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访顾客的问候语信息,回访客户简短问候语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2-12-19 12:50:54

从实际操作层面来说,销售的第一个步骤应该是销售预热。当然,这是一种比较学术的说法,在行业里更接地气的称呼叫暖场寒暄。

销售之所以需要预热,主要基于两个规律:一个是人性规律。“人们往往依靠本能做决策”,在接受你的产品和服务之前首先要接受你。所以,预热的过程也就是向客户推销自己的过程,以此让客户快速认识或了解自己并产生好感。另一个是人情规律。“见面三分熟”,大部分人比较相信或接受“缘分”,能够见面就是缘分,朋友相见自当相互问候一番再续旧情。预热好比烧水,不需要烧开但一定要烧热,一定要有温度。有了温度,就会有后面的热度,为真正的销售做好铺陈,打好基础,争取更多的销售时间。

所以,开场白作为销售预热过程中的第一次表达,就好比是打开沟通之门的钥匙。好的开场白可以对随后的销售起到非常重要的铺垫作用,而一段糟糕的开场白则很可能会给这次拜访带来毁灭性的打击。

下面给大家分享几种典型的错误。

(1)直切主题,风险是很高的。比如,一张嘴就开始介绍公司实力、公司创始人,或者公司业务和产品。这是开场白的一个大忌,很容易让你失去继续往下沟通的机会。

(2)封闭式的提问。比如:“您知道我们公司吗?”“您了解我们公司的业务和产品吗?”凡是在开场白里面有这种封闭式的问题,遭遇客户拒绝的概率都是非常高的。这种Yes or No的问题逻辑,很可能会打断整个销售思路,让表达无法继续。“对不起,我不认识。”“那我向您介绍一下。”“我很忙,不想听。”这样我们就失去了机会。而如果把问题设计成开放式的,遭到拒绝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那么正确的开场白应该怎么说?

首先,“说什么”很重要。其实,说的内容本身并不重要,关键是你想实现什么目的,想要基于表达的内容获得什么信息。所以,如何讲开场白实际上是一个策略问题,需要设计编排。我认为,正确的开场白是没有固定范本的,销售本身是以人为驱动的,每个人的性格不同,现场的状况不同,传递出去的风格或者感情色彩也就不同。但是它有规范,一段正确的开场白,结构顺序依次是:第一部分是问候语,第二部分是公司信息,第三部分是个人信息,第四部分是拜访目的。整个开场白的具体内容可以自由组织,但是一定要分成这四个部分。

不妨给大家做个示例。

“王总,您好,很高兴认识您,也非常感谢您给予我这次拜访的机会。我是李立恒,可以叫我‘黑猫警长’,这是我的花名,也是我们公司的一种文化。今天拜访您主要是来向您学习的,众所周知您是汽车行业和售后领域的专家,坦白说,不仅我个人,包括我们公司在行业以及业务上都遇到了一些困难,所以希望您给我们一些建议和指导。当然我也知道您特别忙,所以我只有两个问题想向您讨教。您看方便吗?”

这一段开场白,文字加上标点符号,估计只有180个字符左右,但是千万不要小看这180个字符,里面蕴藏着很多玄机、奥妙,我们一起来拆解分析一下。

第一句属于最基本的礼仪性问候,不需要在这个部分做特别设计,有的人问能不能用一句文言文来问候,其实没有太大必要。如果客户群体是85后、90后,还可以稍微再做一下精简。这一部分只要简单自然、符合礼仪就可以了。

接下来,第二部分是公司信息和个人信息的传递。在个人信息方面,我特意做了一个小设计,也就是花名。花名的好处是便于记忆,会给用户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从数据和经验来看,花名在用户的记忆里停留的时间往往要比我们的真名要长。此外,花名还会引发客户的好奇,从而引出接下去的话题。以前,很多客户就对我的花名感兴趣,会猜测:“为什么叫黑猫警长?难道是因为长得黑吗?”同时,客户也可能会进一步对你的公司文化产生兴趣:“你们公司还有花名呀?这么有意思,你们公司挺好玩的。”借着这个话题,很快就能过渡到销售预热场景里面。因此,除非你的名字本来就很特殊,否则也可以设计一个花名。

