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鱼情好的季节野钓,选用浮漂往往是不需要太注重细节的,因为鱼的进食状况正常,就算用小瓶子做浮漂也能钓到鱼。通常来说只讲究吃铅量的大小,能轻松抛竿并且看清楚漂尾就行。到了冬季,气温变低会导致鱼口轻,鱼的进食动作变得轻微,那对浮漂的选用就有要求了,否则鱼吃钩都察觉不到漂相。
一、细长身
从浮漂的造型来说,在冬季比较适合使用细长身的浮漂,此类浮漂的横截面积更小,在水中上行或者下行阻力更小,漂相传递会更顺畅一些。漂身的造型会影响到浮漂的翻身速度,比如枣核造型的浮漂翻身速度往往比较快,细长身的浮漂翻身会比较慢,但是经验告诉我们,在冬季是不必追求翻身速度的。从漂身的材质来说,芦苇浮漂效果更好,因为芦苇的自重比较轻,相同吃铅量的浮漂体积会更小一些。
二、吃铅量适中
冬钓,讲究小坠小漂,但是多大吃铅量的浮漂合适,其实并没有一个标准。不过总体来说,吃铅量并非越小越好。需要考虑到钓点的深浅和远近,钓点比较深,吃铅就不能太小,否则信号传递会出问题,甚至漂相传递不出来,因为水线较长时,绷紧的状况不会。钓点比较远吃铅也不能太小,否则抛竿做不到精准。当然从浮漂自身的角度来说,吃铅量越小越灵敏,但是钓组是一个整体,传递信号的能力跟水线是否垂直、是否绷紧也有一定关系,不能用浮漂来衡量钓组整体的灵敏度。通常来说,钓2米左右浅水,0.8克就行,钓深水一般不超过1.2克。
三、漂尾要细,最好短
有钓友说,浮漂的漂尾才是浮漂灵敏度的来源,信号的大小就是靠漂尾的粗细来实现的。漂尾一定要选择细尾的浮漂,前提是看得清楚漂相。其实原理比较简单,比如在空钩半水调漂时,挂相同的饵团,细尾被压下的目数更多,这就说明力度相同时,细尾的动作幅度明显会大很多,这低于钓轻口鱼明显是有利的。那为何短呢?漂尾长,信号更真实,也更稳定,换句话来说就是钝,所以细短尾比较合适。但是如果风力较大,还是用长细尾的浮漂。
四、漂脚要细
浮漂的漂脚也是有粗细之分的,很多漂脚还有“锥度”,目的在于下沉更顺畅一些,有“破水阻力”的效果,所以漂脚要选择细一些的,这种浮漂也比较利于小顿口的出现,冬钓鲫鱼时小顿口是主抓的漂相。漂脚的长短,其实也会影响到浮漂的翻身速度,在开始已经说过了,冬季不追求翻身速度。但是漂脚长,稳定性会更好一些,如果有风最好用长脚的浮漂,无风或者微风用短脚的,这样灵敏度会更高一些。
最后介绍下软尾浮漂,相同的漂尾粗细时,软尾的自重更轻,相当于浮漂有更大的吃铅量,在吃口时漂相会不那么明显。但是不少钓友还是喜欢冬季用软尾,因为不管是半目的口,或者是以黑线的口,都能中鱼,因为软尾的漂相是最真实的,但是不善于抓小动作的钓友,最好还是使用细硬尾。敬请关注收藏点赞,每天准时更新,谢谢各位钓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