壳看上去就像蒙了一层膜,会呈现淡黄色的体色,摄食量也会比以前减少。蜕壳时河蟹的5对肢足张开,体液的浓度也会增加,起到润滑作用。河蟹会先从尾部挤出一“人”字形的口子,身体就会往后缩,直到整个身体从裂口中蜕出,剩下旧的外壳。刚蜕壳出来的河蟹身体很柔软,可以活动,但不具备防御的能力,在这段危险的时间内,养殖户就要加强管理,避免河蟹在蜕壳期受到伤害。

河蟹每一次蜕壳,体形和体重都会发生很明显的变化,3厘米的幼蟹经过蜕壳以后,体长可以增大到4.8厘米,体宽可以增大到4.5厘米。

软壳蝉蛹做法,蝉蛹做法全过程(2)

不蜕壳的河蟹会有哪些特点

养殖的河蟹不蜕壳,蟹壳已经钙化,用手摸上去感觉很坚硬,与正常河蟹的蟹壳有很大的区别。它会离开水体环境,爬到岸边的浅水区,撑开肢足,腹部悬空很难蜕下旧壳。用物体敲打背壳的时候,能形成空洞并流出体液,可以看到里面已经长出了一层新的软壳。这种现象就是病理性的不能蜕壳,发病以后引起上岸,受到惊扰才会返回水中,这类病蟹在蜕壳的时候很难进行下去,很容易发生蜕壳不遂而死亡。

有的河蟹甲壳、眼窝部位长了很厚一层毛状物,这些毛状物就会黏上泥土和污物,鳃丝已经变为灰色,也沾满了污物,影响到正常呼吸。整个蟹体看上去很脏,呈土灰色和灰黄色,用手抓起来,表面很光滑,而且这些污物很难去除,病蟹栖息在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地方,行动缓慢,这类病蟹就是感染了细菌和寄生虫引起不蜕壳的特征。

软壳蝉蛹做法,蝉蛹做法全过程(3)

河蟹的外壳正常颜色是青灰色,像那些不蜕壳的河蟹,蟹壳会呈现透明的颜色,蟹的脐部发生水肿,肛门部位发红,轻压肠道的时候,病蟹会产生很大的反应,有黏稠的透明液体流出。这些河蟹常栖息在水边,到了蜕壳的时候也没有任何征兆,很多都是投喂饲料不当,引起了河蟹的肠胃发炎,造成消化不良影响河蟹的正常蜕壳。

在对不蜕壳的河蟹观察时发现,河蟹的蟹脐脱落,腹部开始水肿,失去弹性,与腹甲的连接处已分离开来,到了夜晚的时候会上岸。揭开蟹壳发现腹部有绿豆大小的白色颗粒,腹脐与头胸交接的地方最多,肉质膨松,很难分辨雌雄,生长和吃食都很正常,没有发生死亡,这些不蜕壳的河蟹是感染了蟹奴寄生虫。

软壳蝉蛹做法,蝉蛹做法全过程(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