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听过“煲汤时间越长,汤汁营养越高”这种说法。许多家庭煮鸡汤、骨汤时,喜欢用炖锅一炖就是7、8个小时,据说这样能把肉的营养“熬”出来。但真的是这样吗?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喝汤这门学问。
不同食材,煲煮时间不同
煲汤是不是越久越好呢?针对这个问题,复旦大学的营养学教授对猪蹄汤、土鸡汤、老鸭汤进行了研究。
结果发现,猪蹄汤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在加热1小时后达到最高;土鸡汤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在加热1.5小时、0.75小时后达到最高;老鸭汤的蛋白质、脂肪含量分别在加热1小时、0.75小时后达到最高。
由此可见,长时间煲汤并没像人们所期望的那样,使这3种汤中的营养有所增高。尤其是草鸡煲和老鸭煲,煲汤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反而越低。
建议煲汤时间控制在1-1.5小时之间,这样能获得较高的营养价值,口味也比较鲜美。
还有些比较鲜嫩的食材,比如鱼肉,煲汤的时间要更短,一般只要汤煮到发白就可以。如果再继续炖,不但营养会被破坏,鱼肉也会变老变粗;再比如蔬菜,应等汤煲好以后再放入,煲煮数分钟后即可,以减少维生素损失。
此外,如果要在汤里放人参等滋补药材,煲汤的最佳时间是40分钟。这是因为参类食材里含有人参皂甙,煮得过久就会分解,失去药效价值。
饭前喝汤or饭后喝汤?
有说饭前喝汤好,有人说饭后喝汤好,到底谁才对?
其实,从营养学来看,对大多数人来说,饭前还是饭后喝汤,并没有严格限制,关键在于喝多少汤、喝什么汤。
“饭前喝汤,苗条又健康”的说法一直受很多人青睐。因为饭前喝汤有助于消化,还能增强饱腹感,减少饭量。
不过,这种说法其实也“因人因汤”而异。对于饭量比较大的人来说,即使喝了汤,也阻挡不住饥饿的洪荒之力。所以,这类人饭前喝汤收效不大。
另外,如果饭前喝的是老火汤、肉汤,这些汤里的油盐含量很高,多喝反而会更胖。只有选择口味清淡的蔬菜汤,才能起到“苗条健康”的作用。
有慢性病,能喝老火汤补身吗?
猪骨、鸡肉、鸭肉等肉类食品经水煮后,能释放出肌肽、嘌呤碱和氨基酸等物质,这些总称为“含氮浸出物”。很显然,越美味的汤,含氮浸出物越多,包括“嘌呤”等就越多,而长期摄入过多的“嘌呤”可导致高尿酸血症,后者是引起痛风病的罪魁祸首。
并非人人都能喝这些美味的老火汤,像痛风病人、糖尿病患者,因为嘌呤等含氮浸出物都要经过肝脏的加工,变成尿酸经肾脏排出体外,因而过多的“嘌呤”会加重肝和肾脏的负担。汤的鲜美还与汤中浸出的油脂和糖分有关,这些都不利于血糖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