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至阴之物,至阳之物大全

首页 > 民生 > 作者:YD1662023-04-18 17:13:40

“天,食人以五气”是说人需要一些看不见的气来补充自己,也就是灵魂需要的。“地,食人以五味”是人们从地球上寻找食物来补充身体,也就是我们所食的五谷。那再详细地说,什么是五气?什么又是五味呢?在黄帝内经中也有给出解释,“阴之所生,本在五味”我们的身体必须依靠食物,但是灵魂不需要食物,灵魂需要的是宇宙中的“气”,但是这个“气”并不全指我们呼吸的空气,有的还是一种以现有的科技所无法探知的,比如我们说的磁场或者能量。

通过这些,我们可以理解《黄帝内经》中写道的这两者是在以人类为基础的,二者存在共生。《黄帝内经·素问·太阴阳明论》中又提到,“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也是现在年轻人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颠倒黑白,没有规律饮食,身体也在一点点的出现问题。而现在因为人类的过渡需求导致频发的一些天灾,则在损害自己的灵魂。这些都是我们认为很是正常普通的事情,但是冥冥之中却在五形的损伤自己的身体以及灵魂。而《黄帝内经》书中,有效地区分了,阴阳和人的肉体与灵魂,我们不做过多的借鉴和解析,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翻阅一下这部巨作。点波关注,点波赞我们接着往下看!

十大至阴之物,至阳之物大全(5)

《黄帝内经》一直提到“阴阳”,看似统一,但是却把阴阳分得很是清楚,把看不见的灵魂称为“阳”,看得见的肉体称为“阴”。而导致“阳”生病的大多来自宇宙之中,同时也与我们的四季和温度变化有关,在内经中称为“六气”也就是,“风、寒、暑、湿、燥、火”,这些是导致“阳”也就是灵魂生病的原因所在。那导致“阴”也就是肉体出现问题的原因则在地球,地球的环境和饮食都会导致我们的肉体出现问题,但这些问题更多的来自于我们本身导致的。

除了表面的“阴阳”肉体与灵魂,对于身体的感官五脏也有做出区分,神、魂魄、意志与五脏为阳,喜、怒、忧、思、悲、恐、惊与大脑为阴,这些部分处于无形的状态。但是在《黄帝内经》中人被分为两部分,也就是“阴阳”,但是人活着都好理解,那人死了呢?

十大至阴之物,至阳之物大全(6)

《黄帝内经》中同样给出了答案,在《黄帝内经》中虽然人的“阴阳”在肉体上处于共生状态,息息相关,但却又是独立的个体。我们所理解的死亡是指人的“阴”也就是肉体死亡,往往忽略了“阳”灵魂的所在,在古人《黄帝内经》中的死亡,是指“阴”也就是肉体与“阳”灵魂同时死亡,是肉体跟着灵魂走,但是到了现在人们的饮食起居的不规律导致灵魂跟着肉体走了。按照《黄帝内经》中的理解,人们可以活到120岁左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长生,但是现在已经很少会出现。大部分都是肉体死了灵魂还在,或者灵魂死了肉体还活着,两个系统并没能完全做到“共生”。所以《黄帝内经》中就给出了如何去对于“阴阳”两个字进行调和,最后等到共生和真正的死亡,这也就是历来所有人求的长生之道。

十大至阴之物,至阳之物大全(7)

如果静下心认真研读《黄帝内经》就会发现,书中更多的是对于“阳”的解释,也就是我们看不见的灵魂。与其说这是一本写病理的医书,倒不如理解为是一本写“灵魂”的书籍。因为整本书的重点都在说“灵魂”,如果肉体真的出现了问题,很多根本原因仍在灵魂上,肉体上的病痛都是灵魂出现问题所浮现的假象,而治肉体病痛的根本在于灵魂。但是关于《黄帝内经》中所提到的肉体灵魂,与现在的医学处于一个两端的状态,而《黄帝内经》中提到的大多数都是关于灵魂,也就是一本关于灵魂的养生书籍,如果灵魂养好了,那么肉体自然也就会变好。

能让灵魂变好的,大多来自于“气”,宇宙中无形的精气,是我们所不知和无从察觉的,但却是灵魂的养料,在《黄帝内经》中把灵魂称为“藏象系统”,与管哥说的“灵魂”很是接近。而这个灵魂,可能就是修炼者口中的“仙”,又或者是神话故事中“女娲造人”的时候吹入鼻中的那口气,有了气就有了灵魂有了人,人才在真正意义上的“活着”。著名小说家鲁迅先生说过这样一句话:“有的人活着,但是他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一直活着”。

十大至阴之物,至阳之物大全(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