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的三种读音怎么组词,吁的三个音怎么组词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3-09-05 04:10:34

今天这篇《石碏谏宠州吁》就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为我们展现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吁的三种读音怎么组词,吁的三个音怎么组词(1)

石碏谏宠州吁1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2,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3。又娶于陈,曰厉妫4。生孝伯,蚤死。其娣戴妫生桓公5,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6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骄奢淫佚7,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8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9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10。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20不可乎?”弗听。

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吁的三种读音怎么组词,吁的三个音怎么组词(2)

注解

1:州吁,“吁”字读音,历来有两种,一为(xū),一为(yù),多读为xū,但是有何根据,我学问浅薄,尚不得知,如果有人知道,希望告诉我,感谢。

2:东宫,这个意思很明显,就是太子的意思。中国古代有很重的等级观念,在方位里,中间最最大,除中间外,东西为最大,尤其以东为大。体现在建筑上,就是除了皇帝居住之所外,东边的宫殿最为尊贵,因此东宫通常是太子的居所,因而后人常常称呼太子为“东宫”。

得臣,齐国太子,早夭。其弟后来即位,就是齐僖公。这里不说庄姜是齐僖公的妹妹,偏偏要说是太子的妹妹,意思是告诉我们太子是嫡长子,庄姜是太子的妹妹,也是嫡女,地位十分尊贵。

3关于《硕人》,我们不必特别记忆,但是其中描写庄姜的诗句,成了后来描写美女最常用的诗句“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眼熟吧,庄姜是春秋时期出名的美人,但其生活并不幸福。这个问题后面会提到。

吁的三种读音怎么组词,吁的三个音怎么组词(3)

庄姜

4妫,读ɡuī

5桓公就是卫桓公,名字非常吉利,叫做,结局和名字一样。

6嬖(bì)人,有两种意思,一种是爱妾,一种是爱臣、宠臣。这里是前一种意思。

7这是骄奢淫佚这个成语的出处。骄奢淫佚,现在是个成语,我们现在通常这几个字一起用,但在古代,这四个字分别指四种行为。

骄,就是自以为是,欺负别人;奢,是自吹自擂,僭越上下级关系;淫,和今天的意思差距很大,古义中,无论哪方面,只要是*过大,没有节制,都叫淫;逸,自由散漫,做事没有准则。

后世,用这个四个字结成一个成语,专指那种态度骄横,不守本分,无所节制,自由散漫的做法。

8阶,虽然是阶梯的意思,但在这里是一个动词,意为作祸乱的阶梯。

9眕,这个词现在用得很少。我特意查了下,《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目有所恨而止也”,通俗点说就是虽然心里有所怨恨,看着不爽,但是也就到此为止了,不会再有过激的行为。

10这里讲得“六逆”,虽然表面上看只是石碏跟卫庄公说了一些不好的行为,但是每一种行为,都是直指州吁。

贱妨贵:州吁的地位与公子完的地位没法比,州吁只是一个宠妾所生,公子完的养母却是卫庄公正妻庄姜。

少陵长:从年龄上讲,公子完年长,州吁年少

远间亲:石碏指从亲疏上讲,公子完是庄姜之子,应当与庄公更亲近。当然,这是古代嫡庶制度的影响,现在看来,公子完和州吁在庄公心中的亲近程度理应一样,但是我们毕竟不能以现代的眼光去要求古人。

新间旧:依然是从年龄上讲,公子完与庄公相处时间久,而州吁与庄公相处时间短。

小加大:年幼欺负年长,依然是暗指州吁。

淫破义:淫乱侵犯道义。是以州吁与公子完的品格做比较。

译文

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的妹妹庄姜。庄姜非常美丽而没有生儿子,就是卫国人为之创作《硕人》之诗的大美人。卫庄公又从陈国迎娶妻子,叫厉妫。生孝伯,早死。她的妹妹戴妫,生桓公,庄姜把他作为自己的儿子。

公子州吁,是卫庄公妾生的儿子,受宠爱而爱好兵器和打仗,庄公没有禁止,庄姜很厌恶他。

石碏劝谏道:“我听说人爱自己的儿子,就要用道义和正确的伦理来教导他,不要让他走上邪路。骄傲、奢侈、淫荡、放纵,都是来自于邪路。这四种坏习惯的养成,都是恩宠、娇惯而给俸禄过分的缘故。如果将要立州吁为国君,就确定下来。如果还没有这种打算,这样做就是为他遭到灾祸做了阶梯。受到宠爱而能够不骄傲,骄傲了而能够接受压制,受到压制而能够不怨恨,怨恨而能够安定的人,是非常少的。况且卑贱的妨碍高贵的,年少的凌辱年长的,关系疏远的离间关系亲密的,新的挑拨旧的,小的压迫大的,过分淫乱的破坏遵守礼义的,就是所谓的六种忤逆常理的情况。国君正义有理,臣子遵奉实行,父亲慈爱,儿子孝顺,兄长友爱,弟弟尊敬,就是所谓的六种顺应人伦天理的情形。离开顺应人伦天理而任由忤逆的情况发展,是加速灾祸的出现啊。当国君的,就要尽快坚决去除这些忤逆之事。反而促使其加速到来,这恐怕不可以吧!”卫庄公不听。

石碏的儿子石厚和州吁交往密切,石碏禁止他,禁止不了。桓公即位的时候,石碏即告老退休。

评论:

一篇《石碏谏宠州吁》,五个人物(庄姜、卫庄公、州吁、公子完、石碏),引出两个成语(骄奢淫佚、大义灭亲)一首诗歌(《硕人》)

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故事背景,第二部分是石碏的劝谏,是本文的主体,第三部分是最后一段,介绍结局。

但是实际上,最后的结局并没有这么佛系:十六年后,州吁弑卫桓公自立,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弑君自立的人,同年九月,州吁和石厚被石碏设计诛*。

正是因为石碏为卫国的稳定,诛*了自己的儿子石厚,所以《左传》中称赞石碏是“大义灭亲”

吁的三种读音怎么组词,吁的三个音怎么组词(4)

整个事件的经过很简单,好像就是讲述了一个父亲溺爱自己儿子,最后儿子作死的故事。这种事即使放在现在,也是屡见不鲜,“我爸是李刚”,“我把李X江”都是现实中的真实存在。

《三字经》中都有“养不教,父之过”《庄子·盗跖》中也有句话“为人父者必能教其子”,一个不能教育好自己儿子的父亲,不是合格的父亲。诚然,卫庄公不是一个好爸爸。那么石碏就是吗?

儿子石厚虽然一直和州吁在一起,但是如果石碏能够严加约束他,想必石厚最后也不会落个身首异处。

明知自己儿子不学好,还不使其改正,坐看其作死,一副“子姑且待之”的态度,这和当初阴险的郑庄公有什么区别?无非一个是面对亲弟弟,一个是面对亲儿子。我们可以说石碏管不了石厚,但是请记住,每个熊孩子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

人最厉害的时候,就是劝他人的时候。石碏劝卫庄公时滔滔不绝,对于自己的家庭教育却并没什么成果,估计卫庄公在听石碏讲话时,可能也是在想:丫自己儿子都没管好,还来教我管儿子!

自己的孩子没管好,却整天劝别人管好孩子,这样的人实在太多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