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果实有哪些特征,玉米为什么有两种果实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3-11-06 02:01:22

最近,上海辟谣平台陆续收到粉丝关于农产品安全的咨询,当下迎来收获季的玉米首当其冲:“牙齿”超过12排的玉米有问题?水煮后褪色的紫玉米是染色而成的?经核查,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

玉米成为“受害者”

先看玉米的“牙齿”。

在短视频平台,有很多主题相似的视频:有的主播以玉米地等为背景,掰开一根玉米后,煞有其事地介绍,“超过12排的玉米有问题”;有的主播提供了多张照片比对,指出玉米有“12排、14排、16排”等不同排数,超过12排都有问题。这些主播大多号召观看者购买玉米时注意分辨,不要购买超过“牙齿”12排的玉米。可是,这一论断完全不科学。

上海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推广研究员陆雪珍指出,传言中提到的“12排、14排、16排”指的是玉米的穗行数,就是一根玉米上有多少行玉米粒。在玉米粒大小、重量不变且每一行玉米粒数目也不变的前提下,穗行数越多的玉米产量越高。实际生产中,不同的玉米品种具有不同的特征特性,还会受到气候、土壤、种植密度、施肥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所以穗行数并不统一。同时,可以通过杂交育种提高玉米的产量,包括增加穗行数。目前,市场常见的玉米杂交品种穗行数一般在16行或18行,也有12行、14行或20行的。但不论是几行,都不能从穗行数来判断该玉米是否有问题。

再看玉米的颜色。

在消费者传统印象里,玉米以黄色系为主,有些品种的玉米粒有浅浅的紫色或黄紫相间。近年来,市场上出现了整个的深紫色玉米。有消费者将这类玉米放在水中煮时发现,玉米褪色了,煮玉米的水变紫了,推测紫色玉米是染色的。这也是误解。

玉米果实有哪些特征,玉米为什么有两种果实(1)

玉米呈紫色是因为含有花青素。花青素主要存在于植物细胞的液泡中,是构成花瓣和果实颜色的主要色素之一,可以由叶绿素转化而来。花青素是水溶性色素,易溶于水。当玉米在水中煮时,表皮细胞受热破裂,花青素就溶解在水里,导致表皮褪色。所以,若想尽可能保留紫玉米中的花青素,较好的烹饪方法是将这类玉米连带苞叶隔水蒸,或者带上苞叶后放进微波炉高火加热5分钟,减少玉米与水的接触。

“玉米是全球第一大谷物,也是人类膳食结构的平衡大师,富含维生素、氨基酸、纤维素,还含有保护视力的叶黄素,堪称‘五谷之王’,公众可以放心选用,不要听信谣言。”陆雪珍提醒。

谣言伤农不可取

近年来,有关农产品的谣言不断,除了“问题玉米”外,还有“吃一颗阳光玫瑰葡萄等于吃24遍农药”“草莓是最脏的水果”“南汇西瓜/香蕉等导致ng病毒”等。这些谣言中,有的完全是恶意中伤,比如捏造食用部分农产品会感染禽流感,甚至“ng病毒”“SB520病毒”等子虚乌有的病毒。还有的将“有农残”与“农残超标”混为一谈,将葡萄、草莓等冠以“最脏的水果”,进行污名化。

这些传言从何而来?

上海辟谣平台调查发现,或许有些涉农谣言来自误解,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来自造谣者的有意为之。因为“民以食为天”,农产品安全关乎千家万户。发布与农产品有关的言论,特别是有关农产品安全性的言论,特别容易得到公众关注。有些主播、博主以此为“流量密码”,不惜造谣传谣。

他们中有些人为了博眼球,信口胡说。典型案例就是反复出现的“吃了某地产的某某水果,感染了某某病毒”类谣言。

这类谣言中的水果和产地往往伴随农产品的成熟期而改变,哪个季节上市哪种水果,造谣者就以哪种水果为主角,目的就是为了吸引关注。

还有的则看准公众不熟悉农业生产,利用信息不对称造谣。

例如,在“**水果特别脏”类谣言中,造谣者混淆“农药残留”与“非法使用农药”“农药残留超标”的差异,得出“有农残就是吃农药”等错误结论。

要知道,使用农药是正常的种养方式,在全球范围内都没有国家或地区禁止使用农药,只是要求使用合法的农药,并将农药残留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通常,农产品上符合标准的农药残留在经过简单浸泡、冲洗即可去除,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造谣者却不管这些,按“某某农产品在种养中使用了农药,所以某某农产品不安全”的逻辑,得出错误结论。

对于这些谣言,受到伤害的不仅是消费者,更是农民和农业。有农民评价,部分主播不负责任的言论“很缺德”,因为一个谣言不仅会影响农民一季的收成,更可能毁掉一个产业。

所以,对于各种涉农传言,既希望公众擦亮眼睛,不轻信,不以讹传讹;也期待有更多的专业人士站出来,积极科普,澄清误解。

网络平台也不能置身事外。对涉及食品安全等公众关心的“流量话题”,不能抱着“谁都可以说”的态度,放任那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在互联网上横行霸道。

来源: 上海网络辟谣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