为什么没有在公司信息上做设计呢?我是出于这样的考量:这毕竟是一段开场白。在这么简短的话语里面,如果要把公司信息进行充分编排的话,可能会引起客户的反感,从而打破开场白的整体结构。

在这一段开场白范例里,其实我还做了一个比较特殊的设计,也就是提到“我是过来向您学习的”。这里面既有适度的吹捧成分——“您是汽车行业和售后领域的专家”,也清晰地表达了自己拜访的目的不是销售,不是谈合作,不是让对方来掏钱的,而是来请教学习的。我还加重了这件事的严肃性,“不仅我个人,包括我们公司在行业以及业务上都遇到了一些困难”。从而向对方传递这样的信息:如果我们公司开不下去,也跟你有关系,你原本能救我们公司一命。从而抬高对方的身份,降低被拒绝的概率。

最后我又做了一些编排,说“只有两个问题”,言下之意是不会耽误对方太多时间。这个时候,从客户角度来看,来找自己的小伙子挺谦虚的,态度也很诚恳,不会占用太长时间,基本上很难断然拒绝。

关键在于,我还没有说是哪两个问题,到了后面销售预热场景中,就可以把具体问题抛出来。比如,“怎么看待整个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这是一个开放式的问题,属于整体格局和战略方面的问题,是很多客户愿意分享的,尤其是当对方真的对行业有一些经验和看法的时候。通过谈行业趋势,我们也可以判断出客户对行业的了解程度。在沟通的过程当中,你能捕捉到很多客户个人以及公司的有效信息。

问完宏观的格局性问题,再抛出一个微观问题,就能很好地走出我们销售的第一步。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产品,来挖掘需求。

开场白和销售预热属于整个销售策略中比较靠前的部分,起到的作用也比较特殊,就是给销售员创造销售机会和销售场景,至少是获得一次沟通的机会。我们可以放低要求,不要指望一次就能把销售场景搭建起来,把销售需求挖掘好,也不指望就能把产品推出去。但至少我们可以往前走一步,那就是“我和客户双方认识了”,互相知道对方是谁,知道对方是干什么的,这就已经很好了。下一次,再找机会去搭建销售场景,创造销售机会。

大家了解了开场白的策略,清楚了开场白的结构后,剩下的就是因人而异地填充内容。要想一开口就让客户对自己产生兴趣,就要对个人信息和拜访目的这两个部分做比较巧妙的编排。

销售员的表达方式也很重要。语言是死的,情绪是活的。同样一句话,用不同的情绪去传递,能起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我不否认话术很重要,可是话术并不一定非要精巧到像广告文案一样字斟句酌,最打动人的往往是那些最朴实的语言,不用过多渲染。

在人与人的沟通这件事上,核心应该是驾驭情绪的能力。就像一个歌手唱歌,首先得音准,而能把音唱准的人太多了,只是会唱歌,还不能代表是一个好歌手。一个好歌手能够在演唱中给歌曲添加自己的情绪,让听众觉得这个人、这首歌是有故事的。销售也是一样,能够说并不代表客户愿意听,更不代表客户喜欢听。不要以为销售员一定要能说会道,在信息匮乏的时代,别人会觉得很能说的人表达力真强,但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人都是段子手,简单、淳朴、真实才更可贵。我们更需要学会驾驭情绪,该俏皮的时候要俏皮,该诚恳的时候要诚恳,该幽默的时候要幽默。

