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种下地,万担粮归仓。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梯田世界文化遗产元阳核心区,千年哈尼梯田里肥沃的土壤孕育了独特的梯田红米,粒粒饱满、口感软糯、色泽红润,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元阳各族儿女。
丽江红米
暮秋时节,元阳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种植管理站的工作人员们带着农户正有条不紊地开展谷种选配工作。
“这是胜村红脚老梗,这是大粒香红米,这是月亮谷,这是簿竹谷,这个很饱满好看的是冷水糯谷……”县农业农村和科学技术局种植管理站站长李正和边记录边介绍道。
据史料记载,早在1982年7月,元阳县就开展了全县农作物品种普查工作。今年的普查登记数据显示,目前全县实有水稻品种173种,地方红米品种67种。
哈尼族自古以来就是稻作民族之一,元阳梯田红米是最早驯化的古稻,这是一种接近于野生稻的禾本科稻,也属于杂草稻中的一种,分类上属籼型,与粳稻伴生,因种皮棕红色,被称为红米稻。哈尼族至今还保留着最传统的留种方式:每年收获时,到田间去找出最长、最好的那穗留做谷种,来年再将它播下,世代耕种,延续至今。历经岁月更替,山河变迁,元阳梯田红米却从未退化。
云南农业大学团队研究表明,哈尼梯田水稻品种等位基因比现代品种平均高3.18倍,功能基因中SNP频率和基因多样性丰度极高,品种还蕴藏着丰富的抗病、抗逆、耐瘠、耐温等基因资源。
元阳梯田红米水稻生长对自然环境要求苛刻,施农家肥、产量低、一年只产一季,但哈尼族特别珍惜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始终坚持栽种传统的红米品种,喜欢红米绵长又充满嚼劲的口感和独特的营养价值。
元阳县十分重视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制定了种质资源保护工作规划,出台了相关相关扶持政策,积极做好种质资源保护项目的立项、监管、验收等工作,进一步摸清梯田红米种子资源“家底”,为元阳谷种资源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在2020年开展的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中,县农科局组织科技人员对全县14个乡镇的水稻品种以购买的方式进行了收集、保存,待来年春天再免费发放给农户播种,做到应收尽收、能存则存。
“随着杂交水稻的推广,我们哈尼梯田的红米谷种流失的比较大,我们为了保护好我们哈尼梯田的红米品种的种子资源,从全县各个地方收集了67个红米品种,在新街镇黄草岭乡统一种植,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好红米种子资源,不要让它流失,然后与省、州科研单位一起共同来研发红米种子资源,促进元阳农业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李正和说。
好的品种能够得以延续和传承,不仅源于哈尼人民千百年来所延续的农业灌溉方式和绿色生态的特点,更是县委县政府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认识。元阳县加大红米品种培育,在不同的海拔地区种植不同的品种。在海拔1400米至1500米的地区种植金平谷、早谷、簿竹谷等红阳3号;在海拔1600米至1700米的地区种植白脚老粳、红脚老粳、蚂蚱谷、红脚谷等品种;在海拔1800米以上地区种植月亮谷、观音山谷、瑶人谷等品种。
元阳县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生产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持续打造绿色食品牌,实施“一二三行动”要求和红河州现场办公会、州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按照“中国最优,世界一流”的目标定位,扎实推进《云南省“绿色食品牌”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了《元阳县高原特色抓有机创名牌育龙头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梯田红米、茶叶、水果、蔬菜、中草药等产业种质资源创新、繁育及应用,实施“大产业 新主体 新平台”建设,推进“一县一业”规模化、组织化、专业化、绿色化、市场化发展,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乡村振兴。
记者:车亚茜 张婷 杨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