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虫#
说起“土丁冻”福安人都不陌生,我很小的时候一直以为是大蛏子肉做的“果冻”,味道就是鲜美,特别喜欢吃。上好的成品冻呈银灰色的半透明状,无任何杂质。食用时除了些许油、盐外,不加其他佐料,所以清淡蕴鲜、滑爽可口,常吃不腻。煮好的土丁冻晶莹透明,清热补脾润肺,鲜嫩脆,有着浓浓的闽东特色,在闽东冬春时节是吃土丁冻的绝佳时间。
后来上小学了,有一次甘棠亲戚给家里送了一桶鲜活的大土丁。有点像福安很大的一种蚯蚓,缩起来的样子,比较短粗,没蚯蚓那么恶心。在家里做了一次土丁冻,我才知道不是蛏子做的。老妈说这一桶好多钱,那时候也没概念。
土丁冻做起来还是很麻烦的,难怪以前家里没做过。把土丁洗干净,用热水一烫,把表皮揭掉,里面的肉又嫩又白。然后用剪刀剪开,把肚子里的沙子冲洗掉。把土丁切成两段,加水放大铁锅里煮。等水分蒸发,汤汁浓稠后,放一点盐开始搅拌,灶里不舔柴就用炭火来熬汤。由于土丁富含胶原蛋白,汤汁最后有点像比较浓的水淀粉勾芡后的效果。然后把汤汁盛出来,用几个大盘子装好,自然冷却凝固。
第二天,玉液变琼脂,琥珀一般的“土丁冻”就做成了。灰白色半透明的,里头镶嵌着土丁肉,用刀划开成块,浇点酱油,鲜出天际。话说那时候酱油也好吃,下次和朋友们分享一下酱油的真正做法。
一直到前几年看了户外直播,广西北海有人直播挖沙虫,一看才知道福安人说的“土丁冻”的土丁就是沙虫。在福安每年秋收后,大海退潮时,闽东下白石镇荷屿一带的乡民就开始忙碌了。他们挎起小鱼篓,持着短柄小木锄,巡逡于海边滩涂,低头专注地寻找“土丁”。“土丁”,俗称海丁、土笋,又名沙虫、海蚯蚓,是一种野生于沿海咸淡水交界滩涂上的环节软体蛆状动物。“土丁”与滩涂泥巴色泽相近,很难辨认。但此物喜欢聚集而居,又是生活在滩涂的表层,所以一旦找着,便是一大堆,可盈篓而归。
沙虫,动物学名称为“方格星虫”,非海肠子,产于沿海滩涂泥沙之中,沙虫属海鲜类,而不属中药类,沙虫含丰富蛋白质,味道尤其鲜美,可鲜食、亦可晒干后食。有降血压、治湿、防癌作用。干制后炸、炒、炖、烩、煮汤均可。营养价值高,在市场上十分畅销。
沙虫对污染特别敏感,一旦水质出现问题,就会绝迹,可以作为当地海洋生态的指标性生物。物以稀为贵,沙虫现在价格也越来越高。
靠海的朋友们,你们那有沙虫吗?如何料理沙虫,欢迎分享。
(图片源自网络,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