最后有个小提示:大家千万不要误以为开场白必须一口气说完。客户想在什么时候互动都可以,只要客户愿意互动,就说明他愿意和你沟通,那也意味着咱们的机会来了。

三个关键点,提高预约成功率

在电影《当幸福来敲门》(The Pursuit of Happyness)里面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桥段:由威尔·史密斯饰演的主人公克里斯·加德纳向一位富豪推销股票。在电影中,克里斯面临太太出走、独自抚养孩子、被房东赶出家门流落街头的窘境。坦白地讲,作为一位股票经纪人,如果不能签单就拿不到提成,而没有提成克里斯父子就无法生存。所以,克里斯把唯一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个富豪客户身上,尽管敲开了对方的门,结果还是被无情地拒绝了。但在销售过程当中,克里斯发现了一个小细节:客户和他的儿子之间存在矛盾。这位富豪平时工作繁忙,没有太多时间陪伴孩子,他曾经答应过要跟儿子一起去看一场橄榄球比赛,但始终没能兑现。在捕捉到这个细节后,克里斯想尽各种办法搞到了球票,邀请到客户和他儿子一起去看球赛,终于成功地签下了他人生的第一单。

在销售过程中,“预约客户”是个频次非常高的动作,也是二次拜访的关键一步。因此,如何预约客户就变得非常重要。销售员最怕的就是“无效拜访”,既浪费时间、精力,也会伤害到客户。而且,很多优秀的销售员都会卡在这个地方。

其实,客户预约的核心在于厘清拜访的目的。预约只是一个动作,目的是争取拜访的机会。如果没有拜访目的,就意味着你的预约成功率会很低,甚至几乎为零,即使预约成功,结果也常常变成无效拜访。

过去,在阿里巴巴,我们有严格的制度,要求每个销售员每天拜访几家客户,并且要将自己跟客户谈话的主要内容进行归档、记录和总结,还要对拜访后的客户状态进行更新和重新归类。我们经常用“A、B、C、D”四个字母来分别代表客户的不同状态,对于不同状态的客户,我们二次拜访的目的也不相同。例如,A状态指客户的意识比较好,已经把产品讲得很透彻,挖掘需求比较充分,对客户的质疑意见基本上处理完毕,可以判断客户在一个月内就有望签约合作。这个时候,我们再去拜访的目的其实就是签单。而对于C类和D类状态的客户,拜访可能只是一次关系维护。

客户的状态提升过程就像烧水一样,需要将水温从常温一直提升到100摄氏度。每一次拜访,我们都能够清楚判断这位客户的“水温”提升了多少,一次次拜访实际上是递进的过程,而不是倒退或者反复聊一些没有意义的话题。

在这个环节,很多销售员会产生误解,缺乏对客户进行管理的概念。客户管理,其实不只是要保持拜访的节奏,更多的是一种状态管理。也就是说,跟一位客户谈很久并不可怕(有的客户谈上半年甚至一年都非常正常),但不管谈多久,我们都要对客户的整体状态非常清楚。如果我们始终清楚客户的状态,很清楚每次拜访的目的,那么就可以据此去设计预约说辞,剩下的就是时间和形式了。

首先,基于拜访目的,我们要设计一个“预约点”,通俗来说就是要找一个拜访的理由。很多销售员在预约这个环节上卡壳的大部分原因,就是没有找到清晰明确的预约点。

举个例子,不少销售员是这么预约的:“今天下午您在不在公司?我正好路过,来看看您。”这句话听起来好像没什么毛病,可是当我们站在用户角度进行换位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问题:“我有什么好看的呢?上次不是已经看过了吗?”还有的销售员会说:“您看我们已经谈了很久,您也很认可我们。要不今天下午咱就把合同签了吧?”对方的回答往往是:“先不签,下次吧,我再考虑考虑。”

过去,我在带团队的时候,每当有销售员用电话预约客户,我总会在他身边听。我发现有的销售员会很紧张,或者根本就没有想明白这次去到底是要干什么,总会卡壳,这时就会出现结结巴巴、预约失败的状况。因此,当我们预约客户的时候,必须在说辞上把预约点表达出来,把拜访目的说透彻。客户会据此判断自己有没有兴趣,如果有兴趣就见销售员,没兴趣就不见。

