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市夏津县东李镇东街村有近200个养殖大棚,大棚内养却是的东亚飞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蚂蚱。
东亚飞蝗是一种迁飞性杂食性害虫,却在这里成了“致富虫”。
东亚飞蝗(蚂蚱)
带动起蚂蚱养殖产业的是一个叫李开阳的退役军人。2016年,李开阳退伍回到了家乡夏津。偶然的一次机会,李开阳在网上看到一档昆虫养殖的节目,通过节目他了解到蚂蚱养殖项目并对此产生兴趣。通过考察,他了解到养殖蚂蚱是一种低投入、低门槛、技术易于掌握、收入高的项目,非常适合在农村推广。
考察回来后,李开阳投入了7000多元,建设了两个70多平方米的蚂蚱养殖实验大棚。蚂蚱成活率高,40天左右就能出棚,当年李开阳就取得了成功。但是,成功背后,却是种种艰辛。
“
李开阳:我刚开始养的时候,一点技术也不懂,光靠电话跟技术员沟通。咱刚养,也表达不清晰。
前期养的很好,密度也很大,为什么到最后了出现大批量的减产呢?那时候心里很不舒服。我拿着死蚂蚱和半死不活的,去找师傅咨询。
现在,棚里也有这种情况,但是我们可以控制住,不至于大面积减产。养蚂蚱,产量高了收益才高。咱就得有一个锲而不舍的精神,把养殖蚂蚱这个行业做到现在。
东亚飞蝗
去年,李开阳一下扩建了15个养殖大棚,养了4茬蚂蚱,那年他赚了20多万元。看到养蚂蚱真的能赚钱,家人对养殖蚂蚱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
李开阳父亲 李兴夫: 一个害虫,孩子(退伍)回来搞这个,让人家笑话咱。没想到搞了一年,经济效益挺好。现在我对这事很支持,家里的事我包下来了,让他专心致志的养东亚飞蝗。
今年,他再次扩大养殖规模,建设了40个养殖大棚,还流转了30多亩地种植蚂蚱爱吃的专用饲草。
说着很轻巧,但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李开阳自己知道。蚂蚱对温度要求比较高,每年只能在3至10月期间养殖。而蚂蚱一天要投喂5次,割草、铡草、喂草,几乎没有停歇的时候。辛苦的付出换来了累累的硕果。在蚂蚱养殖圈,他打出了自己的名气,订单也越来越多,吸引了来自北京、天津、河北、广州等地的客商前来收购。前来学习考察的人也越来越多。
蚂蚱美味
李开阳富起来了,很多村民纷纷向他取经。李开阳把技术和经验毫无保留地教给了他们,还帮助他们找市场。
不到一年时间,夏津县东李镇就发展起13个养殖基地,全县由李开阳带动起来养殖蚂蚱的大棚就有300多个,更带动了周边县域的蚂蚱养殖产业的发展,李开阳也创办了鑫嘉扬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现在,蚂蚱养殖已经形成了一个致富产业,带动就业近百人。
东亚飞蝗,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特种养殖—蝗虫养殖中最多的品种。东亚飞蝗,也就是我们农村人常说的“蚂蚱”,以前,农村娃肯定也经常见,农民们看见就它就反感。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认识到昆虫富含高营养。研究表明,吃昆虫有助于调节人体的氧化应激。如今,令世界农民憎恶的害虫,却被做成菜,能补充蛋白质还防癌。
这种蚂蚱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在人们的餐桌上,受众也变的越来越多。炸过之后的蚂蚱就像小龙虾一样红彤彤的,市场上的价格已经卖到了30到40元一斤,为农民们带了了商机,都想着能好好的赚一把。
还有人说养蚂蚱根本就不赚钱,好多的养殖户抱怨说,养蚂蚱真的很累,因为蚂蚱是活蹦乱跳的,成熟之后,抓捕就比较累。这样一来,人力物力就需要耗费较大,养殖成本高。又累又不好赚钱,好多人也就都放弃了。
来源:致富帮
(农林卫视新媒体整理发布,如有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