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4年的一天,一封诉状被送到了蒙古帝国在华北的宣政院官僚手中。这份诉状却让所有官僚大吃一惊,手足无措。告状的是一位广受尊敬的少林寺长老福裕,而被告者更是了不得,乃是帝国的国师之一,奉朝命敕封为"玄门正派嗣法演教真常真人“的全真教掌教李志常。诉讼的要点在于全真教最近刊印的一本经书《老子化胡经》对佛教的谤讪。
那什么是《老子化胡经》呢? 这本书是西晋惠帝时期, 天师道祭酒王浮所作《化胡经》,讲的是老子骑一青牛,西出函谷关,去了天竺变化为佛陀,教化胡人之事,最终诞生了佛教的事。这本是一本小册子,传到唐代的时候,由于李唐王朝大力倡导道教,甚至与老子结亲,以老子的后人自居,以强化自身的统治地位,将该经认定为正经。所以历代又有所陆续增补,而晚唐一位叫杜光庭的官员由于虔信道教又在原基础上将其改编定案为10卷,成为道教优于佛教的依据之一。由于李唐皇帝以及宋徽宗这样笃信道教的皇帝的偏袒,该经一再再版。从现代眼光来看这本经书就是一本集穿越,玄幻,打怪升级的荒诞不经的玄幻小说。老子是约公元前571年出生,佛陀其生年当为公元前565年,两人不可能是同一个人,而且老子出生在河南省,与佛陀出生的尼泊尔更是隔着十万八千里。初期的佛教传入中国时由于传扬不易,所以常依附于黄老道教而行,由此汉明帝时期就出现了老子化胡的民间传说,原版本是老子骑青牛,出函关,去了天竺教化胡人,佛陀为老子的再传弟子。而《老子化胡经》在此传说基础上煞有介事地描绘了老子之精传入佛陀母亲的口,后来便孕育了佛陀。这种无端的中伤之语令佛教子弟义愤填膺。此引起了道佛之间的激烈冲突,佛门人士多次提出了抗议。因此该经书在更多的时候是被是为伪经,不进行出版的。那全真教为什么要刊行此经?
当年全真道掌教邱处机及全真道,成为 蒙古 、金、南宋三方交相争取的对象,三方先后派遣使臣征召邱处机。全真道审时度势,鉴于金王朝行将灭亡,南宋十分屠弱,唯有蒙古力量方兴未艾,乃作出:却金使,谢宋聘,独赴正在西征西域的成吉思汗之召的重大决定。邱处机不辞年届七十三岁的高龄,甘冒风沙大雪之苦,于1219年率十八随行弟子登上征途,经历两年多的万里跋涉,终于在1222年到达西域大雪山(今阿富汗境内都 库什 山)成吉思汗的军营。成吉思汗对他的到来慰勉有加,亲自两三次召见并作长谈。对深得成吉思汗的礼敬,尊称其为“邱神仙”。当丘处机于1223年请准东归时,令他“掌管天下的出家人”,并敕免全真门下道士的差役赋税。由此全真教大盛,丘处机后传尹志平、后又传李志常为掌教。至李志常接掌掌教时 全真教大约经过三十余年的经营,全真道的宫观、弟子遍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甘肃等广大地区。李志常雄心勃勃,欲使全真教成为帝国的第一宗教,而在李志常成为掌教的前后,全真教由于侵占佛寺,改佛寺为道观以及与佛教争夺教徒就发生过冲突,为打压佛教,李志常下令刊印《老子化胡经》和依据《化胡经》思想绘制的《老子八十一化图》,广泛散播,企图贬低佛教。没想到由此为导火索引发了引起佛道两教激烈争论。
蒙哥(元宪宗)五年(1254年),少林长老福裕的一纸诉状告上朝廷,宣政院官僚不敢擅自处理只有向上奏报元宪宗,宪宗召集少林长老和以李志常为首的全真道进行御前辩论,由阿里不哥在和林主持过一场宗教辩论会。当时蒙哥派了3个*官,宣布了辩论的规则;佛教与伊斯兰教、基督教徒联合在一起对道士们进行批驳。全真道士们认为这实在滑稽,迫于当时的压力, 李志常面对诘问只能以沉默表示自己的不服与反抗,彻底败阵。宪宗令“烧毁伪经经版,退还佛寺37处。”这是一场小辩论。
元宪宗八年(1258年),全真道已由张志敬掌教,因全真道不肯退还佛寺并打伤僧人等,西僧那摩大师和少林福裕长老再次向朝廷告状,由那摩大师通知天下佛教首领,由燕京行省通知全真教及天下道士,再举行一场更大规模的佛道两教大辩论。 蒙哥安排忽必烈来主持这场辩论会,1258年春天,忽必烈认真地在开平府的大安阁举行了这场佛道大辩论。双方参辩人员达500余人,各方主辩17人。此次辩论不但有佛道两家人士参与,甚至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人士也加入辩论。这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一场宗教辩论会;对各教派在中国的发展和演变,对促成至唐宋以来开始的儒、佛、道三教合一,对中国宗教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佛教方面以那摩大师为首,由于影响极大,西藏萨迦派也派出一位23岁青年以观摩者身份来参加大会、还有白教教主二世活佛噶玛拔稀、河西国师、外五路僧(畏兀儿僧)、大理国师、少林寺长老、五台山长老、圆福寺长老等300余人;道教方面以全真派新掌门人张志敬真人为首,以王先生、道录樊志应、通判魏志阳、讲师周志立等200余人参加辩论会。 约定,如果道士输了须削发为僧,如果和尚输了须蓄发为道。而西藏萨迦派派出的青年观摩者将在这场大辩论中起到决定性作用。辩论开始后中道教《史记》为论据驳斥佛教正统,佛教方一时无以应对,此时青年观摩者出场八思巴引用道教的论据进行阐述列举出道教方的论据自相矛盾 。
一代奇才八思巴
根据元朝秘史辩论过程如下青年观摩者起身问“我乃藏人,请恕我对汉文典籍不熟悉。请教道兄,《老子化胡经》,此谓何书?”
