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粉虫养殖有多少利润,养殖一百斤黄粉虫利润多少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3-06-18 20:22:35

黄粉虫养殖有多少利润,养殖一百斤黄粉虫利润多少(1)

通体淡黄,身形细长,不停地蠕动、翻爬、抢食……纸盒内挤作一团的小黄虫子乍看令人头皮发麻,望而却步,而山东泰安肥城市老城街道百尺村党支部*、村委会主任张树庆却将其捧在手心,视作“至宝”。

“千万不要以貌取‘虫’,它可全身是宝,是名副其实的‘黄金虫’!”2022年11月20日,在百尺村农业循环产业园黄粉虫养殖区,一排排摆满抽屉状硬纸盒的架子前,张树庆自豪地说。

伴随着一阵阵温热微甜的麦麸气息,放眼望去,千余平方米的车间内,数千屉一米长、半米宽的养殖盒错落有致地排列着,盒内布满了密密麻麻的黄粉虫。

“这种虫子很省心,想喂饱它只需要麦麸、尾菜、烂果等,平均3天喂1次即可,比养其它虫子干净卫生多了。”张树庆介绍道:“黄粉虫每斤养殖成本4.54元,每吨总成本1.8万元,市场售价2.5万元,仅此纯年利润就有20万元。不过,黄粉虫带给我们的收益可并不仅限于此!”

穷则思变谋出路 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

张树庆所在的百尺村曾经是市级贫困村,470户1400人,产业少,贫困人口多。“要想摆脱贫困,必须发展产业。”2011年,张树庆担任百尺村党支部*之后,深刻意识到产业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性。

说干就干。2013年村党支部领办民强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主要从事绿化苗木的栽植和销售,但由于苗木种植周期长、周转慢,陷入了滞销困境。有了这次的失败教训后,张树庆想到,百尺村作为传统农业村,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种植蔬菜的传统习惯,拥有良好的种植基础,只是当时的销售渠道有限,农产品附加值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要想转型,必须进行规模化发展和产业化运营。经过深入调研,决心因地制宜从种植养殖业入手,带动村集体发展壮大,早日摘掉“穷帽子”。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合作社转变思路,累计流转土地350亩发展蔬菜种植。与小农女开发有限公司合作共赢,形成“党支部 合作社 公司 农户”的发展模式。

建起循环农业产业园 黄粉虫变身“黄金虫”

产业逐渐做起来了,又迎来了新问题。百尺村在蔬菜种植、配送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尾菜、次菜等废弃物,处理起来费时费力,处理不妥还会造成二次污染。2020年,省派“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组前来百尺村考察,在现场,张树庆一边听着农业专家的介绍,一边盘算着收益账,养殖黄粉虫不仅成本低、过程简单,而且还能延伸目前的农业产业链。于是,在农业专家的指导帮扶下,百尺村引进了具有环保价值、饲用价值和食用价值的黄粉虫养殖项目。

项目确定后,驻村工作组、街道领导干部和村干部一起,很快选定了养殖场所,修葺了养殖场房、购买了养殖架、养殖盒、产卵箱、烘干机等设备,共同打造出一座现代循环农业产业园,张树庆在追逐“虫子经济”的道路上有了底气。

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群体,属于可再生的生物资源。黄粉虫俗称面包虫,属昆虫纲,具有饲养空间小、食物转化率高、世代周期短等特点,其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矿物元素、维生素等含量也很丰富,可以成为传统肉类蛋白质来源的健康替代品。一只黄粉虫成虫可繁殖800到1000只幼虫,谈到黄粉虫的养殖,张树庆显得格外振奋:“自从引进黄粉虫项目后,通过半年时间的学习试养,我们产业园现存栏黄粉虫16000盒,每月可生产鲜虫15吨,干虫6吨。”

养殖盒内蠕动着的大多是黄粉虫幼虫,它们将吃下的食物在体内转化为有价值的蛋白质和脂肪,生长到成虫时期时便成为天然的动物饲料来源。“黄粉虫蛋白粉的低成本、生产可持续性为畜禽业降低饲养成本、提高产量产质提供了保障。”山东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刘玉升说。

