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针松南方不适合种吗,冬天移栽五针松能成活吗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4-02-01 01:10:20

五针松南方不适合种吗,冬天移栽五针松能成活吗(1)

十二月金风送爽,候鸟与冷空气一同南下。南岭大地上,华南五针松“穿”上了粉蓝色的衣裳;退潮后的海岸边,红树林间,弹涂鱼与远道而来的候鸟一同“跳舞”。

2023年2月2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中共广东省委关于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决定》(下称《决定》)。决定提出到2027年年底,全省完成林分优化提升10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1000万亩,森林结构明显改善,森林质量持续提高,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城乡绿美环境显著优化,绿色惠民利民成效更加突显,全域建成国家森林城市,率先建成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双园”之省。

近年来,广东将“绿美”绣入发展蓝图,“绿色版图”不断扩大。山海相依,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近期,南方都市报、N视频重磅推出大型融媒策划《WALK IN 新广东》。本期,特邀嘉宾自然博物科普博主孔振鸿(@探粤自然)将走访南岭国家公园(拟设)、深圳福田红树林保护区,让我们一同追寻绿色常青之道。

公园建设

冬日山头一片粉蓝

南国的冬天,不似北方的寒意。 北纬24度左右,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葱茏的绿意中,黄叶星星点点。孔振鸿和南岭保护区宣教科副科长刘志发走过,脚下嘎吱嘎吱的树叶声在一片静谧中格外清脆。

这里有广东最大规模的原始森林,是世界同纬度地区仅存的绿洲。这里的植被代表着我国东南部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典型,也是南岭国家公园(拟设)最重要组成部分。

“植被起源古老是其特点之一,裸子植物有7个科19个种,比如华南五针松、南方红豆杉。”刘志发介绍道,目前南岭国家级保护区亚热带成份的野生高等植物有3890多种,占广东省一半以上,以全国来说占十分之一。国家Ⅰ级保护野生植物有南方红豆杉、小叶红豆2种,国家Ⅱ级保护野生植物有华南五针松、长柄双花木、伯乐树、金花猕猴桃、金线兰等66种。

高大、姿态优美,孔振鸿抬眼望去,山脊上挺立的华南五针松犹如一把把苍翠的大伞。

五针松南方不适合种吗,冬天移栽五针松能成活吗(2)

广东松树干笔直。

五针为一束,作为我国特有树种,华南五针松又叫广东松,多生于海拔800至1600米的山坡与山脊上。孔振鸿所在的小黄山,正分布着世界上连片面积最大的广东松原始森林。

“你知道吗?广东松还有一个别称,叫‘蓝松’。”刘志发说。低温会使得广东松分泌一种白色的防寒物质,针叶由翠黄色变为粉蓝色。到了秋冬季节,山头就是一片粉蓝。

五针松南方不适合种吗,冬天移栽五针松能成活吗(3)

广东松针叶呈蓝色。

“广东松在冬日给森林增添了梦幻的色彩。”孔振鸿赞叹道,他希望南岭国家公园(拟设)成立后,大家都能来亲身感受一下这份冬日的浪漫。

原始森林的美也正反映着南岭生态建设的成果。据统计,南岭国家公园(拟设)目前共记录分布有野生动植物5527种,其中野生高等植物记录分布有4748种,分别占广东省和全国野生高等植物的56.24%和13.19%;陆生野生脊椎动物记录分布有779种,分别占广东省和全国陆生野生脊椎动物的68.57%和16.93%,动植物资源丰富。广东正全力创建南岭国家公园,助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以国之名,设立公园,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国家公园成立后,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将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关注,在科研监测方面、自然教育方面公众参与度会更高。同时能更好地引入保护地与公民科学之间的连接,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建。“刘志发说。

科技绿色

AI自动识别鸟类 成片仅需数秒

从高空俯瞰,南岭像缀在地图上的一颗绿宝石,莽莽林海,一眼望不到头;回到水泥森林里,孔振鸿也在高楼与大道中寻到了来自城市的绿意与生机。

红树林根系发达,有着“地球之肾”、海岸卫士、天然物种库的美称,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强大的储碳能力。其不仅有着不可替代的生态意义,还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

深圳福田,这里拥有着全国唯一处于城市腹地,同时也是面积最小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这里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区水鸟在大湾区的重要越冬地和停歇地。福田红树林湿地已然成为大湾区高质量发展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保障。

五针松南方不适合种吗,冬天移栽五针松能成活吗(4)

孔振鸿在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今年9月,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的建立,对全球红树林的保护修复及科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个消息让广东内伶仃福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教授高级工程师杨琼十分高兴。

每年冬季,有约10万只候鸟飞临深圳这片最大的原生红树林里觅食、嬉戏。“杨博士,保护区如何做好鸟类的精准监测呢?”这不禁让孔振鸿产生疑问。

“我们今年做好了一套AI自动识别与监测系统。摄像头扫描一圈,鸟的种类就可以识别出来并自动计数,非常方便。”杨琼介绍道。据悉,这套生物多样性监测综合管理平台拥有物种分析、红外相机监测、高清视频设备、智能水闸控制、鸟类监测等功能,鸟类监测功能不仅可以通过摄像头自动识别鸟类,同时还能够对鸟类进行跟踪。成片的鸟,仅需要短短数秒,就完成识别并计数,大大提升了科研人员对保护区鸟类的监测效率。

