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婆节的习俗创意说明,花婆节文化意义

首页 > 民俗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15 11:16:08

清代张玉珍的《鹊踏枝·花朝》给出了答案:“已十馀番风信透。花到生朝,点染春如绣。忍怯轻寒笼翠袖。红绡闲系为花寿”。

清代蔡云有《咏花朝》诗,写了民间如何给花神贺寿的。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原来在花枝上系上红布条,这是给花神贺寿。

第三、扑蝶。

花婆节的习俗创意说明,花婆节文化意义(5)

宋俗《诚斋诗话》载:“东京二月十二日曰花朝,为扑蝶会”。宋时开封一带的花朝曾流行“扑蝶会”。人们纷纷扑蝴蝶,这是民间颇有趣味的游艺活动。

古代书画里,经常出现扑蝶的画面。《红楼梦》里,就有宝钗扑蝶的桥段。当然了宝钗是在芒种节这天,也就是花神退位的日子里扑蝶的。但是可以想象,在花朝节这天,宝姐姐也会和姐妹们一起在大观园里扑蝶。

百花风雨泪难销,偶逐晴光扑蝶遥。

一半春随残夜醉,却言明日是花朝。

明代汤显祖的这首《花朝》诗,给我们还原了扑蝶的小细节。

第四、挑菜。

花婆节的习俗创意说明,花婆节文化意义(6)

花朝节前后,野菜开始生长,人们就会在花朝节这天,去郊外的地里挖野菜。此时的野菜,刚刚发芽,非常鲜嫩可口。

白居易云:“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春雨过后,地里的野菜都长出来了。

唐代的郑谷也有一首挑菜诗。“海棠风外独沾巾,襟袖无端惹蜀尘。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

第五、制作花糕。

花婆节的习俗创意说明,花婆节文化意义(7)

相传制作花糕的习俗起源于唐朝,是因为武则天非常喜欢花,所以每逢花朝节就下令宫女去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捣碎了做成花糕。武则天用花糕来赏赐群臣。

后来被民间纷纷效仿,也就有了花朝节做花糕的习俗。山东菏泽有牡丹花糕、昆明有玫瑰花糕。

第六、祭祀花神。

《红楼梦》中,贾宝玉曾经祭奠芙蓉花神。开头是这样的:

“维太平不易之元,蓉桂竞芳之月,无可奈何之日,怡红院浊玉,谨以群花之蕊,冰鲛之縠,沁芳之泉,枫露之茗,四者虽微,聊以达诚申信,乃致祭于白帝宫中抚司秋艳芙蓉女儿之前……”

花婆节的习俗创意说明,花婆节文化意义(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