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征文题目新颖的,教师节作文题目新颖唯美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3-09-02 05:17:44


文章‬来源‬:渑教思语

总有那么些人和事,一直在促使我们成长。有时,是一句鼓励的话语;有时,是一个肯定的微笑;有时,是一刹那的回眸,都给予了我们鼓励与信心。

平生只做一件事作者:陈旭人至暮年长忆旧。我是一个退休教师,我手里珍藏有许多照片、证书,唯有一张“河南师大七八级中文函授专业渑池学员毕业留念”,以及“河南大学毕业证书”是我的最爱。凝视着略显褪色的照片,轻抚着红彤彤的证书,温馨的回忆将我的思绪拉回了50多年前。

1968年,我从豫西陕县师范学校毕业,正式成了人民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回家被分配到了远离城区100多里的渑池县南村乡。在黄河岸畔,一所只有两孔窑洞的河水大队中学,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

学校12名学生,两个教师。一个本地教师教数学,我来教语文。——山区教师奇缺,尽管我是小教资格,却成了中学教员。那时,没有书读,没有 教学资料,教的大多是《*语录》《*诗词》,或者下发的《思想政治课》读本。由于众所周知的“文革”原因,上学期间,学无宁日,读书甚少。虽然走出了校门,踏上了工作岗位,然而腹内空空,胸无点墨,草莽一个。

我没有沉寂:每天,行走在黛眉山下,伫立在黄河岸畔,静卧在窑洞一角,孤坐在如豆似的“美孚灯”下,托朋靠友购买了一些语文书籍,焚膏继晷,孜孜矻矻,开始了艰难的自学。

那时我最大的愿望是,多读书,读书多,知识广,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学语文教师。

1977年12月,恢复了高考。中国570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了10余年的高考考场。

1978年3月,河南大学(时称“河南师大”)“文革”后在全省首次招收中文函授本科生,招生对象主要是教师,这给没有大学学历的渑池教师带来了希望。经过全省统考,我和渑池县其他教师共60多人,如愿以偿,被录取为河南大学中文系的一名函授大学生。

之后,我坚持在职进修,系统学习了中文本科10几门教材,钻研了语法、修辞、逻辑,古汉语语法及教材教法。摘抄撰写了10万余字的读书笔记,剪贴整理了10余万字的教育教学阅读精品。

1982年8月12号,经过了5年的本科学习,参加了最后一门《古代汉语》考试,渑池学员立即合影留念,于是留下了了这张珍贵的照片。

哪知本该毕业的河南这届函授学生,名单报到教育部却没有核准毕业。原因是函授期间,我们少学了两门考查课——教育学、心理学。无奈,河大又延长了两年,我们才正式获得毕业证书。由于学期长,学员民师多,年龄大,家务繁,考试严,古汉语好多人不及格,所以全县最后毕业的本科生不足10人。

那时我最大的愿望是,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学语文教师。

我在教学中刚刚起步,成绩平平,但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高的荣誉。

1982年10月,“文革”后“洛阳地区教育战线双先会”首次召开,渑池教育界20多位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参加了“双先会”。会上,我提交了一份发言材料《我是怎样坚持在职进修的》,系统汇报了河大函授读书的体会,会后被收入会议的先进材料专辑里。

1983年元月,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我被评为河南省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同年4月,被评为全国“五讲四美为人师表活动”优秀教师。4月18日,经全国总工会批准,全国受表彰的857名优秀教师,作为部级劳动模范,享受省级劳模待遇。河南省获此称号的优秀教师共43名。当天的《中国教育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全文刊登了857名获奖者的名单及工作单位。那时,除了读书,教书,我萌生了一个愿望,自己何时也能把教学感悟,点滴记录,变成铅字。我深知,作为一个教师,“光教书不行,动口之外,兼之动手,学写文章……在写中学,在写中前进。”(《曹靖华教学书简》)于是,在教学之余,我阅读多种语文报刊,比较刊物特色,寻找文章契合点,选择写作切入点,试着写一些“豆腐块”,投稿给各种报刊。

从1982年开始,我在语文小报、语文刊物开始发表文章,诸如语言知识、写作指导、读书方法、考题解析之类。通过写作总结,逼迫自己向高层面发展,做一个有特色的中学语文教师。

几年下来,我陆陆续续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10几种杂志发表了教学随笔100余篇。值得一提的是我曾写过一篇2000字的文章《<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课堂教学设计》,先是在河南大象出版社刊出,不知道怎么被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辑看中,选入了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教师教学用书》中。从2003年第一版到2007年第二版一直选用(2008年秋季,因教材结构调整,语文教材去掉了这篇课文),它检验了我多年自学古汉语运用的能力,以及课堂教材教法处理的能力。

1996年教师节,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我被评为“河南省特级教师”。50多年前,我初登讲坛,就学历充其量是个合格的初中毕业生。但我作为“牛”之属相,自有一股“牛”劲,我从“垦荒牛—老黄牛—孺子牛”做起,自读了本科大学,沿着“合格教师—优秀教师—特色教师”之路辛勤耕耘,奋力拼搏,最终如愿以偿。

2009年4月,我从渑池高中退休。40年的教学生涯,我最深刻的体会是:“以教为职业,仅是教书;以教为事业,方为教师。”

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改革开放,给了我翱翔蓝天的翅膀;河大函授学习,彻底改变了我的命运:投身教育,平生只做一件事,却成为我生命长河里最珍贵的记忆。

教师节征文题目新颖的,教师节作文题目新颖唯美(1)

陈旭,河南渑池人。原渑池高中党支部副*,退休后笔耕不辍,热心公益事业,用脚步、文字、图片记录山川、城市与人,用镜头记录“仰韶圣地,醉美渑池”。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