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朴园面对鲁侍萍的态度和心理,周朴园对鲁侍萍到底是怎样的感情

首页 > 农林牧渔 > 作者:YD1662024-03-16 05:03:43

【导读】 周朴园对鲁侍萍不见时怀恋,相见时又绝情,周朴园到底爱不爱鲁侍萍呢?关于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在《雷雨》研究中历来是个争论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初恋难忘说、年轻美貌说、老年忏悔说、内心空虚说、婚姻失败说、良心发现说、内心平衡说等。

真情只在追忆中

——周朴园复杂的感情世界

读罢《雷雨》,很多人都有这样一个疑问:周朴园对鲁侍萍到底有没有真感情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是很难用“有”或者“没有”来武断地回答的。

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是很复杂的,这与他的特定身份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传统的评价,几乎是众口一词的敲定:周朴园对侍萍先是“玩弄”,然后是“抛弃”,继而又假装“怀念”,到最后竟是“失望和愤怒”。这一观点,确有其根据,但也不能让人完全苟同。

三十年前的周朴园是一个封建家庭的大少爷,单纯热情,涉世未深,人世间的无耻丑恶还未全然污染其年少的心灵,面对美丽温柔,而又如春花般绽放着青春气息的侍女鲁侍萍,那颗渴望爱情雨露滋润的心灵自然而然地与之碰撞出耀眼的爱情火花。在朝夕相处的时间里,他被鲁侍萍深深地吸引。这时他的感情是纯真、美好的,是值得赞许和歌颂的,因为它没有功利色彩,有的只是作为年轻人的一种很正常的感情冲动。因此,用“玩弄”来形容似乎阶级味太浓了些。

纯真的爱恋未必都能收获甜蜜的果实。当周朴园的家长知道两个人恋爱的时候,他们极力阻挠反对,因为这不是“门当户对”的婚姻,这对他们这种家庭来说绝对是一种耻辱。家庭的压力使他无奈,美好前途的诱惑又唤起了他自身的自私自利,最终,周朴园无情无义地抛弃了鲁侍萍。那颗萌动着青春激情的心,最终只能在暗黑的天际里磨灭。此时的他作为资本家的接班人已经将近成熟,因为他能够脱离感情的束缚。

成年后的周朴园,转变成自私、狠毒、伪善的资本家,但侍萍的影子仍未从他的心中消失。因为失去侍萍后,周朴园的爱情生活不如意。前两个妻子没有给他带来幸福,蘩漪又是那样的不驯服。直到晚年都没有任何女性能像侍萍那样令他满意。于是很自然地,他怀念起侍萍,追忆起一生中与侍萍同居的那段甜蜜的情感岁月。最开始,这种怀念或许只是处于精神空虚的偶尔回想,但随着现实爱情生活愈来愈不可救药,这种怀念就成了他精神生活的重要内容:他记得侍萍的生日;一直使用侍萍用过的家具;保留着侍萍生孩子后怕风连夏天也不开窗的习惯;到处打听侍萍的下落,后来准备给她修坟……当然,这种怀念实质上只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麻醉,但这对一个资本家来说已经是难能可贵了。而且,他的这种怀念没有因岁月的流逝、环境的变迁而淡漠,而是表现得那么真挚、深沉,他希望以此卸掉良心和道义上的重负,达到一种内心的平衡和坦然。这时,我们没有理由拒绝他的这份忏悔。

三十年过去了,周朴园心目中浮现着的,始终是那个年方十八,含苞欲放,温柔体贴的梅姑娘,然而生活的磨难却使自己娇美的初恋情人变成了一个“土老太婆”。美丽的泡影突然间破灭,使得他内心仅有的一道感情防线彻底崩溃。同时,侍萍性格中的温柔、体贴已为一种苍老、倔强所代替,这是周朴园怎么也接受不了的。极度自负要强、事业有成的周老爷等了整整三十年,等来的竟是这样一种结局,这时他真的无所适从了,他感觉到了自己的苍老,感觉到了在命运面前的无能为力,失望之余,作为资本家的那种虚荣的自尊心使他在一个“下人”面前自然而然地发出了愤怒的声音,这也是他站在阶级的立场上的一种绝望的呼喊。

真诚也好,虚伪也罢,周朴园复杂的感情世界不是传统的真、善、美的观念所能诠释的,从人性的角度客观审视,周朴园并不是一个纯粹的资本家,因为在资本家的世界里有的只是金钱,而周朴园毕竟为一个自己心爱的女人保留了一片情感的空间,而且几十年都没有变。只这一点,就说明他的人性中尚有一丝温情和爱,他的良心也没有完全泯灭。

这里,无意为周朴园平反,但确为曹禺的创作所感动。因为他把一个实实在在的形象清清楚楚地呈现给了广大读者。

文章抓住周朴园情感世界这一角度,通过周朴园对待鲁侍萍的态度,挖掘出其作为公馆大少爷、资本家特有的品质。作者虽然对周朴园有强烈的批评,但也从客观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理解,表现了其温情背后的良心未泯这一点。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