蚜虫(不少地方也叫做蜜虫、腻虫),同翅目害虫,是各类农作物上种植管理过程中发生最普遍、危害严重、破坏性最强、防治最难的害虫之一,它种类多、分布广、繁殖快、易爆发、危害重、周期长,而且个体小、善隐匿、能迁移、环境适应能力强,同时它还能传播很多种病毒病,再加上长期使用化学药物致使蚜虫产生了较强的药物抗性,要想彻底有效根治蚜虫非常困难,不论是大田作物还是经济作物,不论是瓜果蔬菜还是苗木花卉,生育期内都会遭受它的侵害。蚜虫的这些虫害特点,让它成为农业生产中的一大害,让广大农民朋友在防治管理上十分的头疼。
今天就和大家介绍一下:蚜虫的发病规律与危害特征,以及蚜虫综合防治的30种方法,大家不妨看看你都会用吗?都用对了吗?
一、蚜虫的发病规律与危害特征1、蚜虫的发病规律
蚜虫一年四季都能发生危害,但主要发生在春季和秋季,其中又以春季危害最重,当温度在12度以上时开始繁殖,温度16-25度、湿度50-80%的环境是蚜虫最适宜的生活环境。一般来说,蚜虫从3月回温后开始繁殖发病,4-5月和9-10月份危害最重,夏季高温时会藏匿在田间阴凉处越夏,等到秋季气候变冷后危害程度会逐步降低,直到11月时开始越冬危害基本停止,冬季时蚜虫会以卵或若虫的形态藏匿在地表夹缝以及秸秆、碎石、杂草中进行越冬,等到第二年春季温度适宜时再继续繁殖危害,蚜虫一生能繁殖10-30代,而且世代叠加累积。此外,蚜虫具有较强的喜嫩喜甜、趋黄趋光的生理特性。
2、蚜虫的危害特征
蚜虫属于刺吸口类害虫,它主要寄生在作物的叶片、嫩茎、嫩稍、花梗等处,通过刺吸作物叶、花、蕾、稍的汁液而发生危害,叶片受害后会发生退绿变黄、卷曲皱缩、枯干脱落等现象,新稍受害后会出现生长迟缓、虫瘿肿瘤、皮层肿裂、提前落叶等现象,花果受害后会导致花蕾发育不良、花期缩短、落花落果、果面凹斑、果皮污黑等问题,不会影响作物植株的整体长势,诱发作物发生诸如烟煤病、病毒病等其他多种病害,严重时会导致作物衰弱枯萎甚至死棵的现象,同时会大幅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二、蚜虫的综合防治方法在蚜虫的防治管理上,应当按照“见虫就防、早防早治”的原则,以及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天敌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另外,防治最佳时期是蚜虫初发期的早春。有效防治蚜虫的具体方法如下:
1、品种与耕种模式防治蚜虫
使用抗病性强的作物品种,进行轮茬换作种植方式,能够大幅减少田间蚜虫的数量,比如说与韭菜等具有强烈气味刺激性、对蚜虫具有驱赶性的农作物进行轮作或套种,在夏季时尽量避免种植容易诱招蚜虫的十字花科类作物。
2、清洁田地防治蚜虫
保持田间清洁,在前茬作物收获后或者果实采摘后或整枝修剪后,要及时对田间的秸秆、枯枝、落叶、杂草、乱物等进行彻底清理,移出田外进行集中焚烧或深埋,并对土壤进行30公分左右的深翻晒墒,以此来灭*和控制蚜虫传播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