爪哇岛种植水稻的自然区位,爪哇岛什么时候种水稻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3-11-07 06:17:39

爪哇岛种植水稻的自然区位,爪哇岛什么时候种水稻(1)

爪哇岛种植水稻的自然区位,爪哇岛什么时候种水稻(2)

稻友在水稻田里画画。

爪哇岛种植水稻的自然区位,爪哇岛什么时候种水稻(3)

回家看“父亲的水稻田”时,周华诚刚从另一片稻田返回。

九月初,他前往日本参加了越后妻有的“大地艺术节”。不过是在朋友圈的一声吆喝,竟然聚集了一行17人。他们来自各行各业,多是稻友,有的周华诚见过,有的没见过。

“大地艺术节”的背景,就是广袤的稻田。

艺术家将农耕文化与现代艺术作品,结合于山野之间。在田边、渠畔,可见草间弥生、蔡国强、张永和、James Turrell、阿布拉莫维奇等大家的作品。

边走边看。周华诚的脑海中,会在刹那间置换着这个艺术节的背景——如果这些艺术品,安置在五联村的稻田中?

回家乡生活,他走出一小步

“稻之谷”是他的一个尝试。

本来,周华诚想把房子建在稻田边,假如能修一条栈道延伸到稻田当中,就更好了。这样一来,建筑、人、水稻,都是彼此的风景。但是,因为土地政策的规定,这一想法未能付诸实施。

最初,他也只是想在乡间拥有一间自己的书房,让父母住得舒服,也让稻友们与耕读走得更近。

后来,他觉得,这栋房子应该是一个作品,一个能在稻田中留下来的文化承载。

所以,即使父母和乡人觉得那种常见的乡间别墅美到天际,他依旧要打破传统的样式,对抗在故乡根深蒂固的建筑观念。至于他的母亲担心的漏水问题,他说,赖于优良的施工和材质,完全可以解决。

周华诚觉得,美丽乡村不能只有美丽的房子,“只有更多的年轻人回到乡村生活,才有真正的乡村振兴。”他并不赞同年轻人刻意远离了家乡的说法,“是客观的一切,让人和故乡的距离越来越远。”

不能否认,对很多人而言,家乡就是在世的父母。哪一天,父母不在了,家乡也消失了。但,如果家乡是你生活的地方,情况又大不一样了。

周华诚走出了一小步,为这个小村带回了来自各地稻友,最远的来自英国伦敦;他自己也将老家作为未来的栖居地之一——“如果其他年轻人看到,也可以这样想,这样做,乡村是不是会变得更好?”

四亩田

搭起山村和研究机构的关系

5年前,发起“父亲的水稻田”时,周华诚也不过是“玩玩”。

这片不大的稻田,会带着他走向哪里?他不知道,也未曾细想。

如今,“父亲的水稻田”已经不仅仅是为了将稻米由三四元的收购价,卖到一斤好米该有的价格。水稻、乡村,给予的馈赠,不止于此。

在距离“父亲的水稻田”不远处,池塘稻还在生长。

这是除了“包公子”之外,五联村在水稻种植品种上的又一尝试,由中国水稻研究所提供种子和技术支持。

2014年秋天,当周华诚和父亲寄出第一批稻友参与耕种收割的水稻时,有一位稻友的地址显示是中国水稻研究所。对于种稻人而言,这是莫大的惊奇——研究水稻的人,也会吃乡野远郊出产的水稻?

就这样,周华诚和中国水稻研究所有了联系,也认识了沈博士——这位“最会写文章的水稻研究学者”,成为周华诚离开媒体行业后私人采访的第一人。

沈博士的研究基地,分布于富阳、海南,甚至爪哇岛。“父亲的水稻田”,很像沈博士的一块“编外”试验田,但这四亩田又很重要,搭建起了浙西山村和中国顶级农业研究机构的关系。

站在五联村的农耕文化展览馆,村党支部*徐贤义扬扬手,指向池塘稻生长的方向:“5月播种,随着汛期的到来,水越来越高,池塘稻‘水涨船高’,能长到一米八高。”在这里,很多人都像徐*一样,熟稔池塘稻的生长规律。

这间农耕文化展览馆,也因周华诚而起。

它于2017年开馆,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导设计,内部的陈列,与五联村的稻作生活密切相关;还有水稻专家袁隆平的题字:耕读传家。

入口处的展馆简介中,有周华诚的名字,因周华诚“倡导‘父亲的水稻田’之文化,以一己担当之力,传千年文明之责,常山县委县政府感其创意,感起言行,乃于五联村建农耕文化展览馆……”在这里,周华诚是大家公认的“乡贤”。

中国水稻博物馆在展馆中捐赠了一个图书室,所有图书,都与水稻有关,涉及水稻的历史、种植、艺术、摄影等门类。在这个不起眼的小村中,水稻文化被系统地展示,它不仅是盘中餐,还成为一种审美,携有过去和未来的信息。

稻田聚拢起来兴味相投的人

5年过去,“父亲的水稻田”依然很小,它没有如同有些人所期待的那样,成为一个庞大的产业。

只是,2015年起,同在五联村的另外两位父亲——凌云法、黄仁良加入了“父亲的水稻田”,他们也是留守在土地上的老农,以父亲的方式侍弄水稻。周华诚希望,父亲们劳动中的匠意,不被辜负。

“稻田的面积很小,但影响到的面很广。”周华诚说,自己不是商人,他能打造的是遵循自然之道的、缓慢的生活哲学,而不是成为一个“种粮大户”。

稻田中的无拘无束,让作为作家的周华诚,找到了自己的表达方式。最初被稻田“点燃”灵感,周华诚写下稻田的四季,这是一种自我的记叙。到后来,他策划出版的一系列稻米文化图书,则可以称为文化现象。

2014年以来,周华诚单单围绕稻田,就写有《草木滋味》《下田:写给城市的稻米书》《造物之美》《一饭一世界》……他鼓励稻友们写书,帮他们寻找出版机构,又去各地为稻友的新书分享站台。他愿意为之奔忙,因为,稻田聚拢起来的,都是兴味相投的人。

稻田的生产力,已经超乎想象——稻米、文字、艺术……在各地稻田之中的所见的美好,在五联村也有可期的未来。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