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鱼的塘多大最合适水深多少最好,鱼塘最适合养鱼的水深是多少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3-11-23 15:13:28

养鱼的塘多大最合适水深多少最好,鱼塘最适合养鱼的水深是多少(1)

池塘人工养殖鱼类,因池塘水体相比于河湖和水库来说是小水体

但因人工养殖鱼类追求的是产出比效益和小水体更易变化无常之故,从而更加的需要重视和认真对待,否则,养殖效益往往等于零。

水深水浅

养鱼的塘多大最合适水深多少最好,鱼塘最适合养鱼的水深是多少(2)

水深,只能说没坏处。水浅,只能说没好处。水深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增加单位面积的水体容量,若溶氧有保障、水温分层能有效避免,是可以提高产量的。

透明度的角度来讲,若无增氧或搅水机械,1.5~2米以下基本就达到了溶氧的补偿深度。即在此深度以下光合作用基本没有,整个水体处于低氧状态

夏天深水能起到降温作用,大水面(水库、河道)溶氧和光照的补偿深度会比精养池塘大很多。

差异影响

首先,池水深度差异对鱼的影响。池水超过3米时,一般情况下因光照不足或无光,产氧功能不足或缺失,底层多为溶氧不足,鱼一般不会在底层活动。

当水深达4米及以上时,基本上水体浪费很大,表层和底层水温相差也巨大,底层缺氧甚至寡氧(无氧)。

底层少有鱼类活动(冷水鱼除外),似冰火两重天,故而,过度深水塘的鱼产量不一定比适度水深(2-3米)塘的鱼产量高。

因此,养鱼水的深度以2-3米为最佳。水深2-2.5米时,因水深1米处和2米处溶氧相差一半,须增氧机搅水才能混合达到均氧状态以宜鱼类生长。

水深1米,原则上须微流水养殖,否则,产量不会很高。

水温分层

养鱼的塘多大最合适水深多少最好,鱼塘最适合养鱼的水深是多少(3)

在一个整体的水中,它的密度是不一致的。有关人士曾做了以下试验来说明水温分层并说明与水的密度的关系。

其原理就是温度不同水的密度是不一样的,密度大的水会在重力的影响下往下渗透。

而下层比重轻的水会往上对流,如果底层的水温低密度大,则上下水体对流减弱,这就是水温分层

在渔业生产中,经常遇到持续的旱热天或天气突变时,最易造成池塘缺氧泛塘,或者,同是一口池塘水深也是一样。

即使用药的药品和药量是一样的,但用药后的效果有时并不一样,甚至治病效果差异很大,还有可能造成药害事故把鱼也*死了,这就是水温分层的缘故。

密度与季节

再次,水的密度与季节。高温季节水温分层犹为明显,上下层水温温差极大

因光照强弱明显,底层水体因光合作用不强,底层溶氧量微乎其微。

同时,水体中的溶氧水平在昼夜间变化也较大,晚上受暖湿气流的影响,表层水降温幅度减弱。

夜间水体上层水温随着气温的下降而逐渐下降,但密度同时也增大,从而产生密度流即上下层水体对流。

随着时间的推移,就会拉大养殖水体上下层水温的差异,一旦达到了临界点就会产生水温分层,中下层水体溶氧慢慢补充。

而上层溶氧则逐渐下降,一般到凌晨时会降到最低水平,当然,因夜间基本上没有补氧来源,底层水体溶氧则更加欠缺,因而最易形成缺氧状况

当高温季节的晴天延续时,有时就会拉大养殖水体上下层水温的差异,一旦达到了临界点就会产生水温分层。

如果水温分层在1米,那么原来按2米水深算的用药量实际只使用的水深不到2米,用药量加大了,死鱼的风险当然就产生了。

实体案例

还有一个现象,即也正由于这个原因,在有的地方出现了用药后只死水上层或上中层的花白鲢鱼,而底层鱼不死的现象。

低温时节,因水体上下层温差不大,也不易产生水温分层,加上鱼的新陈代谢降缓,水体缺氧状况当然就很少发生

因此,养鱼户应该掌握水温分层的规律,从而确保渔业生产顺利进行。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养鱼的塘多大最合适水深多少最好,鱼塘最适合养鱼的水深是多少(4)

肥水秘笈,详情点击“了解更多”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