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知识大全,疾病预防知识清单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4-01-30 15:37:20

疾病预防知识大全,疾病预防知识清单(1)

冬春季常见传染病防病知识

冬季,伴随着冷空气的来临,人体对病毒、细菌的抵抗力变弱,容易引发各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冬季常见的急性呼吸道疾病防控攻略,我们一起来看看。

呼吸道疾病冬季易发原因

冬季气候干燥偏凉,昼夜温差较大,有时候气温变化无常、忽冷忽热,人体在适应这种天气下会导致免疫力有所下降;冬季呼吸道黏膜遇冷血管收缩,会降低呼吸道的抵抗力;冬季胃肠功能也容易遇冷下降,感染肠道病毒或细菌后,也会更容易发病;冬季人群聚集性工作、生活、学习都是导致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高发的原因。

传染病防治的基本知识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指能够在人群中或人和动物之间引起流行的感染性疾病。

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冬季常见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新型冠状病毒、手足口病、水痘、感染性腹泻(诺如病毒)等。此外,由于学校,办公场所等属密集场所,接触密切,也容易呼吸道、肠道传播传染病。

传染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

1.传染源:病人、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和昆虫。

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传染给其他易感者所经过的途径。例如:空气飞沫、血液、消化道。

3、易感人群:即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例如:未接种过麻疹疫苗,也未感染过麻疹的儿童。

一、流行性感冒

特点: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全年均可发病,冬春季高发,容易引起暴发、流行或大流行。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症状:发热,部分可出现高热,体温达到39到40℃;伴有畏寒、寒战、头痛、肌痛、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涕、呕吐、腹泻等症状。发热以中高热为主,持续高热者预示病情重。

预防措施

1.积极接种流感疫苗,降低罹患流感的概率,并减少重型和危重型流感的发生。

2.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规范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3.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二、新型冠状病毒

特点:新冠病毒感染主要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封闭环境中可经气溶胶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发病后,主要症状有发热、畏寒、干咳、乏力、肌痛、鼻塞、流涕、咽痛、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腹泻等。

症状:儿童感染新冠也分无症状感染、轻型、普通型和重型、危重型。轻型和普通型患病儿童,症状相对较轻,可出现咳嗽、流涕、鼻塞、低热、咽痛等症状。少数患儿可能会出现明显发热症状,体温超过38.5℃。

预防措施

1.积极接种流感疫苗,降低罹患流感的概率,并减少重型和危重型流感的发生。

2.在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规范佩戴口罩,做好手卫生。

3.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人密切接触。

三、诺如病毒

特点:人体感染诺如病毒后引起的疾病称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胃肠炎。诺如病毒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日常生活接触、水源、食物、气溶胶均可感染,由于诺如病毒颗粒很小,且仅需 10-100 个病毒就可致病,因此在学校、幼儿园等人群集中的地方很容易引起暴发疫情。潜伏期多在 12-48 小时。

症状:主要症状为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可伴有低热、头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粪便为黄色浠水便,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呕吐物有感染性,成人腹泻较突出,儿童呕吐较多。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症状。

预防措施

1.保持手卫生。饭前、便后、加工食物前应按照7步洗手法正确洗手,用肥皂和流动水至少洗20秒,但需注意,含酒精消毒纸巾和免洗手消毒剂对诺如病毒无效,不能代替洗手。

2.注意饮食饮水卫生。不饮用生水,蔬菜瓜果彻底洗净,烹饪食物要煮熟,特别是贝类海鲜类食品更要煮熟煮透后食用。

3.病例应尽量居家隔离,避免传染他人。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应尽量隔离。在此期间患者应勤洗手,保持手卫生,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等近距离接触,分开食宿,尤其不要做饭或照顾老人和幼儿。

4.做好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定期开窗通风。对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和物品需要使用含氯制剂进行消毒。在清理受到呕吐物污染的物品时,应戴塑胶手套和口罩,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患者家庭环境也应依据医务人员指导加强消毒,避免在家庭内造成传播。

5.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规律作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增强身体对病毒的抵抗能力。

四、支原体肺炎

特点: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病毒和细菌之间的微生物,是自然界中常见的病原体。肺炎支原体无细胞壁结构,像是没有穿“外套”的细菌。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在咳嗽、打喷嚏、流鼻涕时的分泌物中均可携带病原体。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

症状:感染肺炎支原体后症状较重,一般以发热、咳嗽等为主,咳嗽比较剧烈,在退热后咳嗽还可能持续1到2周,支原体肺炎病程与病情严重程度有关,一般2周至4周。

预防措施:

1.少聚集,少去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必要时戴好口罩。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将用过的纸巾扔进垃圾桶。床单被褥等经常清洗,在太阳底下晾晒。

3.做好手卫生。做好手卫生,经常用肥皂、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

4.注意通风。注意室内通风,每次通风不少于30分钟,以保持空气新鲜。

5.均衡饮食 锻炼身体。均衡饮食,充足睡眠,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五、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该病主要是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

特点:典型皮疹表现为斑丘疹、丘疹、疱疹,皮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疹内液体较少,不疼不痒,皮疹恢复时不结痂、不留疤。皮疹可表现为大疱样改变,伴疼痛及痒感,且发病不限于手、足、口部位。同时伴有精神差、嗜睡,流口水、发烧等症状。恢复期体温逐渐正常,其他症状随之消失。

预防措施:

维持良好的个人和家庭卫生可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1、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2、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开窗通风。

3、给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4、避免和患有手足口病的患儿密切接触。

5、做好免疫接种。

六、流行性出血热

特点:出血热即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起病急、发热、肌肉酸痛、头痛、咳嗽、胸痛、呕吐、腹痛、腹泻,皮下和结膜有出血点及其他部位出血表现,在躯干和肩部出现紫红色的斑丘疹,少尿、无尿,谵妄、昏迷等、实验室主要诊断依据为出血热抗体检测。

预防措施:

1.灭鼠是防止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的关键,在流行地区要大力组织群众,在规定的时间内同时进行灭鼠,同时作好防鼠工作,床铺不靠墙,睡高铺,屋外挖防鼠沟,防止鼠进入屋内和院内。新建和改建住宅时,要安装防鼠设施。

2.加强食品卫生,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3.做好消毒工作,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尸体及其排泄物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4.注意个人防护,在疫区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伤,破伤后要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以防螨类叮咬。

5.接种流行性出血热疫苗。

疫苗储备情况

预防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在我市4个街道(当周、通钦、伊合昂、坚木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那吾镇卫生院储有:流感疫苗、23价肺炎疫苗、水痘疫苗、狂犬疫苗等,除狂犬疫苗24小时接种外,其他疫苗只在法定上班期间接种。

预防接种单位*

当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941-8212198

通钦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941-8216120

伊合昂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941-8219928

坚木克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941-9219298

那吾镇卫生院:0941-8223116

疾病预防知识大全,疾病预防知识清单(2)

(合作市疾控中心供稿)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