既然黄粉虫拥有强大的生物转化能力,那么何不用它来打造出一种可循环的经济模式呢?张树庆暗自算了一笔“经济账”:

根据测算,每斤黄粉虫每月可消耗蔬菜尾菜60吨,每年可消耗蔬菜尾菜720吨,可解决大量尾菜等腐屑资源浪费与污染环境的问题;除了扮演农田“清道夫”的角色,黄粉虫本身产品价值也极高,经过加工后又可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仅此纯年利润就有20万元。

由黄粉虫喂养长大的鸡和鸡下的蛋市场价格是正常鸡、鸡蛋的三倍。经专业机构检测,吃黄粉虫长大的芦花鸡,口感更加优质、营养成分更高,而这种鸡下的蛋,其中的锌、硒、钙含量是普通鸡蛋的2-3倍,达到了绿色无公害食品标准,增加了鸡蛋和鸡的经济附加值。“园区现有芦花鸡2000只,每只鸡每年可产200枚鸡蛋,鸡蛋成本0.5元,市场售价1.5元,仅此一项就可为村集体创收20万元。”张树庆说。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黄粉虫养殖过程中产生的虫沙也可以间接地产生“绿色效益”。黄粉虫每月产生的15吨虫沙,加秸秆发酵产出30吨有机肥,其有机质含量达到了62.6%,远超国家标准,可用于小农女蔬菜基地的种植,在节省了资金投入的同时,也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

大棚内,绿油油的菠菜整齐排列,长势喜人,工人忙着采摘、分拣、打包等步骤,一派繁忙景象。除此之外,园区大棚内还种植了白菜、西红柿、茄子等家常蔬菜,也不乏百香果、火龙果、樱桃等特色水果。凭借“绿色有机”这一标签,它们不愁销路,增加了蔬菜经济附加值10万元。

利用最简单的生物多样性进行全生物质资源的循环利用,让张树庆算明白了一只小虫子的“经济账”,又延伸出了“生态账”。整个循环产业过程基本不产生废弃物,不仅节省了农业生产资料,减少了环境污染,又充分挖掘出了经济附加值,实现全产业链、全物质、无限量循环发展。

贫困村摘掉“穷帽子” 村民鼓起“钱袋子”

产业园内,连片的大棚已成规模,在阳光的照射下宛如一片片银色的海洋,熠熠生辉,十分壮观。村里,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街道贯穿全村,一栋栋住宅楼错落有致。黄粉虫养殖车间内,几位工人正聚精会神地在簸箕中挑选出虫蛹,“闲散时间来园里干活,不耽误家里的活,晒不着也淋不着,还能挣钱。”在村民田翠红的眼中,产业园的建成给她的家庭增加了收入,生活更加充实、有奔头。

渐渐地,积累了经验、看到了收益,百尺村的农业循环产业园规模逐渐扩大,解决了当地90余名劳动力就业、再就业,村民们的“钱袋子”也鼓了起来。

“这个产业园是肥城市老城街道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示范园区,以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老城街道党工委*王宜强说。

小虫子做出大文章。百尺村以黄粉虫项目为依托,逐步发展起昆虫鸡养殖、以虫粪沙为肥料的有机蔬菜种植等绿色循环农业产业,村集体经济日渐发展壮大。随着产业链发展,村民共享这个产业园的发展“红利”,仅黄粉虫项目,每户村民每月就增加收入1500元,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20万元,产业附加值100多万元。产业园先后注册了“小农女”蔬菜、“泰山小金龙”黄粉虫、“百尺竿头”黄粉虫鸡蛋的品牌商标。以传统种植为主的村庄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开启了绿色循环经济的模式,仅用2年多时间,一举摘掉了贫困村的“穷帽子”。

经历转型发展“阵痛”的百尺村,如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用“生态链”串起了农民增收的“黄金链”,走出了一条民富、村强、业兴的绿色乡村振兴之路。

“未来将加快露营项目建设,打造休闲农庄体验中心,发展村级‘小三产’,把这座种、养、游综合发展的绿色循环农业示范园打造的越来越成熟。”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张树庆已经在计划着下一步发展蓝图。

泰安广播电视台 泰安之声•融媒体中心

来源:经济日报客户端

责编:高滢

审核:张冬梅

终审:于嫣红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