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养蜂十大误区,新手养蜂十大忌讳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3-04-14 04:22:45

养蜂并不是很难,可有些人蜂总是养不好。除了天时地利的原因,那就是人为因素了。有些人走入养蜂误区却不自知,这才是蜂总养不好的原因。今天总结一下,希望大家能够避免。

新手养蜂十大误区,新手养蜂十大忌讳(1)

把饲喂当做繁蜂法宝,以为多的脾蜂就发展快。

蜂群弱小就急于繁蜂,很多人把饲喂糖浆花粉当做繁蜂法宝,以为让蜂王多产子蜂就发展快了。生怕蜜蜂挤着了,蜂王无处产卵了,急着安础加脾。

虽然饲喂糖浆和花粉确实能促进蜂王多产子,可蜂数不够,少量的工蜂无法抚育过多的幼虫,会使幼蜂发育不良,体质差,容易出现烂子病,爬蜂病等。就算侥幸蜂群没有得病,这些体质差的工蜂无法胜任繁重的劳动,寿命很短,生得多死得快,蜂群也不可能发展起来的。

特别是在气候不正常的情况下,湿冷的季节,或者酷暑干燥的时候,蜂少无法维持正常的蜂巢温度,会使大量幼虫发育不良或者死亡,卷翅病,烂子病,囊状幼虫病等,都是在异常的气候条件下,蜂群弱小勉强繁蜂造成的。

如果还要急着安础加啤,过多的蜂脾让有限的蜂分散,蜂巢温度就更难维持了,而且加大了清理负担,巢脾裸露没有蜂清理护脾,就给病菌病毒以及巢虫造成滋生的机会,这样蜂群就更难以发展起来了。 脾多于蜂是养蜂的致命伤,无论任何时节,都会严重影响蜂群的发展。

蜜蜂是喜欢密集的,哪怕是堆积着的蜜蜂,只要保证蜂巢通风透气,是不会影响蜂群发展,只会给蜂群带来好处的。为什么要急着加脾呢?只要蜂王还有巢房可以产卵,我们就完全不用多加脾,让蜂王把整张脾都产满卵,让工蜂集中护子,这样省却蜂王在多张巢脾找产卵巢房的力气,让工蜂能密集护佑幼虫,这样才能让蜂王产子更多,幼虫发育更加安全,蜂群才真正发展快。

新手养蜂十大误区,新手养蜂十大忌讳(2)

以为蜂群多了蜂就发展快了,贪群舍不得合并是养蜂的大忌

养蜂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一切都是以收益为目的。弱小的蜂群没有收益,弱小蜂群更难养,这是每个养蜂人都知道的。可是偏偏很多养蜂人就喜欢蜂群多,蜂群刚刚强盛一点就急着分蜂。无论是多么弱小的蜂群,哪怕是失王了也舍不得合并。

蜂群弱小是没有任何好处的。蜂群多却弱小只会增加养蜂人劳动强度,管理弱小蜂群更难麻烦更多。

弱小蜂群更难以发展起来,多了蜂王只会增加工蜂的负担。蜂少了再好蜂王也不能多产子的,弱小的蜂群蜂王产子量很少,只有达到基本蜂数,蜂王产子量才会大,发展才会快。

弱小蜂群是不会有收益的。可能有的人以为慢慢就会发展起来,可是花开有限,错过了花期,错过了繁蜂季节,一年的忙碌还是白费,再发展起来可能到了冬天也活不下去。

弱小蜂群蜂病虫害容易发生,会给养蜂带来巨大的风险。只有在温度适宜,蜜粉充足时,弱小蜂群才有可能发展起来,可是无论哪个地方都不会有长期适宜的气候让弱小蜂群繁殖。一旦气候异常,弱小蜂群发生蜂病虫害传染开来,整个蜂场就会带来灾难。

新手养蜂十大误区,新手养蜂十大忌讳(3)

所以养蜂一定要记住,不要为了蜂场好看把蜂箱摆得太多。一定要有强盛的蜂群夺蜜争效益。分蜂弱小蜂群只能在气候适宜时进行,如果没看到发展,没有经济效益要及时合并,不要也罢。

养蜂别乱用药,没有药到病除的治病良方,没有不伤蜜蜂的蜂药。

蜜蜂能自然的生存,本不是娇生惯养有那么多毛病的。可是人工管理不当造成蜂病发生,养蜂人不反思自己的问题,得病就急着找药来治,真的以为用药不伤蜂,可以放心大胆的使用,以为真的能够药到病除。

实际上,无论是多么正规的蜂药,如果用药量不当,对蜜蜂都会有伤害的。就算用药没把蜂直接*死,也会使幼虫发育不良,蜜蜂体质弱。滥用药会使蜂病越治越重,最后导致整个蜂场倾灭。

无论是哪种蜂病发生,基本上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不可能靠一种药就能药到病除。比如说烂子病,囊状幼虫病, 爬蜂病常常是并发的,会有多种病菌病毒造成,靠一种药物是难以*灭的。而且看起来相似的蜂病,如果没有足够的经验鉴别到底是哪种病菌病毒引起的,很容易用药不当造成损失。

还需要明白的是,蜂群一旦得病整个蜂巢幼虫和蜜蜂都有感染,已经致病的虫蛹是救不活的,大量病蜂也不可能挽救。蜂药只能*灭病菌病毒虫害,只能使以后的幼虫减少感染的机会,这些已经感染的幼虫和蜜蜂必定还是要死亡,再好的蜂药也不能阻止病蜂群的衰竭。

所以养蜂要学习的是预防蜂病虫害发生的方法,等到蜂群得病再想用药治已经迟了。只要管理得当,蜂群是可以避免用药的,除了防治螨虫必须要用外药外,其他的蜂病可以避免发生不需要用药的。

希望养蜂人一定要记住,培育健壮的幼蜂,培育优秀的蜂王,让蜂群不得病才是真正的养蜂技术。养蜂是为了收益,不能把蜂箱摆的多,巢脾安的多好看而增添麻烦。

新手养蜂十大误区,新手养蜂十大忌讳(4)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