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笔头
来源产地为松科植物云南松、思茅松 、马尾松等的嫩枝尖端。
春季松树嫩梢长出时采,鲜用或晒干。
生于海拔600-1600m的山地、宽谷、盆地等处。
分布于陕西、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华北、西北等地。
别名松树蕊、松尖、松树梢
【原形态】乔木,高达25m,胸围可达1m以上。树皮灰褐色,呈不规则鳞甲状裂,裂隙红褐色。枝轮生,小枝粗壮,淡橙黄色或灰黄色;冬芽宽椭圆形,先端尖,红褐色。
叶针形,2针一束,深绿色,粗硬,长10-15cm,径约1.5mm,边缘有细齿,两面有气孔线;叶鞘初时淡褐色,渐变成暗灰色。雄球花圆柱形,长1.2-1.8cm,在新枝上聚生成穗状;雌球花序阔卵形,长7mm,紫色,着生于当年新枝上。球果卵形或圆卵形,长4-9cm,有短梗,向下弯垂,熟时淡黄色或淡褐黄色,宿存数年之久;
中部种鳞近长圆状倒卵形,长1.6-2cm,鳞盾肥厚,隆起或微隆起,扁菱形或菱状多角形,横脊显着,鳞脐凸起有尖刺。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圆形,淡褐色,有斑纹,连翅长1.5-1.8cm。
花期4-5月,果熟期翌年10月。
性味功效《中药大辞典》
性温,味苦涩。
活血止痛。治跌打损伤,小便淋痛。
《中华本草》
苦;涩;性凉
祛风利湿;活血消肿,清热解毒。主风湿痹痛;淋证;尿浊;跌打损伤;乳痈;动物咬伤;夜盲症。
《全国中草药汇编》
苦、涩,温。
解毒。用于木薯、钩吻中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30g;外用:捣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