所以,这里就衍生出了预约客户的第一个关键点,叫“预约兴趣点”。我们常用的方法是请教学习和探讨分享。

“王总,上次和您聊完以后,我受益匪浅,尤其是您对国际贸易局势的分析,真的很透彻。回来以后我消化了一段时间,其中还有几个点不是很明白,今天正好路过您这儿,想再向您讨教、学习,您看可以吗?我现在就在您公司楼下。”为什么这段预约说辞中要加上最后那一句“我现在就在您公司楼下”呢?这里存在加大“拒绝成本”的要素,原本客户很可能说“你不用来了,我今天正好忙”,加了这一句,他很可能就不好意思拒绝你了,你的机会就更大了一些。每个人都有分享的*,甚至有一些客户特别喜欢分享,很愿意指教那些喜欢学习的人。所以,对于这个类型的客户,用请教学习的方法还是比较管用的。

另一种方法是探讨分享。“王总,前段时间我跟您沟通完以后,真是受益匪浅。后来,我又把您教我的那些东西分享给了另外一个客户,就是您认识的那个李总。李总还表扬了我,夸我非常专业。我告诉他说,这是王总教我的。李总上个月刚刚跟我们合作了,运气非常好,最近签了好几个单子。今天,我正好去他那儿,他把这个月怎么签海外单子的过程分享给了我,我第一时间就想到您了,迫不及待地想过来也跟您分享一下。我现在就在您公司楼下。”这种探讨分享的逻辑就是:在上一次拜访以后意犹未尽,可以就某个话题继续探讨,或者是发现了一个比较有用的点,想过来分享。

这里就出现了第二个预约关键点,叫“赞美加主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我列举的两段说辞里有两个共同的特点。第一,要赞美客户,在任何预约说辞的前面都要加上一段赞美,可以是基于上次拜访后的回馈,这样就能向客户传递以下信息:我们的沟通是有效的,是有帮助的。第二,积极主动就能够降低客户拒绝的概率,增加预约成功的机会。比如“我现在就在您公司楼下”,而不是“您什么时候有时间,有空的话我就过来”。

那么,什么时间段是最佳的预约时机呢?根据我们的经验,通常是在午饭和午饭后,也就是中午11点半到下午1点这个时间段。因为客户一般早上都比较忙,到了中午才会稍微放松一下,思路也会比较清晰。第二个比较好的预约时机是晚上8点到9点。优秀的老板通常会在晚上对一天的工作进行思考和总结,留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判断和分析,也能够静下心来去听我们的说辞。

最后就是采用什么样的预约形式。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形式也越来越多元化。通常,采用电话沟通代表了重要且紧急的事情,而日常沟通最常用的是微信,邮件这种形式在国内其实不是主流,在销售中主要用于给客户发一些产品资料。此外,通过快递这种形式,给客户邮寄一份小礼物(比如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的球赛门票),作为预约时的敲门砖,可以使预约成功率更高一些。当然,礼物不能太贵重。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大家都讲究礼尚往来,尤其是在一些节假日,大家可以灵活使用。

所以,我们要做好判断和选择,不同的拜访目的对应不同的沟通渠道。在预约时,我们常用的是电话和微信这两种方式。特别是微信,可以在跟客户沟通的时候发一些表情或者分享一些好的文章,平时也便于进行客户管理。

客户预约只是一个动作,在此之前的铺垫也非常重要。如果隔了三个月才进行第二次拜访,而这三个月中你跟客户间没有任何互动,哪怕说辞设计得再好,预约的成功率也不见得会很高。事实上,预约是前一次拜访的结局,也是新一轮拜访的开端,销售就是在这样的循环中进行的。

这里就出现了预约的第三个关键点,也是最后一个关键点,叫做“预约铺垫”。当我们完成一次拜访后,一定要为下一次拜访做好铺垫,留下再次拜访的机会。尤其是对于那些对时间管理要求特别高的客户来说,这既是对客户的尊重,也是高效销售的体现。

