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神农氏,中华文明中的“医药之祖”,以尝百草、治病救人而闻名。他不仅是农耕的始祖,也是草药的开创者,许多中医药的智慧都源自于他。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位伟大的先贤和山茶油之间,也有一段跨越千年的传奇。今天,让我们走进这段被时光尘封的故事,揭开那盏油灯背后藏着的智慧。
上古时期,一场瘟疫肆虐中原,百姓高热不退,皮肤溃烂,连神农氏也无计可施。他翻遍《百草经》,试遍无数药草,却始终没有找到解药。
就在一夜梦中,神农氏梦见一位白发老者,手持一盏油灯,灯火微弱却照亮了整个山谷。老者轻声道:“南方有木,其果如珠,其油如金,可解此厄。”
神农氏带着弟子,踏上了寻找神秘油木的旅程。途中,他们遭遇了种种艰险:
在武夷山,毒蛇环绕,幸得山茶树叶解毒脱险;
在洞庭湖,狂风暴雨中,山茶树枝为他们挡风遮雨;
在岭南密林,他们迷失方向,山茶花的香气指引了前路。
经过千辛万苦,终于,他们在一片原始森林中找到了那棵神秘的山茶树,果实累累,金光闪闪,仿佛真如梦中所言。
三、山茶油的诞生:一盏油灯的光明神农氏将山茶果带回中原,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提炼,终于提炼出了第一滴山茶油。他将油倒入陶盏,点燃灯芯,奇迹发生了:
灯火照亮的地方,瘟疫退散;
油香弥漫的地方,病患渐愈;
百姓用油涂抹伤口,溃烂处迅速愈合。
从此,山茶油被誉为“百药之长”,并被记录在《神农本草经》里:“茶油,味甘性平,润五脏,通六腑,久服轻身不老。”
四、文明的传承:从传说走向现实唐代: 陆羽在《茶经》中记载,山茶油可疗疮疖;
宋代: 苏轼在岭南用山茶油治愈瘴气之疾;
明代: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详细记载了山茶油的药用价值:“茶油性偏凉,有凉血、止血之功效,清热、解毒,主治肝血亏损、驱虫、益肠胃、明目。”
油茶树生长在连绵叠嶂的群山中,从开花、结果到采摘,历经冬、春、夏、秋四季的云滋雾养,吸收日月精华和天地灵气,营养成分自然也就不同于一般的植物油,营养价值非常高,古时被视为“山珍贡品”。油茶花开于秋季,果实成熟于次年花开时节,采摘时分油茶鲜花怒放,花果并存,同株共茂,因此民间素有“抱子怀胎”之美誉,堪称自然界一大奇观。
油茶的主产区集中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浙江、福建、广东、湖北、贵州、安徽、云南等省区,其中有以湖南和江西为主要产区,占到了全国60%以上的种植面积,可谓油茶之乡,当地的油茶树品种也是“油茶之祖”,当初神农氏带领弟子,历经千辛万苦,从中原跨越千山万水所到达的地方大致就是当今湖南江西一带。
今天,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山茶油已经成为餐桌上的“液体黄金”,也已经被科学证实:
- 角鲨烯可以增强免疫力;
- 茶多酚抗菌抗病毒;
- 单不饱和脂肪酸有助于调节血脂。
从神农氏的油灯到今天的餐桌,山茶油承载的不仅是健康的价值,更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楚乔花山茶油,以古法压榨匠心传承千年智慧,用科技守护现代健康。当我们用山茶油烹饪美食时,是否也会想起那个为苍生寻药的背影——一盏油灯,照亮了千年文明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