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型独特、酒料珍贵、历史厚重,这些白酒的加分项决定了董酒自诞生起就不平凡,只是战乱造成的生产中断,让它错过了1952年在北京举行的中国白酒第一届品评会。
1957年,董酒在一片期盼中复产,董酒国营酒厂也正式成立,虽然作为后来者,但最终却居上了,1959年就被评为“贵州名酒”。
在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中国白酒之间没有市场竞争,唯一的比拼就是各种酒评会上得到了什么称号,各种比赛上拿到什么奖项,国家给了什么荣誉。
而在这些方面,董酒一项都没拿下,如前面所说,一共举行过五届全国酒评会,第一届董酒没参加,后四届它都蝉联了中国名酒,并获得金奖。
而1977年起出口卖到国外后,侨胞称之为“思乡酒”,外国友人称之为“友谊酒”,这种外来的赞美,让董酒国内的名声也更加响亮。
当然,最厉害的还是1983年,国家轻工业部直接把董酒的配方和生产工艺列为第一批“机密级”科学技术保密项目,这让董酒的身份比普通白酒就高了一级。
之后,董酒在国内外各种博览会上斩获金奖,尤其在国际上的被认可程度让无数同行称羡,而与此同时,董酒的销量也自然一路高歌。
1992-1993年应该董酒的巅峰时刻,有数据显示,当时董酒年销售额超过2亿,而茅台只有董酒的一半多点。
也就是在1992年,董酒进入了全国工业企业500强,利税排到第33位,它也是当年唯一入榜的酒类企业。
不过,巅峰时刻却是短暂的,企业的核心要素是人,而遗憾的是,董酒的老厂长陈锡初却在1995年的一次出差途中急症去世,这让董酒失去了指导方向,也成了董酒衰落的开始。
没有了陈锡初的董酒,开始变得“不懂酒”,并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渐渐迷失。
90年代中期,川酒崛起,全国兴起一片“浓香型”白酒热,以五粮液为代表的川酒,疯狂推出子品牌,并以OEM的方式抢占了大量市场。
出人意料的是,董酒也加入了“浓香”的队伍,也大力搞起了品牌延展,最多时拥有300个子品牌。
而自己的利器“董香型”酒却不好好酿了,资料显示,1997年董酒就已经停止烤酒,到1999年彻底停产。
别人是扬长避短,董酒却弃长就短,就这样飘摇到了2003年,因为付不起工资、还不起贷款而面临*。
而在董酒的故事看着就要终结时,中国白酒却迎来了发展的“黄金十年”,也许董酒“命不该绝”,也迎来了“白衣骑士”,经过两年的重整,2005年重新开始恢复烤酒。
但真正的董酒不是一天、一年就能酿出来的,当别的酒在疯狂抢占市场的时候,董酒只能做一件事情,那就是恢复产能产量。
2012年,董酒的产能终于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但遗憾的是,中国白酒的“黄金十年”也结束了,在这一轮的“卡位战”中,董酒就犹如一个“旁观者”。
有数据显示,2012年的董酒销售额也就2个亿,也就是它20年前的水平,或者可以说,董酒迷失了20年,而茅台却一直坚定地在自己的路上走着。
如今董酒和茅台的差距有多大呢,不可同日而语,不过董酒没有上市也没有融资信息,无法知道其估值,近年来更没有发布过什么财报,只能从品牌价值的角度来做个参考衡量了。
根据2020年中国酒类品牌价值榜的数据,茅台品牌价值3486亿排第一,董酒则只有79亿排到86位,按此计算,身价差了40倍还多。
当然,幸运的是,董酒至少清醒了,在如今贵州酱香酒大热的形势下,它也做到了不忘初心,坚守自己的赛道。
至于目标,董酒集团现任董事长蔡友平在2017年曾如此表示:
“2057年,董酒庆祝建厂百年时要实现千亿级的目标”
时间有点长,但透着一颗匠心,并非每一款酒都要活成“茅台”,坚持做自己,或许总有“风水轮流转”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