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竹,又称观音竹、筋头竹、棕榈竹、矮棕竹,为棕榈科棕竹属常绿观叶植物。丛生灌木,高2-3m,茎干直立圆柱形,有节,直径1.5-3cm,茎纤细如手指,不分枝,有叶节,上部被叶鞘,但分解成稍松散的马尾状淡黑色粗糙而硬的网状纤维。花期4-5月,果期10-12月
棕竹喜温暖湿润及通风良好的半阴环境,不耐积水,极耐阴,畏烈日,稍耐寒可耐0℃左右低温。夏季炎热光照强时,应适当遮荫。适宜温度10-30℃,气温高于34℃时,叶片常会焦边,生长停滞,越冬温度不低于5℃,但可耐0℃左右低温,最忌寒风霜雪、在一般居室可安全越冬。株形小,生长缓慢,对水肥要求不十分严格。要求疏松肥沃的酸性土壤,不耐瘠薄和盐碱,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和空气温度。
栽培技术夏季炎热时节,除正常浇水养护外,经常叶面喷水和地面泼水,可以提高空气相对湿度,减少植株枝叶上的积尘,能使植株生长良好。而梅雨及夏季阵雨季节,防止盆内积水。夏秋是棕竹生长季节,需适当增加肥水管理,土壤保持湿润,但忌积水和干旱,每隔20天左右施1次腐熟饼肥水或人粪尿,能促使植株生长。
棕竹长势强健,冬季只要移到室内,维持0℃以上就能安全越冬,若温度在10℃次上,则能保持叶色青翠。由于冬季气温低,植株进入休眠,基本停止生长,故要节制浇水,盆土要带干,停止施肥,盆土湿和低温条件会使棕竹烂根或大量脱叶。
病虫防治
主要危害幼芽和嫩叶,在开始发病时,未展开的叶片先行枯萎,呈褐色,后下垂。病菌从嫩叶基部扩大到芽的幼嫩组织,造成幼芽枯死腐烂,植株停止生长,严重时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
加强通风透光,严防湿气长时间滞留叶面。发现少量病叶及时从茎杆基部剪去销毁。发病初期,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80%的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1:100的波尔多液,轮流喷洒心叶及全株,每10天一次,延续3次至4次,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
若管理不当,会遭到介壳虫、叶枯病、灰斑病和褐斑病的危害。介壳虫危害时要喷40%氧化乐果1000倍液灭*;叶枯病、灰斑病、褐斑病危害时,要喷洒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防治,效果较好。
小结:棕竹半阴植物,丛生灌木,高2-3m,不耐积水,极耐阴,畏烈日,稍耐寒可耐0℃左右低温。养好棕竹要注意做好冬季防寒、夏日遮阳、合理施肥、适当修剪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