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时期,我国云贵地区,存在着有一个强大的国家。他们虽然人口不过一百万,却曾经打败唐朝和吐蕃,鼎盛时的势力范围更是达到越南、缅甸一带,在东南亚称王称霸。与同一时期的唐王朝、回鹘汗国、吐蕃并列为东亚大陆四大强国。这个国家,就是南诏国。
唐初,云南洱海一带有6个大部落,号称“六诏” (在当地语言中“诏”就是君主的意思),即蒙舍诏、蒙禹诏、越析诏、浪穹诏、邓赕诏、施浪诏。蒙舍诏因为在六诏中位置最偏南,又称南诏。
六诏分布图
南诏的祖先是活跃于云贵高原的哀牢人乌蛮部。当时,唐朝和吐蕃都试图将影响力扩展到云南一带。六诏只有在夹缝中求生存。南诏奉行的,是依附唐朝的外交政策。
公元653年,南诏王龙独罗派人到长安进贡,唐高宗于是封他为巍州刺史(今云南巍山县)。
一直以来,统一六诏始终是南诏最大的梦想。公元728年,皮逻阁即位。他攻占了太和城(今大理市南约八公里),实力顿时大增。接着,他重金贿赂了剑南西川节度使王昱,请他为自己在唐玄宗面前说情,作为回报,统一的南诏将继续追随唐朝,共同对付吐蕃。
公元738年,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兼并其余五诏,正式建立了南诏国。
起初,南诏还信守承诺,多次配合唐军进攻吐蕃。唐玄宗见此,就封皮逻阁为云南王。但在公元750年,皮逻阁已死,其子阁逻凤因为被唐朝地方官张虔坨欺压,还恶人先告状,向唐玄宗说阁逻凤要造反。
阁逻凤赶紧派人申辩,但唐玄宗却听信杨国忠的谗言,对此不予理会。阁逻凤愤而起兵,*死了张虔坨。
第二年,鲜于仲通率领的唐朝八万大军南下。阁逻凤赶忙谢罪,表示愿意归还俘虏和占领唐朝的土地。又说,南诏一心向唐,两军一旦交战,得利的一定是吐蕃。
唐军将领不为所动,继续南下。接着,阁逻凤再次派遣使者到军营,警告:再逼我们,我们就投靠吐蕃去!鲜于仲通非但不为所动,还扣押了使者。
唐军南下到了洱海一带,阁逻凤第三次遣使求和。鲜于仲通依旧不为所动,反而做好了消灭南诏的军事部署。
石窟中的皮逻阁形象
恰逢此时,已经接到南诏求援的吐蕃军队连夜南下。西洱河之战中,他们与南诏的军队联合进攻。唐军惨败,损失六万人,主帅鲜于仲通只身而回。
此战,南诏虽然获得胜利,但损失了五万人马,属于惨胜。因此,南诏不得不依附于吐蕃。阁逻凤接受了吐蕃赞普的册封,与吐蕃约为兄弟之国。
话分两头。鲜于仲通逃回长安后,与杨国忠同流合污,竟然将一场大败仗粉饰为一次胜利。唐玄宗听信了二人的说辞,责令杨国忠积极备战,再征南诏。
杨国忠见皇命难违,就在山西、陕西一带招募兵丁。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诗人杜甫的那首《兵车行》就是这段历史的反映。
公元754年,李宓率兵十万再次南征。来到洱海一带时,他采取水陆协同的战术,命令士兵打造战船,阁逻凤得到情报,出其不意的捣毁了唐军造船厂。陆地上的唐军也在南诏、吐蕃联军的包抄下损失惨重,主帅李宓被俘。
战争结束后,阁逻凤特意为唐军战死的将士收尸,建起一座万人冢祭祀。又命人在大理立了一个碑,此碑名“南诏德化碑”,碑文3800字(现存800字),里面列数了张虔坨的六大罪状,表明南诏叛唐是多么不得已。阁逻凤曾指着碑文对臣子说:南诏可能会再次归附大唐,这上面的碑文,记载的就是我的本心。
在与南诏国的战争中,唐朝至少损失了十三万兵力(实际上的损失更大)。边将安禄山得知此事,与史思明在北方发动了叛乱,动地而来的渔阳鼙鼓,惊破了宫廷中的霓裳羽衣曲。唐朝由盛转衰。
南诏却越来越强,不但打过贵州、广西地区,还四次进攻四川,一度占领成都;两次占领交趾,*戮当地军民十五万,还曾打垮骠国(缅甸),称霸东南亚。
南诏重步兵“罗苴子“
公元779年, 阁逻凤病逝。其孙异牟寻继承王位。这一年,南诏联合吐蕃攻唐,结果招致惨败。吐蕃将失败归咎南诏,陈兵边境,声称要武力讨伐。南诏清平官(宰相)郑回力谏南诏王异牟寻复归大唐。异牟寻于是秘密派遣使节入唐谈判。
公元793年,异牟寻之子寻阁公开出现在长安城。这是南诏与唐朝重新结盟的标志性事件。第二年,异牟寻以帮助吐蕃抗击回蕃的名义,用五千士卒,兵不血刃地占领了吐蕃的要塞----神川铁桥。 唐军同时出兵,斩*吐蕃军三万。
此战之后的三十年,南诏重新成为唐朝对抗吐蕃的坚定盟友。
在他们的持续打击下,吐蕃内部矛盾丛生,中枢的权威荡然无存,两王子云丹和约松拥兵对立。
而在这场二百年战争中起了关键砝码作用的南诏国,洞悉唐朝江河日下的国势,同样野心滋生,兴兵反唐。
公元829年,南诏军突袭成都并攻陷,大掠城中珍货、工匠和百姓数万人,扬长而去。3年后, 南诏军队大败骠国,令其臣服自己。
公元859年,南诏王世隆即位,把国号改为“大礼”。 唐懿宗继位后,要求世隆改名,但被拒绝。野心勃勃的世隆,多次出兵侵扰四川、广西、贵州、交趾地区, 掠夺汉人为奴。
公元864年,高骈任安南都护。他在海门(今广西合浦)经过一年的厉兵秣马后,率部众五千深入峰州,反攻南诏军。
两年后,唐军收复交趾,主帅段酋迁及其部属三万人被斩首。世隆不甘失败,亲率五万大军,围攻成都。唐军苦战三日,南诏毫无收获,不得不退军。世隆为泄愤,将俘虏的汉人百姓割去耳鼻。战后,当地居民中刻木为耳鼻的十中有八。
公元873年,世隆率南诏大军再次北上,唐朝急调高骈移镇。南诏军闻之丧胆,纷纷南撤。高骈率步骑五千紧追,在大渡河畔大破南诏军,生擒其部族酋长数十人。世隆遭遇惨败,羞愤地想跳河自*,最终被部将救下。
迫于兵威,世隆急忙送质子入唐,发誓再不反唐。高骈一面上奏朝廷,要求统率西川一举灭南诏国,一面在进军要道上,修复关隘城栅,兴筑要塞,分兵把守,杜绝南诏军再犯的可能。
公元877年,世隆率军攻略黎、雅二州,再遭大败,愤恨而死。南诏国也在多年与唐军的交战中,损失惨重,逐渐走向衰亡。
公元897年,世隆之子隆尧去世。大臣郑买嗣立年幼的舜化贞为王。公元902年,
郑买嗣夺位自立,建立大长和国。南诏国至此灭亡。
太和城遗址
公元929年,赵善政灭大长和国,建立大天兴国。次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灭大天兴国,改国号大义宁。公元937年,白族人段思平灭掉了大义宁,正式建立了大理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