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土拍后,很多人大呼,房价要涨了,因为面粉涨了。
我科普一下地价与房价的关系。
比如说,基础房价的构成公式是:楼面价 建安成本 营销费用 税费及财务费用 利润 其他费用。
举个例,一个普通住宅,30000元的楼面地价,5000元一平米的建安成本含精装修,它的简单成本计算公式是:(30000 5000)*1.35=47250元/平米。
如上,对于一家融资成本低,周转快的国企开发商来说,47250一平米是它的商品房成本线。
如果是拿的地块质量差点,周转得慢点,融资成本高点的。就是乘以1.5的倍数,也就是52500元/平米。
一般来说,想要利润丰厚点的,就是乘以2的倍数,就是70000元/平米。
对于开发商来说,30000元的楼面地价,建成后平均成本在5万左右一平,最理想的状态是能卖到70000一平。
所以,当土拍地价创新高后,很多周边的房子的业主和中介会迎来高潮,比如说现在的房价还是4万一平,但旁边楼面地价已经拍到3万一平,预计开盘至少要卖5.5万至6万了。
业主和中介以此简单推断,新盘的高价开售,能拉到周边的房价。
在这里,我先简单说一下开发商的拿地逻辑。
首先是利益驱动,投资部的绩效计算,是拿了地就有奖金的,他们是积极拿地的。如果刚好那段时期,市场情绪非常高涨,领导们对大环境看得非常乐观,而投资部又在报告里面把预测写得激情澎湃,就一拍即合了。
比如说虽然现在周边次新房的房价还是4万多一平,但领导们觉得开发完成后行情会上涨,再加上对公司产品的溢价有信心,认为建成后卖到6万多一平不是问题,那么就下决定以楼面地价3万一平把这块地拿下。
举个例,2020年4月,金地以楼面价35782/平米拍下广氮的宅地,就是现在的金地天河峯睿项目。当时,旁边中海康城的二手成交价是4.2万~4.5万一平,在当时看这个拍地价当然是高的,无论交通,还是项目规模,金地峯睿都是逊于中海康城的。
但一年过后,受到行情带动,金地天河峯睿热销,基本要靠抢;靠近广园的6.5万一平,后面的楼栋预计7.5万一平;周转率很快,也不用怎么推销,这个项目的获利是挺不错的。
当然,公开拍地能这么轻松赚钱的项目案例是不多的,要碰巧遇上好的行情,还要刚好遇上风口。简单以上述公式套用,金地峯睿的平均成本大约是54000/平米。
近年,像保利天汇、万科城市之光这些竞争力高的产品,都是旧改项目来的。而越秀和樾府是勾地的,品秀系列是地铁上盖定向给地的。相对来说,这些项目的产品竞争力和性价比高些,利润率也高些。
地价与房价的关系
那么,是不是拍了天价地王后,就能带动周边的房价呢?
肯定不是了,一般来说,地王都没有什么好结果的。君不见,白云山的东侧和西侧,还有一大堆新盘在售好几年了,还没清掉货。比如佳兆业的同宝路地王,即使打出一户一泳池的卖点,卖了好多年,还在卖着,去化一直不温不火。
所以说,白云区一直是开发商的坟场,如果地产从业员分到这些项目,真是一蹲就蹲几年的了。
但是呢,虽然白云区的房子去化慢,但开发商就是一直拖着不降价,扔在那慢慢卖,最后演变成的情况,房价涨不上去,但房价也不下来;在这些区域,往往买二手房的性价比高于一手房。
地价与房价是没有直接关系的,主要看消费者喜不喜欢这区域的房子,就算你在荔湾,白云这些地方拍了地王,消费者以前不买账的,后面也是不买账的。
但另一个角度,如果是天河和黄埔,这些消费者喜欢的区域,那地价和房价还是有点关系的。
这些地方的新房一直是供不应求,现在很多购房者第一站就是看这两个区域的新房,会因为地王的消息提振市场信心,也因为新房供不应求,最后消费者愿意追价成交这些新房,从而拉高了周边二手房的价格。
所以,地价与房价没有直接的关系,地价高很多时候是地产公司高管一下子头脑发热而做出的决定,其实他们在拍地的时候也是靠猜的,谁也不能准确的猜准未来。
坦白说,无论在决策过程中,是通过怎样精密的,严谨的投资分析模型推算,最后也是看领导拍板而已,说到底,都是靠猜。就像股票的精髓,无非就是一个“估”字一样。
但在一个新房供不应求的区域,地价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影响周边的二手房价的,因为价格是由供应量最大的一方决定的,如果新增的主要供应量在涨价,那么存量房的价格也会跟着上涨。
简单说,新房的推出价格是按上述的公式加价定价的了,因为低于这个价开发商就亏本卖的。
但定价能不能卖出,就不一定了,还要看周边的二手次新房的价格,如果价差太大的,比如二手房还在卖4万一平,你新房想卖5.5万一平以上的话,购房者就很难接受的了。
这个时候,由于去化慢,开发商就会考虑引进贴牌名校,大讲名校故事来提高溢价了。或者什么一户一泳池,什么帝皇贵族尊享,什么全小区人工智能之类的提价概念。
或者发动全民营销,比如不要问中介,一问就是叫你买常春藤。
不过这些概念在广州市场也是没啥卵用的,购房者都很实在的。
欲了解更多广州楼市干货,请关注公众号:广州楼市滚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