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迎丰收,乡村气象新。
日前,青岛市农业社会化服务现场会在南村镇桑园村3600亩高标准农田召开。只见玉米切割、摘穗、秸秆粉碎等工序一气呵成,拖拉机、运输车穿梭其间……规模化的机械收割为玉米应收尽收、颗粒归仓“保驾护航”。
据了解,这片高标准农田栽培的圣瑞565和登海605高产稳产玉米新品种,预计亩产玉米700公斤以上,单产比去年增加50公斤。
△高标准农田收获玉米
这只是南村镇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村镇把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稳定提升粮食产量、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切实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让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
藏粮于地,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标准农田通过水、土、田、林、路等综合治理,集聚各类要素资源,大幅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
如今,走进田间,惊喜发现,一条条田埂不见了,高高低低的田块变得平坦,有效解决了土地流转中面临的规模小、分散等难题。
浇地也方便多了,原先浇地就是用送水带,如今地头建起了电灌站,地下管网相连,喷灌喷头均匀分布在田间,拧紧节水“龙头”,变“浇地”为“浇作物”,让玉米少“喝水”、多产粮,实现“粮食安全、生态节水、农民增收”共赢互促。“大水漫灌变成了精准滴灌,如今1天就能浇一遍小麦,一亩地节水30立方米左右。”南村镇种粮大户王玉芹说。
高标准农田区达到“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今年,南村镇争取国家扶持资金,新建设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高标准农田6.5万亩,使全镇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30万亩,其中小麦面积17.36万亩,玉米面积12.5万亩。
藏粮于技,示范推广新技术
“现代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保护性耕作技术,不用翻地,还省工省力、节水蓄水,而且培肥地力,即使在大旱之年,土壤也没干透,作物产量还提高。”种粮大户王玉芹兴奋地说。
△植保无人机飞防作业
农机与农艺结合。在种植过程中,重在发挥农机优势,一台台种地“神器”让化肥农药减下来,产量品质提上去,良田产出优质粮。机械作业时,整地和秸秆还田同步开展,秸秆粉碎、抛洒、翻埋,就像给土地盖上了“被子”。给土地搭配了“营养餐”,过去化肥、除草剂、防虫药这“老三样”变成了绿肥、有机肥、微生物菌的组合套餐,土壤肥力充足。目前项目区耕地地力提高0.5个等级以上,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3%以上。
在种植技术上,今年全镇选用圣瑞565、登海605、郑丹958等玉米高产品种,实施精量播种、水肥一体化、生物多样性防虫等技术,使粮食产能大幅度提高,玉米单产预计较往年提高5%。
藏粮于民,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
近年来,南村镇紧扣“怎么种田、谁来种田、如何增收”等农业农村突出问题,聚焦为农服务,大力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工作,成立社会服务化中心,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经营组织发展到150余个,从业人数达1200人,为农户提供了从种到收全产业链规模化和标准化服务,有效破解了“谁来种田、如何种田”等问题。
今年,全镇在主要粮食功能区小农户接受土地耕种防收四环节托管7.5万余亩,签订社会化服务协议41个村庄,小农户个数4800余家,种植大户37家,社会化名录库服务主体5家。此外,该镇积极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收储企业提供粮食烘干和存贮服务,让农民无后顾之忧。
“下步,我们计划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工程,开展‘超吨半粮’高产示范田建设,进一步提升土地综合产能。”南村镇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