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甲状腺动脉结扎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结扎甲状腺下动脉要靠近颈总动脉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24 12:36:25

关于甲状腺动脉结扎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结扎甲状腺下动脉要靠近颈总动脉(1)

作者吉敏;解放军第306医院普通外科主治医生

在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 RLN) 损伤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一般为5% ~6%。一旦发生RLN 损伤,轻者可导致声音嘶哑,严重者可引起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危及患者生命。如何有效防止RLN 损伤便成为当前甲状腺手术重点研究课题,特别是对于术中是否常规显露喉返神经仍存在较大分歧。自1938 年Lahey 首次提出在甲状腺手术中显露RLN 可降低RLN 损伤发生率后,学术界对此一直存有分歧。有学者认为术中不暴露、不接触RLN 是对该神经最好的保护措施,也有学者认为应该暴露,并直视下保护神经。但随着外科手术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证明甲状腺手术中显露RLN 可明显降低神经损伤率,有效避免RLN 损伤。RLN 由迷走神经进入胸腔后发出,且两侧走行不同。右侧RLN 由右迷走神经在右锁骨下动脉前方分出,绕动脉的前、下后再折向上行,沿气管食管沟上行,在环状软骨后方进入喉内。左侧RLN 行程较长,由迷走神经经过主动脉时发出,绕主动脉弓折返向上,后沿气管食管沟上行,在环甲关节后方入喉。RLN 的解剖变异比较常见,如: 其在颈部的位置不固定,常有变异,多见于右侧。其次,虽然公认RLN 在环甲关节后方入喉,但在既往文献报道与实际操作中,发现RLN 可有多个入喉点。此外,RLN 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也极不恒定,不能单一而论。

关于甲状腺动脉结扎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结扎甲状腺下动脉要靠近颈总动脉(2)

解放军306医院吉敏回顾性分析845 例甲状腺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探讨RLN 全程显露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价值。获得有效经验。①侧方入路: 即甲状腺下动脉入路,术中紧贴患者甲状腺固有被膜钝性加锐性纵行分离,并结扎甲状腺悬韧带及小血管,随后离断甲状腺中静脉及上动、静脉,再离断峡部,于气管表面分离腺体,并将其牵引向对侧,在患侧甲状腺背面寻找甲状腺下动脉,在其平面以下0.5 ~1.0cm 范围内气管食管沟处( 右侧稍远离气管食管沟) 钝性分离,寻找RLN。发现后于神经表面钝性分离并向上追踪直至入喉处予以证实,直视下保护。RLN 肉眼观察为白色、发光,呈条索状,直径约1.5 ~2.0mm,表面常伴血管。②上方入路: 即RLN 入口处径路,如因肿物位于甲状腺下极且靠近背侧或( 和) 周围组织粘连较严重等原因,导致在甲状腺下动脉附近不能找到RLN,则于甲状软骨下角前下方0.5 ~1.0cm范围内( 喉返神经入喉处) 寻找RLN,向下显露并保护。③下方入路: 即峡部至气管食管沟入路,当肿物位于甲状腺中上极和( 或) 肿物及腺体与周围组织粘连较严重,或肿物巨大,上述方法难以寻找时,可在甲状腺下极区及以下的气管食管沟钝性分离寻找RLN。在采用上述3 种方法显露RLN 的同时,使用神经探测仪辅助寻找,利用神经刺激探针刺激RLN 附近组织,若监测仪屏幕未显示波形或未听到声带活动声音,则表明该组织中无神经存在,若屏幕显示喉肌电波或听到放大的肌电活动声音,则表明该组织中有神经存在。 喉返神经损伤评价标准术前声带活动正常,术后出现声音嘶哑,经纤维喉镜检查证实为声带麻痹或运动障碍即可判定为RLN 损伤; 半年内声带活动、发音恢复,喉镜检查声带运动正常者为暂时性RLN 损伤; 半年内喉镜检查声带活动未恢复者则为永久性RLN 损伤。

关于甲状腺动脉结扎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结扎甲状腺下动脉要靠近颈总动脉(3)

