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白族祖先是从哪里搬来,白族祖先是谁

首页 > 民俗文化 > 作者:YD1662023-04-22 07:10:21

剑川白族祖先是从哪里搬来,白族祖先是谁(1)

明通

剑川白族祖先是从哪里搬来,白族祖先是谁(2)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出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国泰民安,人杰地灵,有着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和勤劳朴实的父老乡亲,还有祖祖辈辈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盼。记不清从什么年代开始,“安定”这个地名就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深深扎根,庇佑着一代代白族儿女繁衍生息。

剑川白族祖先是从哪里搬来,白族祖先是谁(3)

那 站

改革开放初期的安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喧嚣之地。国道213线穿村而过,天时地利给勤劳的安定人民指出了一条生财之道。国道两旁,一家家小餐馆拔地而起。餐饮业的兴起,既解决了农民自产的果蔬销售难的问题,又给过往的旅客提供了绝佳的休憩场所。那时还没有高速公路,安定作为通往昆明和西双版纳的必经之地,国道213线上过往的车辆络绎不绝。

村里有两个大型停车场,一个叫安定国营饭店,另一个叫镍矿大礼堂。每个停车场至少可以容纳10多辆班车。那时没有昼夜班车,很多单层班车驾驶员都会把安定作为奔波一天后,傍晚洗去尘埃和疲倦的最佳休息站,两个休息站都为各路过往的旅客提供食宿。每天下午,当班车进站后,守门的大爷就把停车场的大门紧锁以防旅客外流影响生意。大门虽然阻隔了绝大部分旅客的步伐,但总还是有一些旅客不愿在休息站食宿,他们更愿意去场外的农家客栈感受当地的民族特色。

当有旅客执意出来时,休息站外总是站满了招揽生意的农家人,他们蜂拥而上围住旅客滔滔不绝的介绍着自家客栈的美食和舒适。旅客们总是会茫然得无所适从,最后只能凭感觉跟随其中一位大婶到达客栈。其他没有抢到生意的大婶又继续目不转睛的盯着从休息站出来的旅客,接着又是对逃窜出来的“猎物”进行轮番轰炸。休息站外,偶尔还能见到几个黄头发蓝眼睛或者是卷头发黑皮肤的外国人出没,真是一道奇异的风景线,不时引来很多村民和小孩驻足围观。外国人一点也不拘束,还不时扮个鬼脸大方地逗逗几个调皮的小孩,小孩既惊又喜地一路欢奔回家。

镍矿大礼堂里有个宽敞的电影院,每天晚上都会放映两场电影供过往旅客和当地百姓消遣娱乐。听村里人讲,当时村里有一位土生土长的漂亮白族外语女教师在安定中学任教。有一天,美女老师在镍矿大礼堂邂逅了一位澳大利亚帅小伙后,一见钟情喜结连理,远赴重洋一去就是30多年。后来,他们曾经带着可爱的混血儿女回来探望过亲朋。再后来就杳无传闻了,至少我没有再听说过类似新闻。

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于昼夜班车的出现,过往休息的旅客越来越少,两个休息站受到了很大的冲击相继关门。如今的安定国营饭店已不见曾经的热闹喧嚣,取而代之的则是残垣断壁,一副破败的景象。但是,当你站立在废墟中看着那些雄伟的住宿楼时,依稀还能感受到昔日的门庭若市。镍矿大礼堂的电影院和住宿大楼是建国初期苏联专家帮助中国发展的历史见证。其欧式建筑风格在安定人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印记。2004年,元江镍矿重新投入生产,昔日的电影院已被拆除,在原址上建起了职工大楼。当年的大礼堂住宿大楼总体建筑没有改变,只是进行了重新装修披上了崭新而华丽的外衣,依旧雄伟的矗立着。当年的停车场如今变成了篮球场,四周种满了小花小草。每当夕阳西下的时候,几个年青人在篮球场上挥汗如雨。物是人非面前,住宿大楼见证了一代又一代的白族儿女茁壮成长。

剑川白族祖先是从哪里搬来,白族祖先是谁(4)

首页 1234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