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的养殖黄颡鱼技术较高,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广东比较常见的池塘养殖技术,供大家参考:
投苗前准备----塘口选择、清整及消毒、“试水”
塘口选择:水通、电通、路通则财通!选点要必备三要素:
(1)水源充足,水质符合NY5051—200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及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等标准中有关要求;
(2)电源正常、又大电网供电,且有备用发电机组;
(3)道路畅通。
池塘水面建议在3-20亩,池底淤泥深30CM,水深1.5~2.5M,池水透明度在20~30CM,进排水方便;水体溶氧达4mg/L,增氧能力为1~1.5KW/亩。
清整与消毒:
池塘清塘消毒方法可参照本课堂鱼苗培育一节介绍的相关内容。应特别注意的是,如使用化学药物清塘,一定要检查清楚是否纳入违禁药范畴。
清塘有两点关键,第一:暴晒1个月,切记一定要多多暴晒,急不得,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第二:生石灰清塘,此处只介绍干法清塘:暴晒后进水5~10cm,在池塘四周和中间均匀挖几个小洞,将生石灰加水溶解,并趁热向周围均匀泼洒(此处一定要小心烫伤)生石灰用量50~125公斤╱亩;最好次日再用铁耙翻动底泥使石灰浆与底泥充分混合,这样不仅能够*死野杂鱼、敌害生物、寄生虫(卵)和各种病原体及敌害,还能使底泥的休眠浮游生物卵露出泥面得以萌发,加快浮游生物的繁殖和增加水体中钙离子含量碱化土壤,有利于黄颡鱼的健康生长。
放养前4~6天注入新水,进水口用双层密网过滤,防止各种杂物及敌害生物进入池塘,水深控制在1.5m~2.5m左右;建议培出一塘有肥度,稳定的好水,可用茶仔、有机肥、无机肥等,水质要求pH、氨氮、亚硝酸盐在合理区间,藻类良好,透明度在30公分左右,并且稳定性良好。等水质稳定后,经“试水”安全后再放苗。试水方法如下:在准备放苗的鱼塘挂置一小网箱或竹萝,箱(萝)内放5~10尾健康鱼苗,24小时后试水鱼苗正常,即为安全。
鱼种放养----鱼苗的选择与运输
质量把关要从鱼花开始。首先,选购的黄颡鱼鱼苗,其繁殖水花至育苗全过程都不能使用违禁药物;其次,鱼苗种质要纯正,如果是养殖全雄苗,最好选购用优质超雄YY公繁殖出的子代苗;种质好,抗病抗逆力强,可减少用药风险。
鱼苗运输一般用纯氧渔车运输或用氧气袋充氧运输。鱼苗运到塘头时,最好先用3%~5%的食盐浸泡3分钟,然后适温下塘。
鱼苗的选择:
黄颡鱼常见的养殖品种有3种,分别是普通黄颡鱼、杂交黄颡鱼、全雄黄颡鱼。
从规格上分,有放3~6公分规格苗养成的,也有放50~100尾/斤的冬苗养成。
2.5~6cm鱼苗,人工饲养8~12个月,最大体重可达150~300克;投50尾/斤的,只有养殖5个月,最大体重既可达250克(密度及养殖水平有所差异)。
鱼苗运输:
放养的鱼苗,必须体质强壮、无伤无病、规格整齐、且经密集锻炼、空腹运输。这样,运输成活率一般可达99% 以上,(注:运输密度与鱼苗大小、运输距离、运输水温、运输水质、适温情况有密切关系。个体小、运距近,水温低、水质好,则运输尾数可适当增加,反之则减)。从单位重量耗氧的角度说,鱼苗越小,单位重量耗氧越大——这点,在计算决定装运量时必须予以考虑进去。另外,运输的水体要加进2~5‰的生理盐水,或0.1~0.5ppm的抗菌素。
适温下塘:
鱼苗的装运与下塘,都不能令水温突变。若温差超过3℃,则要经过严格的适温过程,即通过缓缓加水或将装有鱼苗的容器浮于装运(或下塘)的水体中,待两者的水温接近(温差不超过2℃)后方可进行操作。鱼苗的运输,使用泼洒姜 苗种浸泡液,鱼苗放塘前,应用2~5%盐水等浸泡10~20秒,下塘后用泼洒姜泼洒做好应激工作。
饲养管理
鱼塘准备及苗种选购是健康养殖的先决条件,但这仅仅为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的成败还决定于养殖全过程的科学管理。下面对养殖管理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见解。
鱼苗下塘后,一般第二天开始投喂,但也要视鱼塘具体情况灵活掌控。如鱼塘浮游生物较多,则投料时间延后几天;投料方式与品质,要尽量与投喂的饲料相仿,以防突然改变饲料产生肠胃炎。
现代的成鱼养殖,基本上都投喂全人工配合饲料,虽全价饲料有沉性料与浮性料之分,但黄颡鱼最好投喂全价膨化饲料。膨化浮料不但容易确定投喂量,而且其制作过程中饲料已熟化,鱼类吃后容易消化。但要注意,如原来苗场是投喂粉料或沉性颗粒料的,一定要有一个转料过渡期,不能突然改变饲料,要慢慢驯食,由少到多,使鱼苗慢慢转食浮性黄颡鱼专用饲料。
黄颡鱼养殖,不仅市场成熟,饲料生产也很成熟。黄颡鱼成鱼配合饲料品牌繁多,品种也是0#、1#、2#、3#都有。
