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两年多的努力,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携手全球植物学机构,首次全面系统地统计了全世界树木的种类,为60065种,并构建了全球树木查询数据库(https://www.bgci.org/globaltreesearch.php)。根据统计,树木种类巴西第一(8715种),哥伦比亚第二(5776种),印尼第三(5142种)。树木特有种类最多的是巴西(4333种),马达加斯加第二(2991种),澳大利亚第三(2584种)。树木种类最多的科是豆科Leguminosae(5405种)。最近对20000种树木进行了评估,其中有9600多种树木处于濒危,300多种为极度濒危种(少于50个体)。BGCI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全球树木专家组将以构建的“全球树木查询数据库”为基础,在2020年之前对所有树木种类的保护地位进行评估。
BGCI秘书长Paul Smith说:“虽然看起来很平凡,BGCI在2017年才发表第一个全球的、权威性的树木名录,但是值得记住的是全球树木查询数据库代表着一种巨大的科学工作,包括成千上万种植物的发现、收集和描述,这是涉及成千上万植物学家几个世纪工作的‘大科学’。”此次发布名录的主要目的是为大家保护濒危植物提供重要工具。目前有约10000种树木濒临灭绝,主要原因是森林砍伐和过度开采,其中300多种为极度濒危种(少于50个体)。在BGCI的协调和支持下,全球植物园界正在系统地采集种子和繁殖材料在植物园里进行繁殖、迁地保护以及回归到野外。
例如由BGCI 2008年开始资助,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实施的“濒危植物长梗木莲的保护生物学及回归引种”项目已开展多年,主要工作包括全面的野外调查,繁殖材料的采集和繁殖,人工授粉,迁地保护,野外回归,并多次举办利益相关者研讨会和植物保护方面的培训活动。项目希望为科学家、地方政府与当地社区之间的交流提供重要的交流平台。科研人员通过与周边村民们的交流,村民们已逐渐认识到保护动植物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给他们的经济和生活带来的好处,达到了提高社区居民的植物保护意识,鼓励社区民众自觉参与到植物保护活动中来的目的,彻底改变了以前研讨会只有管理部门和科研人员参加而没有普通民众参加的局面。
目前,华南植物园科研人员已在田心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异地回归了长梗木莲和伯乐树两种乔木幼苗各约50株。这些回归的植物生长良好,两个保护区组织人员根据实验设计开始了长期定位观测,直至它们开花结果,适应当地生长。华南植物园相关科研人员同时开展了生境特征等研究,希望在10-15年内获得较好的研究结果,同时能实现这些珍稀濒危植物种群的生态恢复,为植物迁地保护提供参考。
相关研究论文已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 Journal of Sustainable Forestry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