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氧氟沙星是临床上常用的人工合成抗菌药物,为氧氟沙星的左旋异构体,属于氟喹诺酮类,主要通过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的活性,阻碍细菌DNA的复制而达到抗菌作用,具有口服吸收好、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组织渗透性好、作用时间长等优点。左氧氟沙星对呼吸道常见病原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上、下呼吸道渗透性良好,尤其适用于急性细菌性扁桃体炎、咽喉炎、鼻窦炎、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肺炎等呼吸系统感染,此外,左氧氟沙星还可用于肾盂肾炎、复杂性尿路感染、急性前列腺炎、急性附睾炎、盆腔炎、子宫附件炎等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感染性肠炎、细菌性痢疾、伤寒、副伤寒等肠道感染以及淋巴管炎、蜂窝组织炎、皮下脓肿、肛周脓肿等皮肤软组织感染。
关于“左氧氟沙星饭前吃还是饭后吃”这个问题,有不同的观点,有人说饭前吃好,也有人说饭后吃好,还有人说随餐吃好,今天孙药师为大家详细说明。药代动力学显示,虽然食物对左氧氟沙星吸收无明显影响,但是空腹服用可以加速左氧氟沙星吸收,明显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因此,推荐至少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左氧氟沙星,能够更好地发挥抗菌作用。此外,左氧氟沙星对胃肠道有明显刺激性,常见恶心、呕吐、腹部不适、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推荐不耐受的患者可以选择餐后1小时服用左氧氟沙星,以食物作为间隔,阻断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可预防或减轻胃肠道反应,最后,左氧氟沙星容易与铝、镁、铁、锌等金属阳离子发生络合反应,形成不溶性沉淀,影响吸收,因此,左氧氟沙星与含有上述金属阳离子的药物如铝碳酸镁、硫酸亚铁、硫酸锌等联合使用时,应至少间隔2小时。
副作用即治疗作用以外的有害作用,在用药过程中无法避免,总体来说,左氧氟沙星的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常见不良反应包括:
- 消化系统:有时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部不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 神经系统:有时会出现失眠、头晕、头痛等症状。
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根据不良反应监测结果,2017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包括左氧氟沙星在内的氟喹诺酮类药品严重副作用,并要求对药品说明书不良反应进行修订,虽然这些严重副作用发生率不高,但可致残、致死,今天孙药师也为大家进行梳理和总结:
- 骨骼肌肉系统:关节痛、肌痛、肌无力、肌腱炎、肌腱断裂、重症肌无力恶化等。
- 心血管系统:室性心律失常、QT间期延长、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等。
- 超敏反应: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形性红斑、呼吸困难、血管神经性水肿、心血管性虚脱、气道阻塞、过敏性肺炎、过敏性休克等。
- 中枢神经系统:躁动、焦虑、失眠、惊厥、震颤、头晕、意识模糊、中毒性精神病、幻觉、妄想、恶梦、抑郁、癫痫发作、极少数患者可出现自*念头或自*行为。
- 周围神经病变:多发性神经炎、感觉异常、无力、疼痛、烧灼感、麻木、麻刺感以及触觉、痛觉、位置觉、温度觉、振动觉异常等。
- 泌尿系统:急性肾功能不全或肾衰
- 血液系统: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减少症等。
- 肝胆系统:黄疸、肝炎、急性肝坏死或肝衰竭等。
- 其他:血管炎、难辨梭菌相关性腹泻、血糖紊乱、发热、光敏感性和光毒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