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渔夫,懂潮水,懂渔汛,网撒得大、撒得远、撒得准,每次出海归来,自然常常是鱼虾满舱。这样的过程就像我们每个人每天醒来面对的宏大的信息潮,一睁眼就有大量的各种各样有关社会的、人性的、科学的等类别的新闻、时事和研究成果潮水一般涌来,大到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小到围观家长里短,大量的信息里很多是“不讲武德”的伪知识、伪科学、伪真相,一时分辨不清就容易交“智商税”,而如何从众多的信息中打捞出真正的观点,对每个触网者的心智都是一个挑战。
美国博林格林州立大学杰出经济学教授尼尔.布朗、斯图尔特﹒基利合著的书籍《学会提问》旨在教会大家在信息化爆炸的当下如何完美“撒网打鱼”的有效方法。
首先,他们否定了海绵式思维。
海绵性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像海绵一样不加选择地接收的各类信息,可以想象这种吸取信息的方式最终会陷于杂而不精的境地,甚至省略了归纳、筛选、升华的过程,因为缺乏思考和分辨,海绵式思维虽然会让我们觉得读得很畅快,但这样的思维,最终会让我们深陷信息潮流中不辨东西南北,严重侵蚀我们的精力,侵占我们的时间,结果也往往是“看起来很努力的每一天却是迈向平庸的每一步”。在分析了海绵式思维不可取的、消耗生命的弊端之后,《学会提问》一书向大家推荐了三种可以让人更接近成功的思维方式。
一是淘金式思维。所谓淘金,就是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把自己需要的东西留下,不需要的便忽略掉。在这个过程中,阅读者要学会提正确的问题,然后进行思考,判断,从而做出自己的判断。
二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可以用来捍卫自己的信念,也可以用来对自己初始的信念加以评价和修正。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不会盲目信服一个专家,也不会盲目崇拜一个业界精英,他们会评判这个专家所持有的观点,分析这个业界精英的思想和业绩来分析判断他自己宣扬的那一套理论是否具有现实的实际意义。这样以论点为起点,找到论据分析判断的过程,和这场演讲的价值和对错,然后形成自己的观点,再去寻找资料证实。
在批判性思维的实际运用中,还分为强势批判性思维和弱势评判性思维。
这里定义的弱势,是以思维开放程度的强弱来进行的区分,弱势批判性思维仅仅是维护自己的观点和尊严而进行的批判,是狭隘的、封闭的、不开放的固化,而强势的批判性思维是开放的、兼容的、出于公平正义的角度来研判的思维方式,强势批判性思维是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价所有的断言和信念,尤其是对自己的信念加以评价,这样的思维方式具备更成熟、更多视角、更兼容的特点,在我们意图打破知识茧房,预防思维固化的现实需求面前更具有深远的实际意义。
一个具备批判性思维的人,一定是习得了一套成熟的思路和技巧,他会作为学习者在对方的演讲或文章里找到论点、论据和理由以及论证过程,然后带着自己的大脑和开放性的思维来审视这个论证过程的,也会以写作者的角度,在他的发言和演讲中输出正确的论点,并精心选取可信、可靠、合理的论据和理由进行论证。这个过程是作为学习者和教授者最终的汇集点,在分析论证之前,一个强势的批判性思维者是不会轻易被专家或者精英的观点所左右的,除非他研判后觉得这观点是可靠的。
不管是淘金式思维还是批判性思维,其本质都是对自己接受到的信息进行提问,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对自己的问题有一个更明确的认识。
而妨碍我们得出合理结论的还有一个固化思维——“二分式思维”。因为在重大问题上很少能用简单的“对”或者“错”,“是”或者“不是”来作为最终结论的,维持这个世界有序发展的不是非黑即白、非对即错这么简单的秩序规则。在不同的境遇做出审时度势的适当决策,使本来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定时期内达成和谐统一,这种和谐就是“灰度思维”谋求的开放性、兼容性、妥协性的神奇效果。灰度思维已广泛运用到华为、格力、海尔等现代化大集团公司的运营策略中,有效地推动着这些企业的有序发展。所以,灰度思维也是思考者在理顺各种矛盾冲突,理清思路的一个有力方法论。
正因为如此,具有这三种思维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总而言之,我们通过阅读《学会提问》,不仅可以学习到一个问题的提出到最终观点输出的“逻辑分析、认知评价和价值评价”整个论证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方法,并通过一些“思维体操”巩固这些技巧。而且,我们也会从本书中学习到更多的思维方式和技巧,更多角度了解到自己思维模式的缺陷和一些解放思维的方法,从刻板的论证技巧中解放出来,认识到这个世界种种可能的存在,从而获得更多选择的自由。
“思维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
这句话越想越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