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日益高涨,公共活动空间相对不足问题日益凸显
老有所乐 首先解决“去哪儿乐”
10月11日,石家庄市老年大学钢琴课堂上,学员们在认真练习。 记者 桑珊摄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广场舞者“侵占”公共场所的新闻不断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相对不足问题。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相对匮乏的公共活动空间成为制约老有所乐的重要因素。
休闲娱乐成为退休老人的第一需求
10月10日20时,省会石门公园中心广场。节奏快韵律强的健身操乐曲停止后,响起了悠扬的交谊舞曲,64岁的李阿姨拉起舞伴进入舞池。
李阿姨的身边有一群年纪相仿的姐妹,姐妹们聚在一起怎么开心怎么玩,上午走模特步,晚上出来跳舞,每天活动安排挺满。
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更希望自己的退休生活能够丰富多彩,他们开始寻找适合自己的娱乐方式。
和公园跳舞、参加老年合唱团等方式不同,一些老年人将老年大学作为丰富自己晚年生活的重要基地。
“老年大学是我的第二个家。”今年63岁的退休职工张阿姨告诉记者,自己是老年大学的“资深”学员,从退休后就开始在石家庄市老年大学报名学习,今年已经是第7个年头了。“在这里,不仅认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还圆了‘大学梦’。”
“当今的老年人正从纯粹的家庭‘奉献者’的单一角色中主动解放出来,他们开始追求自己年轻时未完成的梦想。”河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张二庆认为,这种积极参与社会的行为,说明了老年人对自我价值的认可和精神生活的追求。
拓展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需多方合力
10月11日19时许,省会科技大厦楼前黑乎乎的广场上,老远就能听到抽打陀螺的响亮声音。
“没地儿玩,才找到这么个地儿。”安大爷曾在长安公园打陀螺,后来因为场地问题,才寻觅到了科技大厦前这片宽敞的地方。
用力抽打陀螺后,安大爷转身走向电动车筐,拎出象棋包。“每天都随身带着,遇上人了就玩会儿。”说话间,安大爷已经在大厦楼前的喷水池边搭上两个快递纸盒,铺好棋盘。因为没有灯光,对战的段大爷打开手机手电筒,照着棋盘玩起来。
“去公园放风筝遮挡多,打陀螺被投诉扰民。”段大爷笑着调侃,就下象棋不受场所拘束,有点地方就能玩,公园石桌,街巷拐角,铺上棋盘就能开始。段大爷家住老旧小区,小区周边没有能同时满足多种活动的公共空间,白天照顾完孩子晚上骑自行车过来玩。
安大爷和段大爷的无奈并不是个例,小小的棋盘,折射出的是大部分老年人对公共文化生活的真实需求和现实难题。
张阿姨对老年大学的学习生活很满意,可每年的报名让她有点犯怵。“报名系统开通前,就坐在电脑前一直刷新页面,开通之后得赶紧填报个人信息、抢选想学的课程,简直跟网购秒*一样。”
石家庄市老年大学相关负责人说,由于受客观条件制约,实体学校的招生人数相对有限。因此,应该积极利用互联网,打造老年学习数字化平台,开发移动终端APP等,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教育服务。“此外,还要不断提高课堂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课程种类,大力开展第二课堂,定期开设外教课、举行文艺汇演等,更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需求。”
“除发展老年教育外,政府有关部门还应该在做好顶层设计上发力,把拓展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作为城市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张二庆说,解决老年人公共活动空间匮乏问题需要多方合力。(记者卢旭东 、桑 珊)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