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季节转换之时,对钓鱼人来说,都是爱恨交加,之所以爱,是因为每当季节转换,都要面对不一样的鱼情,即便是同一水域,同一钓点、同一鱼种,这种新鲜感,几乎次次都不一样。
之所以恨,是因为每一次的季节转换,不同的鱼情需要不同的应对手法,偏偏还不能生搬硬套,仿佛鱼都和圣斗士一般,同样的招数,用两次之后就很不容易奏效了,所谓和鱼斗其乐无穷,爱恨交加,也莫过于此。
秋季,是一年之中,最复杂的季节,所谓初秋似夏,中秋似春,晚秋似冬,偏偏这么复杂的情况,都是秋。
为了应对这么复杂的鱼情,就要学会灵活,可是很多钓友认为,灵活不过就是调整钩饵在水底的位置,再或者是换一种钓法而已。
其实不然,所谓灵活,并无所谓钓法,而是深浅、死活、游走之间的转换,至于用什么样的钓法,其实并不无所谓,自己擅长哪种就用哪种。
一、深浅之间的变化
秋季的昼夜温差,随着时节的推移,是越发的明显,初秋昼夜温差最小,中秋一过,就比较明显了,到了晚秋,昼夜温差大的要穿不同的衣服。
相应的,水温也会有明显的变化,浅水区域早晚凉,午间热,深水区域的底层水温变化其实并不大,但是相对于浅水区,温度是被动变化的。
所以,选择好钓点之后,根据不同的水深,水温是很容易做预判的,根据目标鱼的体型、种类不同,即可选择钓深或是钓浅,也可以选择钓近还是钓远。
二、死水和活水之间的变化
所谓死水,就是没有流速的静态水域,所谓的活水,就是有着循环的动态水域,但是,这种说法是相对而言的。
除了少部分地区,纯粹因为降雨、山洪导致的水域,如季节塘、季节河、海子等,大多数的水域,都不可能是绝对的死水,或者绝对的活水。
比如,当有风、进水、排水的时候,即便水域是封闭的,下风口、进排水口处,必然也和其他位置有明显的区别,最起码,溶氧是有明显的不同。
而大部分的流水水域,不管是江河还是湖库,水流湍急还是水流缓慢,必然会因为有不同的地形,如洄湾、铧尖、凹凸,亦或者闸口、树桩、码头、堤坝等,导致水流被阻碍。
流速差异会出现流速近乎为零的死水区域,很容易在湍急的水流中,聚集起水面的漂浮垃圾,在这种位置下杆,不用打窝,渔获就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