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说到红虫呈蠕虫状,生活于淡水水域的底层,这也就使它在水中有超强的生命力!当红虫挂钩入水后,它在水中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处于活体状态,并且其蠕虫状的身体处于一种不断的蠕动状态下。
钓友们都知道,包括鲫鱼、鲤鱼等,大部分鱼类都有一定的“逐食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喜欢追逐活动的食物。这也是“路亚”钓法,“台钓”法、“传统钓”法中“逗钓”的精髓所在!如此,当活体红虫在水中不停的蠕动时,也就提高了鱼类的“逐食性”,增加了对鱼类的动态诱食效果,更能吸引它们吃饵中钩!
另外红虫为固状虫饵,相对于商品饵料它没有雾化性,这也就增加了饵料的附钩性。当我们在作钓过程中出现鱼口较差时,可以通过适当的“逗钓”,去吸引目标鱼的注意,从而起到更好的动态诱鱼效果。特别是在使用“传统钓”法时,人为的“逗钓”诱鱼效果更加明显!
以上便是红虫在早春野钓鲫鱼、鲤鱼时,在自身形态上的动态诱鱼优势。
四、红虫自身的个体大小,对鲫鱼、鲤鱼有更好的适口性虽然“立春”过后,气温回升较快,但是早春的水温受水深及地温的影响,回升速度还是较慢,水底温度还处于一种较低的状态。这时鱼类虽然活跃度及觅食积极性提高了,但是它们的吃饵力度较差,并且开口较小!对于稍重或略大的饵料,无论鲫鱼、鲤鱼或其它鱼类都很难吸饵入嘴,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饵料出现“挡口”现象。
作为红虫,其体长在1至3厘米之间,身体为长条状,自身比重较轻,并且由于我们作钓时,习惯挂钩数量在3至5条之间。如此,也就大大减少了作钓中,钩上饵料的重量及用饵数量,降低了因饵料偏重、偏大出现的“挡口”现象!让鱼类在开口较小,吸饵力度较轻的情况下,能够更好的吸饵入嘴,从而能够更清晰的观漂、抓囗,提高鱼的中钩率。
以上便是红虫在早春野钓鲫鱼、鲤鱼时,从自身个体大小上,带来的适口性上的优势!
本文总结通过以上四点可以看出:在初春野钓过程中,无论是作钓鲫鱼、鲤鱼,还是其它大部分淡水鱼类,红虫都有它的作钓优势所在!无论是自身营养成分的丰富性;颜色、气味的静态诱鱼效果,还是自身蠕动的动态诱鱼效果;自身个体大小的适口性上,都要比商品饵料有较大的作钓优势!
小注:恳请广大钓友们:“疫情”期间,尽量不要出门钓鱼,做好个人防护!待到云开雾散,我们共钓艳阳天!最后祝大家:健康平安!
我是大王的钓鱼日记,原创手写不易!如果您看完觉得有点意思,烦请加个关注。更多更好的钓鱼问题及视频,期待与您探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