小面积打造多种生境 创新安装智能水闸系统

冬季的清晨,在深圳湾公园晨运的市民时常能看到成片的候鸟从深圳湾低空飞过,群鸟争鸣的画面引起市民连连惊叹驻足。有的市民甚至专门起早过来,只为一睹鸟翼横空的画面。候鸟在深圳湾上空与被称为“春笋”的中国华润大厦同框的视频曾在网络爆火,一度让前来观鸟的市民在深圳湾公园无处站脚。

五针松南方不适合种吗,冬天移栽五针松能成活吗(5)

候鸟在深圳湾上空飞行。

而这一壮观场面,与福田红树林保护区对基围鱼塘的生境改造有着密切联系。成立保护区之前,深圳湾一带的基围鱼塘用于水产养殖,生境单一,水位较深,不适合鸟类憩息。

如何解决鸟儿们歇脚和吃饭的问题?2006年,鱼塘收归保护区管理后,保护区对鱼塘进行了生境改造,包括清理茂密植被、合并打通小塘、营造滩涂和浅水多种措施下,改造后的鱼塘出现裸滩、浅水、深水等多种生态环境,“因为我们的面积很小,只能在这种有限的空间里面,尽量多的提供一些多样化的生境,供大部分鸟都能在里面栖息与觅食。”杨琼解释道,鸟类对水位是非常敏感的。为了精准调控水位,保护区创新安装了智能水闸系统。通过智能水闸来控制水位,让鱼塘保持在合适的水位线上,大部分的水鸟都能够在此憩息。

在杨琼看来,红树林虽然是食物链的底端,却是万丈高楼的基础。

作为深圳市树,2020年起,深圳开展全市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已完成红树林营造修复任务25.72公顷。目前,全市红树林面积296.18公顷,有红树林分布的自然保护地8处、红树林面积179.18公顷,占全市红树林面积60%以上。深圳河入海口区域鸟类由治理前92种上升到167种,单次调查最大记录数量由871只上升到3740只。深圳已形成“政府主导、社会运营、公众参与”的滨海湿地保护深圳模式。不仅如此,今年8月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发布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项目施工总承包招标公告,标志着项目建设进入实质阶段。根据规划,深圳红树林湿地博物馆将与国际红树林中心结合,选址在深圳湾畔,紧邻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深圳湾公园等重要的城市设施与特色片区,占地面积约10.72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7万平方米,展览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这座集红树林生态保护、陈列展览、收藏保护、科普教育、科学研究、国际会议与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博物馆,将打造出具有独特意义的中国城市生态文化名片。

“红树林是我们深圳人的生态名片,对于我们来说,红树碧海,鸥鹭翔集,就是我们一个比较朴素的愿望,我们希望候鸟每年都能够如期到这里来越冬,这就是它的家。”杨琼感叹。

五针松南方不适合种吗,冬天移栽五针松能成活吗(6)

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位于城市腹地。

“绿色担当”

2027年底广东要率先建成“双园”之省

面朝大海、背枕南岭,广东森林覆盖率达到53.03%,森林面积较40年前增长67%。

瞄准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广东样板,广东正在展示一个经济大省的“绿色担当”。

12月12日,广东全省林业工作座谈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明确提出要统筹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六大行动”、综合效益和治理水平,争取在明年6月前和9月前分别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00万亩、森林抚育提升200万亩目标任务,创建30个省级森林城镇、100个省级森林乡村、50个绿美古树乡村、50个绿美红色乡村。

据悉,今年以来,广东先后发布3道省总林长令,聚焦不同时段工作重点,全面推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各项工作有效落实,促进森林资源保护和林业高质量发展。

这一年来,全省完成林分优化提升203.6万亩,森林抚育提升205.6万亩,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建成森林乡村104个、绿美古树乡村53个、绿美红色乡村51个;建设森林步道和绿道193公里、碧道461公里、生态海堤36公里;建成古树公园24个,建立8.5万株古树名木档案和图文数据库;举办各类义务植树活动6400余场,参与植树人数超56.7万人次,植树约213万株,建设各类主题林210片。

去年7月11日,华南国家植物园正式揭牌,目前年均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预计到2035年完全建成时,有望跻身植物园全球前三;9月,全球首个“国际红树林中心”落户深圳……广东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以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引领。

广东明确提出,到2027年底,要率先建成国家公园、国家植物园“双园”之省。以“双园”创建为契机,广东致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将绿色长青之路走得更长更远。

【大V说】

科学、精准、高效的管理与政策,不仅让鸟有所栖,木有所依,这些不易被看到的努力,将化作无形的色彩与空气,让生活在这里的市民被绿色感染,被清新的空气所打动。当人类与生物都能够共融在同一片土地,我们追求的可持续发展,便从这一刻起成为了可感、可触、可及的现实。

——@探粤自然

南都、N视频出品

策划:戎明昌 刘江涛

统筹:王佳 陈伟斌

执行统筹:柯晓明

采写/摄制:南都、N视频记者 陈灿荣 刘红豆 王熠 李敏谊 张婷 谭俊凤

Video Player is loading.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