那么,如何为再次拜访做铺垫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小技巧,叫做“留一手”。

我们常常会在聊得兴致高涨的时候收不住,恨不得把所有知道的都一股脑儿在这一次拜访里面全部讲完。实际上这并不是好事。你可以在某个关键点上留一手,故意不说或点到为止,以此成为下次拜访的契机。通常,这个动作会在销售即将结束的时候做,也就是说在对这次拜访做总结陈述的时候做。

不妨做个简单的演示。“王总,再次感谢您在百忙中抽空,跟您的沟通很愉快,也很受益,尤其是您对行业以及国际贸易形势的判断和分析非常专业,受教了。看您比较忙,也不忍心再继续叨扰了,回去之后我还得好好地消化消化。要跟您说声抱歉,实际上对于您所属的行业,我们公司还真有一些非常专业的数据和报告,由于今天来得比较匆忙,我忘了带,我想回去之后整理一下,下周二下午两点我给您送过来,到时候还想再听您给我讲讲行业状况以及分享您的创业故事,您看可以吗?”在这样一段说辞里面,实际上有两个重要的点:一个是留下了再次拜访的机会,也就是那个所谓的数据报告;另一个是把时间精确到下周二下午两点。

预约兴趣点、赞美加主动、预约铺垫就是预约客户的三大关键点。销售工作其实就是一个循环,环环相扣。就会形成销售节奏,而把握节奏、瞅准时机,就能签单。

电话拜访也有特殊技巧

以前,阿里巴巴号称有两支铁军,中供铁军的名气比较大,而事实上还有另外一支铁军,叫“诚信通铁军”。中供铁军的工作属于直销,也就是面对面(face to face)进行销售,而诚信通铁军则是电销。直到今天,在保险、通信这类行业,依然还保留着电话销售岗位,可见在整个销售市场里面,电销这种形式的比重也很大。在这里,我们不专门谈电话销售,但在直销过程当中,如何用电话形式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或者获得更好的结果,也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以前,有一位客户,我跟了整整一年时间,总共拜访了40多次,所有拜访都是面对面的。后来我自己总结发现,投入的时间、精力和最后签单的产出相比是亏的。当时,这个合同的金额比较高,破了一个记录,但是从经济角度来算,对我并不划算。如果我将这40多次拜访的时间用在签很多小单上,加起来的收益说不定要比签这一单更高。我最大的失误就是每次都跟客户面对面去谈,没有利用电话销售这种形式。

但同时,也要注意,有些销售环节是不适合用电话来完成的。我记得自己带过一位销售员,他的思路与众不同:干嘛要亲自上门,干嘛要面对面呢?要跑这么多路,多累啊,打电话就好了!当时,我们怎么劝,他都不听。结果当然可想而知。

因此,我们可以对各种销售环节进行分类,看看到底哪些事儿用电话来做是合适的。

第一,预约客户。在这个环节,你可能还从来没有和客户见过面,这时候成本最低、效率最高的方式就是电话。如果为了约客户跑到现场,结果客户告诉你“对不起,我没时间”,这样成本就太高了。

第二,客情维护。这是使用电话最多的环节。客户是要“养”的,就像耕种农作物,需要经常浇水、施肥,否则客户就会把你忘掉,二次唤醒的成本会很高。我们经常说这样一句话:“签单只需要一分钟。”没错,签字盖章这个动作确实一分钟就可以完成,但是为了换来这一分钟,可能需要销售员在此前进行数十次拜访。可见,客户维护是整个销售过程中时间占比最大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电话拜访这种形式给利用起来。

这里有个重要的技巧:每次电话拜访的时长最好不要超过6分钟。经过我个人的测算,6分钟可能是个极限,3到5分钟是最佳的时长。在打电话之前,我们要想清楚自己今天的目的是什么,要传递给客户的信息是什么。通常,我会把这些信息很完整地写下来。