甲状腺手术中RLN 损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对RLN 的解剖径路及手术入路不熟悉,特别是对神经解剖变异、移位不了解,导致其受损。②术中未对RLN 与甲状腺下动脉进行充分辨识,导致在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误切神经。如前述,RLN 与甲状腺下动脉的关系极为复杂,若单一将甲状腺下动脉作为寻找、定位RLN 的标志,且未充分辨认,则易导致RLN 损伤。③术中操作粗糙,导致出血量较大,进而致使手术野模糊不清,止血时误夹、误扎、误缝、盲目电灼,导致RLN 损伤。④术中过分牵拉腺体,导致RLN 水肿,术后出现一过性损伤。⑤甲状腺病变波及RLN,或神经周围组织粘连导致解剖间隙不清,易造成RLN 损伤。⑥术中过度使用电刀,由于热传导作用,在止血或处理甲状腺背侧时,易造成RLN 损伤。⑦术中过度显露RLN,损伤神经表面滋养血管,术后引起RLN 缺血性损伤。

关于甲状腺动脉结扎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结扎甲状腺下动脉要靠近颈总动脉(4)

体会: ①术者应熟悉掌握颈部及RLN 的解剖和甲状腺的手术入路,应了解RLN 常见的变异情况,避免损伤。②术中应仔细清晰游离甲状腺下动脉,结扎时要准确,尽量远离甲状腺下极,避免集束结扎。③术中应操作精细、谨慎、轻柔,可以使用对组织损伤较小的手术器械,尽量控制术中手术野的出血,特别是神经入喉平面及周围的出血,避免盲目钳夹、电灼、结扎。④术中避免牵拉RLN,尤其在分离甲状腺背侧时,切记勿将腺体过度向内侧翻,避免因牵拉神经,造成损伤。⑤当RLN 周围组织粘连较严重时,操作应精细,注意解剖层次,术中进行分离、钳夹、电灼、结扎、缝合等操作时,应时刻谨记保护RLN。⑥术中在RLN 入喉处分离腺体或处理甲状腺背侧时,应尽量避免使用电刀,防止热传导作用,造成RLN 损伤。⑦术中常规解剖暴露RLN,达到可视化以保护神经即可,避免过分暴露、精细游离RLN,防止神经缺血性损伤。⑧在寻找RLN 时,可考虑使用神经探测仪辅助寻找,提高手术效率。综上所述,在熟悉RLN 的解剖及变异特点、掌握各种甲状腺手术操作技巧的基础上,术中显露RLN 可有效避免神经损伤及术后并发症的出现,显著提高患者对甲状腺手术的满意度,明显改善甲状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预防甲状腺手术中RLN 损伤具有参考借鉴意义。

吉敏;解放军第306医院普通外科主治医生

解放军第306医院普通外科创建于1972年,初期为综合大外科,随着医院的发展,外科专业逐步细化,骨科、心胸外科、泌尿外科、神经外科等相继独立,普通外科自身规模不断壮大。2000年成立总装备部普通外科中心。2004年1月,原普通外科和肝胆外科(创建于1996年)合并,新的普通外科诞生,总装备部普通外科中心进行*,并设立总装备部特种医学中心临床基地。同时聘请军队和地方著名专家教授担任中心顾问。解放军第306医院普通外科具有光荣的历史,三十余年来为国防科技战线的普通工作者和赫赫功臣竭诚奉献,为总装备部广大官兵、航天科技工作者及地方患者热忱服务,为航天发射远洋测量及神州系列飞船的卫勤保障做出了重要贡献。普通外科的建设和发展凝聚了一代又一代普外人的心血,石崇仁、李镇乾、郑金荣、陈运志、岳茂兴、张圭显、张豫生、李荣、陈昌玮、李学彪等学科带头人和学科专家为普通外科的壮大做出了杰出贡献。近十年来,该科在《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中华肝胆外科杂志》、《中华肝脏病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华急救医学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中华护理杂志》等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获全军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医疗成果及科技进步三等奖28项。普通外科编制床位60张,展开床位70张。专科基本仪器设备齐备。

获全军和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医疗成果及科技进步三等奖28项。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