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不同平台计算配送时效的方式,以及订单履约过程中的种种与配送时效相关的问题。
天天问问题:《“次日达”、“半日达”和“1小时达”“2小时达”真的会影响你的购买决策吗?》
前几天在天天问看到这个蛮有意思的问题,作为电商的重要一环,商品配送时效也开始成为买家决策时的影响因素。
那么这个商品的配送时效是怎样一个系统?我们看到的预计到达时效又经过怎样的计算逻辑得出?
我将通过这个短文与大家进行探讨。
文章章节列表
- 问题1:同平台,为什么时效不一样?
- 问题2:为什么平台发货可以计算出预计到达时间?
- 问题3:为什么菜鸟裹裹对客展示预计到达时间?
- 问题4:菜鸟裹裹上的第三方平台的时效为什么是揽收后才得出?
- 问题5:为什么部分的包裹不在负一屏的推送内?
- 问题6:订单履约的使用主体是消费者么?不一定
- 问题7:外卖的时效,又是怎样计算?
- 小结
大家在购物的时候,或多或少都会留意到各平台对于时效的展示,但是大体而言,我们常见的时效展示通常如下面几种:
一句话概括:平台发货,会有预计时间的展示。第三方发货,则通常没有预计送货时间。
问题2:为什么平台发货可以计算出预计到达时间?一句话概括:平台发货,全程监管相对可控,时效管理相对可控。
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用一个案例来进行说明:
小明的房子在番禺广场,公司就在石碁,小明每天坐地铁上班。由于地铁站的时间基本固定,因此路上的时间相对固定,换乘的步行时间也是相对恒定。
若小明在7:45分出门,则会超过公司的考勤时间,若7:30分出门,则可以在9点前到达公司(耗时是瞎编的,请勿较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