道教主辩张真人:“《老子化胡经》为前代帝王之书啊。”
青年观摩者依旧谦逊,继续彬彬有礼地讨教:“既然道长列出汉人史典《史记》为证,敢问道长,《史记》中可有记载老子化胡吗?”
道教主辩道:“自是有的。”
青年观摩者掏出一本《史记》翻到《老子传》书递给对面辩论席上的诸道士。看众人皆点头,他拿回书,“这一页便是《史记》中的《老子传》“列位请看,此为《史记》否?列位身为汉人,该比我这吐蕃人更知道此书。这一页便是《史记》中的《老子传》。恕我眼拙,通篇可有老子化胡之言否?”
道教主辩道:“你可看《史记》所载老子之最后行踪。”
青年观摩者:“道长可是想说这最后一句——老子‘去而不知终所’吗?”
道教主辩点头。 青年观摩者:“‘去而不知终所’等同于‘老子出关化胡’?请恕我学浅,此等逻辑实在是闻所未闻。”
道教诸人不语,青年观摩者又问:“《史记》既然记载不详,再请教道长,老子传世的是什么书?”
道教诸人:“自然是《道德经》。”
青年观摩者“除此之外,老子还写过何书否?”
道教诸人“不曾。”
青年观摩者:“我这儿正好也有本《道德经》,请道长检验真伪。”
道人们传阅了一番,皆点头, 青年观摩者:“然则在《道德经》里,老子可提过半句他入天竺教化胡人之说吗?”
道教诸人:“这个,没有。”青年观摩者:哪还有何典籍证明《老子化胡经》不是后世之人附会的。道教诸人已经无言以对。结果仍是道士大败,主辩的17名道士全部去龙光寺削发为僧,并焚毁“伪经”45部,归还佛寺237所。而这位23岁的青年观摩者八思巴后来名声大噪被尊为帝师并创造了最初蒙古文字八思巴文。
政治家忽必烈
事情到此本应告一段落,但是道教其他派别正一派和大道教等也参与进来,支持全真教共同抗拒元朝政府的命令。由此忽必烈于至元十八年(1281)传正一派天师张宗演,全真道掌教祁志成,大道教掌教李德和、杜福春等考证真伪(即辩论),考证结果,集道教三派之力,仍是大败。于是忽必烈诏谕天下,道家诸经除《道德》两篇及有关斋醮祀祭德道书外,其余道经,特别是牵涉佛、道关系的道书、传记等坚决焚毁。这次焚毁的道经,据研究达近一半《正统道臧》的经书(约2700余卷)被焚绝。全真道一蹶不振。
一小两大的辩论中道教都大败而归,就能证明佛教高于道教吗?其实不然,全真教的失败原因是复杂的。首先全真教输理在先,抢占佛寺在前,经诽佛教在后,而全真教诸人又过高的估计了全真教在蒙古帝国中的影响力,像中华道教,日本的神道教,犹太人的犹太教,印度的印度教这些宗教都可以被称为民族宗教,其根植与本民族浓厚的文化基础上,既很难被外来文化取代,但是也很难在本民族以外传播,在蒙古上层中支持者并不多,而两次大辩论的最高裁判忽必烈本人本身就倾向于佛教,但是最最重要的是全真教的行为触犯了帝国的禁忌,损害了帝国的核心利益,蒙古人作为游牧民族其文化的落后性和实用主义性格决定了他们会为草场,黄金,奴隶而掠夺,战争,厮*。但不会像文化宗教大国一样为了宗教理由而开战,所以从成吉思汗时代开始,蒙古就一直奉行宗教自由政策,蒙古人本身信奉萨满教外,其所辖中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拜火教都有大量人信奉。而到了蒙哥时代,蒙古人就已经不再是只在马上打天下,而是尝试管理其庞大的帝国,在这种情况下宗教是为保持社会和谐,维护蒙古统治,调和征服者与被征服者关系的工具。全真教对佛教的攻击,必然引起西藏,中亚,华北,乃至朝鲜等地降服蒙古帝国的佛教信众的不满,对帝国的长治久安不利,而且如果全真教其影响过大,也必然引起蒙元统治者的猜忌。在帝国统治下是不能放任一个宗教独大的。以忽必烈来说其虽然倾向于佛教,并给与藏传佛教许多特权,但终其一生也没有将佛教立为国教,而且后来还处决一批伊斯兰教教士,因为他们散布攻击异教徒的言论。全真教利用宗教的号召力扩大全真事业,但没有注意到自己行为的政治后果,触犯了帝国的禁忌。不能不说非常遗憾。
其实,宗教都是人类在蒙昧时代认识宇宙,认识自然,认识自身的产物,很难说谁高谁低,全真教的丘处机道长在得到成吉思汗礼遇后,从蒙古人的刀下救下数万人的性命。 李志常掌教期间,不少士大夫和百姓因金亡之后流离失所,或沦为贱隶,或冻饿街头。李志常道长则大开斋堂,救济百姓和士大夫。于汉族与广大百姓来说他们都是有恩的。小编个人比较欣赏成龙电影中的一句话:宗教本身是玄妙的信的人就有,不信的人就没有的东西,但是正教应该是带给人们喜乐平安的,劝人为善的。大家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