没有目的或者目的不明确的电话拜访都是无效的。很多销售员在电话拜访时一个电话能打半个钟头,但把时间都用在了闲扯上。其实,客户面对这种情况也会很懊恼。在我看来,既然是回访、跟进,也就意味着我们要把客户的状态再往前推进一个阶段。利用3到5分钟把关键问题解决掉,这样的电话拜访才是有效的。

第三,逼单和催款。我们在谈一个客户时会碰到的最尴尬的状态是什么?我相信,所有老销售员都会有同样的感觉,就是客户始终不给出一个明确的回复。似乎聊得很好,可就是不签单,让人吃不准到底是想买还是不想买。客户的状态是需要逐步推进的,用电话拜访的形式来把客户的真实状态推到Yes or No的阶段是很合适的。有时候,要说一些很感性的话,对客户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电话的形式会更好。我们可以专门打一个电话,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明确客户到底是想买还是不想买。当然,客户不一定现在就买,但明确客户想买的意向后就可以再约时间进一步助推。

而通常在签完合同以后,我们要给客户留下打款的时间。一般用电话去催款也是比较好的一种方式,成本比较低,效率比较高。

最后做个总结,电话拜访是我们联络客户的一种非常好的补充形式,它贯穿整个销售过程。但电话拜访也不是万能的,它就好比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就能事半功倍。至少在客户预约、客情维护、逼单和催款这三个环节,电话拜访是特别有效的。

二次跟进:管理拜访节奏,寻找销售时机

在电影《美女与野兽》(Beauty and the Beast)中,美女与野兽乍看起来完全不可能在一起。当野兽发现自己逐渐对女主角产生好感的时候,觉得这是异想天开。谁会喜欢上一只野兽呢?更何况对方是一位如此美丽动人的姑娘。但爱情的力量总是伟大的。野兽决定改变自己,主动地向女主角做了一系列笨拙但很温馨、有趣的事情,最后终于成功地俘虏了女主角的心。

对应到销售工作当中,第一次拜访时给客户留下的印象似乎并不好,后续该如何扭转?又或者和客户沟通得非常好,双方感觉都不错,那么下一次该怎么做?这就涉及了二次跟进拜访。

销售中的二次跟进,在销售节奏管理中又叫做客户管理,对应到销售步骤中就是每一次拜访以后的动作。通俗点说,当销售员在一次拜访完成以后,感觉拜访的客户还不错,想要有下一次拜访的机会。那么在两次拜访的中间时间段,你要做的动作就叫二次跟进。千万要记住,不要把二次跟进误以为是第二次拜访。

在电影中,野兽在每一次约会之前都会做一些准备,比如知道女主角很喜欢读书,他就特地带女主角参观了他自己的私人书房。销售中的二次跟进是一个销售动作,更是一种意识。任何一个好的销售员都要具备这种意识——在每一次拜访前,做好拜访准备和制定销售策略。

过去,在阿里巴巴,我们经常对销售员说:“好的销售首先要学会管理。而好的销售管理,核心就是管理好节奏,节奏的本质是时机和时间。所以,我们要学会通过客户管理寻找销售时机和创造销售机会。”

在销售现场,有太多因为没有做好客户管理而错过销售时机的案例,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也数不胜数。有一次,我谈了一个非常好的客户,前几次的拜访无论是时机、时间都控制得非常好。那个时候,我基本保持着两周一次的拜访节奏。结果有一次,拜访的间隔比往常多了一周,到第三周才去拜访,结果就出问题了。客户热度消退了,一会儿说在国外,一会又说去参展,或是在工厂临时有事。各种各样的问题一股脑儿全被我赶上了。最后,我只能放弃了这个客户,因为周期太长,早已错过了最佳的签约时间。