投喂方式:
第一种:使用自动投料机投喂,其优点是投喂的单次量少,让鱼苗抢食,因而食量大增;食量增加,有效提高长速;另外,投喂面积加宽,全部鱼苗都有抢食的机会,鱼生长也更均匀。
第二种设置食台:在鱼塘设置一个或者多个“食台”,可其防止膨化料在水面飘远和防止其他鱼进入抢食的作用。鱼塘食台的架设:拿四根3.5米长的竹杆垂直插在鱼塘水中,成3×3平方米正方形,然后将一块3.5×3.5米的20网片的四个角分别固定在竹竿上,网片距塘底30cm,四边拉直,成向上开口容器。
选择适口的全人工配合饲料,根据天气、鱼的胃口,能吃多少投多少。
管理要点:
饲养黄颡鱼,要实施“四定两勤”:定质、定量、定时、定点、勤检查、勤笔记。
定质:饲养黄颡鱼,切忌不断改变饲料品种和质量,以免降低食欲,产生肠胃病。如需改喂新料,必须将新旧饲料混合投喂,并逐步增减新旧饲料份量,一周后才完全改喂新料。饲料蛋白质含量宜在36~38%以上,并定期添加氨基酸、多维、三黄散、黄芪多糖免疫草、肤美等药物防治鱼病;不能投喂发霉变质饲料。
定量:日投饵量为体重的3~6%,令鱼苗食饱而不浪费。鱼苗的食欲、食量与饲料质量、适口性及水质、水温、溶氧有密切关系。饵料适口,水体爽活,天气晴好,大气压高,溶氧充足,则食量大。水温低于12℃或高于35℃,食量显著减少;水温低于7℃则停食。
定时:日喂两次,每天傍晚18点喂日总量的3/5,余量于夜晚10点投喂。
定点:饵料要投到食台上。养成习惯后,每到投喂时间,鱼群都会提前聚集到食台附近徘徊等待投喂。
勤巡塘检查:坚持巡塘坚持每天早晚巡塘,防止浮头、泛塘事故,检查池塘水质肥度及水体透明度,测定水质氨氮、亚硝酸盐、PH值的指标,检查水源是否污染等等,制定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同时为了解鱼苗食量,并根据进食情况判断鱼苗生长是否正常、活动状况和生长情况、病敌害情况。发现黄颡鱼慢游或死亡及时检查同时捞上岸。
勤笔记:坚持每天将饲料品种、质量、数量,添加剂、进食情况以及气温、水温、晴雨、溶氧、透明度、用药等有关情况详细记录存档备查。
注意事项:
1.黄颡鱼属中、底层鱼类,建议投喂膨化的浮性料,并宜在夜间投饵。
2.黄颡鱼性情温顺,喜静、趋暗、怕光,活动缓慢有序,抢食能力远不如加洲鲈鱼、鲫鱼、罗非、生鱼、鲶鱼及叉尾鮰等鱼类,因而纯养时切忌混进其他鱼类(套养适量的鲢鳙例外)。再者,将黄颡鱼饲料转化为低值鱼类,经济效益将大受影响。
3.高密度纯养黄颡鱼,因饲料蛋白含量高,其排泄物及残饵会令水质很快变肥发臭,繁殖出过多的浮游动植物也会与主养鱼争氧,可以适量投放些白鲢及鲫鱼。每亩水面宜投放大规模鲢鱼种20~30尾,鲫鱼种100尾。这样,既可净化水质,又可提高饵料利用率,令水体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平衡环境,抑制鱼病发生,同时增加养殖收入。
4.黄颡鱼能耐低氧,其耗氧率随体重的增加而略为减少,但窒息点却随体重的增加而明显上升,且其耗氧率的高低与水温呈近乎正比关系,加上高密度养殖,总耗氧量较大,因而也会缺氧浮死,故必须按每1亩~1.5亩水面配备一台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养殖到后期,当温度高、大气压低、池水肥时,开机增氧时间:10:00~13:00和18:00~8:00。凡缺氧过的黄颡鱼,即使不浮死,其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也会相应降低,很容易引发鱼病(尤其鱼种阶段)。另外,溶氧的高低,与食欲及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等也近乎正比的关系。故养殖过程中必须保持水体溶气充足。
5.黄颡鱼体表光滑无鳞,皮肤较薄,加上身上长有三根粗长带齿的硬刺,受惊时用力向外张直,锐不可挡。因而拉网捕鱼、运输装卸等操作时需轻手轻脚,不能乱摔乱扔,也不能高倒猛提或用水猛冲,用竹筛分级时尤其要特别细心,要顺着竹缝方向轻轻拨动筛外水体,让级外苗自然游出,且要慢提低放,防止受惊。
6.多增氧、会增氧:溶氧限制产量,多氧肯定多产,同时要会增氧!根据天气和水质变化情况,在夜晚凌晨和午后定时开机增氧;建议阴雨天,晚上,加鱼仔当天多开增氧机,对于水瘦水浑的黄颡鱼池塘,高温晴天白天不用开,水绿的池塘晴天中午要开,配合微孔增氧用的好增氧效果很好。有条件的,高温季节每7~10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15~30cm。
7.高密度养成,水质易变坏,故也需注意加强鱼病防控。
起捕上市:
2.5~3cm苗种,经8~18个月时间专塘精养,最大个体可达150~400克,全部达到上市最佳规格,这时可捕捞上市。成鱼起捕广东用“推网”,可以把鱼一网打尽;而广东以外的地方是拉网捕鱼,冬天难以拉到鱼,就要干塘捕捉。
《黄骨鱼》唐志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