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如果想要将自己对一个人的感情彻底抹除,可以通过两个方面:一是至亲过世,痛苦不已;二是失恋。
这两个方面都能够让个体直接感受到TA已经离自己远去,是一种客观的事实。
通常来说,两个人的关系越亲密,就会有越多共同的回忆,比如,一起走过的街道、曾经报团取暖的客厅、共同喜欢的餐厅……
因此,当这个重要的人与你的世界再无纠葛时,周遭的一切都在向你宣告着“他消失了”,空虚和不适应的感受扑面而来,其实这很正常。
在人们建立起亲密关系之后,便等同于将对方放置在自己的人生轨迹之中。个体通过记忆符号的方式,让他们在自己的生命中渐渐变得深刻。
因此,在其离开之后,我们自然会感到十分不适应。
若这种不适应的感觉只是轻、中度,那么个体可能会感到胸闷气短、不愿进食、喜怒无常,并且只想睡觉。
但是他们很难集中注意力,不自觉地就开始发呆,如果回忆起两人的曾经,便会感到伤心难过、痛哭失声。
若这种不适应的感觉是严重的,那么可能会使个体的记忆形成障碍,负面情绪长期累积后对身体有所影响,更有甚者会抑郁、自我伤害或者是结束生命。
这都是由于太过思念而导致的情绪崩溃,所以大多数人希望能够彻底抹除自己对这个人的感情,使自己能够获得正常平静的生活。
心理学家对此,提出了一些建议。
参与各种活动,转移自我注意力亲密关系的建立往往耗费了双方许多的心血,因此,当这种关系一旦断裂,带给个体的伤害也是不容小觑的,陷入思念也非常正常。
为了减少自己沉浸于这种悲伤情绪的次数,应当合理调节自我的情绪,而适当分配时间便成为了重中之重。
例如,将自己的好朋友叫出来一起逛街、看电影、唱歌或者是旅游。和朋友在一起相处时,彼此之间的交流很难间断,也就不会产生沉浸悲伤情绪的机会。
当一个人与朋友展开实际沟通之后,大脑就会不自主的考虑对方的问题。
因此,也会在脑海中为自己设立两个目标:回答问题和重复思念。
所以,与其深陷回忆之中,不如让自己的注意力得到转移,从而调节情绪。
理性客观地看待问题,从幻想中挣脱一般来说,一个人之所以忘不掉彼此的回忆,是因为其本身就不愿意忘记,进行自我麻痹,告诉自己:TA并没有离开,两个人也只是短暂的分别而已。
在他们看来,双方可以再次建立起亲密关系,所以不断地麻痹自我。
然而,对于已经过世的人而言,自我麻痹起不到任何作用,且永远得不到回应。
人死如灯灭,生者还是应当接受事实,明白死亡是每个人的人生都必经的过程。
没有一个人能够逃避,但是过去的美好依然能够存留于我们心中。
理性客观的看待已经发生的事实,并从幻想中挣脱出来,每个人都需要为现实而活。
将注意力转移向生者,还有更多的人等待着我们,也值得我们去关注。
当一段亲密关系破裂之后,比起无休止的自怨自艾,不如直面问题,开始崭新的人生。毕竟,陪伴你最久的永远是你自己,而友情、爱情则都是人生中的调味剂,只有你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第一,先反省自我。
若是自己的行为有所偏差,便一定要敢于承认错误,并且为自己所做的错事负责,这是一个成年人应当且必须做到的。
拿出自己的态度,道歉或者表示自己对这段关系的重视等等,即便还是无法挽回,但也问心无愧了。
第二,先爱自己而后爱人。
根据心理学中的吸引力法则,个体往往会吸引到与自己气场相似的人。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只懂得付出通常看不到回报,因为追求自己所热衷的事物是人类的本质,人们往往并不会在意那些热爱于自己的人。
当然,若为了引起别人的热衷,而刻意改造自己,使自己成为别人所喜爱的模样,这种做法也并不正确,因为并不有效。
简而言之,当双方相处时间够久之后,彼此的本性都会展露无遗,你原本的模样迟早会暴露,而那份短暂的热衷也注定会消散。
第三,提升自我,寻找下一个精神寄托。
在心理学中,认为这一阶段是最适合自我提升的时段之一。若你沉浸情绪中无法自拔时,便可以转移注意力,寻找下一个精神寄托,例如,树立一个新的目标——考证、减肥、学一门技能等等。
通常在此时,人们的注意力便会完全被转移到这个新的目标上。既能使自己的效率翻倍,也能让自己从悲伤情绪和回忆中快速挣脱出来。
总的来说,想要将感情彻底抹除,就必须要保持自我的理性,不要为自己和他人找借口,也不必为自己编造虚假的幻境。
若自己的情绪始终悲伤,那么便去探寻一些自己曾经感兴趣的事情,用兴奋平衡悲伤,从而使情绪平复。
最终,将那些不良的情绪转嫁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将其彻底排除。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Personality psychology》
*第一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