在二次跟进这个环节上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总结下来有两个类型。

第一类,前后拜访的周期太长,导致错过了最佳时机。这里的关键是要把每个客户的拜访周期管理好。正如前文中所说的那样,谈客户就像烧水,通过一次拜访把水温烧到了70度,保持好节奏就可以继续升温直至烧开。而一旦间隔周期太久,水温反而会下降,甚至可能掉回到冰点。

第二类,前后拜访的销售节奏太拖拉,导致错失销售机会。在这个地方跌倒的销售员很多,尤其是新人。这些销售员每次拜访都没有明显的进展,不断重复上一次拜访,始终在原地踏步。一切拜访都是为了最终的销售。谈一位没有实现销售的客户,就好比谈了一场没有结果的恋爱,到头来只是白忙活一场。所以,二次跟进要看清时机,也就是说,在每次拜访客户后,都要知道下一次的时机,想清楚突破口在哪里,什么时候拜访是最合适的。我们要学会去寻找最佳的销售机会。当时机不成熟的时候,即使你磨破嘴皮子,也是没有用的。

二次跟进的目的其实就是销售,需要我们努力寻找销售时机和创造销售机会。而时机和机会往往都隐藏在我们的拜访中,因此我们要做很多准备工作。我们不仅要回顾前一次的拜访记录,判断和分析下一次的时机和突破口,甚至在有必要时,要回到原点来总结和分析,寻找新的销售机会。所以,在每次拜访后养成做拜访记录的习惯是很有必要的。

在阿里巴巴,每天录入拜访记录是一项严格的制度。销售员不录入拜访记录,或者忘了录入,就要被罚款。如果发现销售员的拜访记录造假,就会直接辞退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因为我们都知道这太重要了,人不是机器,不可能记住那么多事情。此外,销售是一件很辛苦的工作,每天要进行大量的拜访,忘记一些事真的太正常了,所以我们必须学会使用工具。当时,我们买了很多小本子和铅笔,每次拜访完以后就在小本子上先记录。现在有了智能手机,互联网时代给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工具。

大家除了要学会使用一些工具快速记录之外,还要对客户的状态作出分析和判断,这才是关键。我们不能老是记流水账。比如,“我上午9点钟见了客户,客户递了两根烟给我,泡了一杯西湖龙井”,记这些是没有用的。关键在于我们说了什么、这次拜访是什么目的、捕捉到了什么有用的信息,我们要把自己的销售思路和销售策略记录下来。

同时,还要记录客户的状态,并据此做出分析和判断,也就是拜访完客户以后,客户有什么样的表现,客户提出的问题有没有解决,客户可能会提出的下一个问题又会是什么……根据这些信息做出实际的判断,打上标识,在下一次拜访前提醒自己。

好的销售一定要有好的习惯,很多厉害的销售员都会把下周,甚至下个月的拜访计划全部做好。在销售中出现销售节奏拖拉的情况,大多是因为没有提前设计好销售思路和策略。在阿里巴巴,有一年我做过一项数据分析,发现在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ustomer Relations hip Management, CRM)当中被开放出来的客户,又重新被其他销售员签约的比例居然高达69%。后来,我经常据此对销售新人说:“在你认为不能签约的客户当中,至少有七成,其实未来都是可以签约的。不是客户不好,而是你在哪个环节做得不对。”事实上,根据我的统计,在这69%被其他销售员签约的客户当中,因为二次跟进这个环节没有做好而导致未能签约的比例高达51%。这未必是十分精准的数字,但足以说明有效的二次跟进是多么重要。

在我们二次跟进拜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三点:第一,不要重复前面或上一次拜访的信息。第二,不要没有销售目的地进行销售。第三,及时提出成交。

销售就像是一场足球比赛,有时候成败就在一刹那,只要不到最后一刻,就随时都可能出现反转。想要进球,唯一的途径是什么?那就是不断地组织进攻和射门。我们也要不断地组织自己的销售策略,提前设计好销售思路,有组织、有效率地发动进攻,不断地提出成交,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最终的胜利。

回访顾客的问候语信息,回访客户简短问候语(1)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