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陪爸妈出去吃饭,路上遇到老熟人,跟爸妈闲聊了几句。
“脸色比上星期好多了呀,是不是女儿回来了开心?”
“哪里哪里,你不是一样,我听说你儿子下半年要升副处?小伙子很厉害呀!”
“哪里哪里,还不是就那样……”
听了一会,感觉还是老样子,互相夸奖的同时也互相谦虚,“哪里哪里”就是标准的口头禅。
明明心里都很高兴,就是要克制着不能“表现太明显”。
以前上外教课的时候,外教老师就说过了,就像我们刚开始学习英文时,都从“How are you?”“Fine,thank you, and you?”开始一样,他们第一个学会的中文回答,就是“哪里哪里”,特别是在别人夸你的时候,如果不知道怎么回答,就用“哪里哪里”好了。
后来跟他们接触久了,又讨论起“赞美”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才了解到,因为讲究“谦虚”,所以我们会被教育成“否定回答”,也就是:
“没有没有,这就是……”
“过奖了过奖了,您才是……”
“哪里哪里,不过就是……”
简单来说,就是把对方给你的一切表扬与赞美,先归结于“谬赞”,然后讲一讲其他的因素,或者把成果归结于对方。
但是在西方呢,收到表扬虽然也不会说“那是!”这么高傲,有时候也会顺势夸一夸对方,但开头不一样。
不是“哪里哪里”,而是“Thank you”,也就是“先接受”。
举个例子,领导表扬你一句“工作有心了”,得体的回答不是“哪里哪里”,而是说:谢谢。
如果觉得这么太简短,想要一句完整的回答,比如:
哪里哪里,都是您指导得当。
还不如用:
谢谢您能这么说,您经常激励我,对我帮助很大。
前者哪怕是真心的,听起来都有点“拍马屁”“不走心”的感觉。
而后一句,先有积极的状态,接受对方的表扬,再把这个表扬变成赞美别人的机会。
都说“不骄不躁,不卑不亢”。
两句对比起来,是不是后者靠这句话更近一些?
当然,积极地接受表扬和赞美是一方面,但也分什么样的赞美。
毕竟,除了不习惯接受表扬一样,不习惯表扬别人也是另一个“常年积累的习惯”。
推荐一个通用的赞美公式,大多数情况下都适用。
这个赞美公式分三段:
第一段:我发现了一个你的成功之处;
第二段:我认为,你之所以能有这个成就,是因为……
第三段:你的成就对我有什么印象。
举个例子:
你这两个星期明显瘦了!(第一段:成功之处)
肯定是“管住了嘴,迈开了腿”吧,这么忙碌还能做到自律,你对自己要求可真高。(第二段:成功的原因)
不行,我要对自己狠一点,快告诉你是怎么做到的。(第三段:对自己的影响)
和一般“单薄”的表扬不同,这个赞美公式看上去虽然有点刻板,但却是在提醒我们:
夸人不能只夸表象,要夸背后的素质、努力或能力。
用这样的思路来夸人,其实就是告诉对方, 你看到了他的成功,也看到了他的努力,并且你认可他的深层价值。
这不仅仅是想让对方高效,也是在强迫自己养成善于发现、善于学习的习惯。
如果想要赞美的效果更好一些,还要注意切入的角度。
对于一个公认的美女,你再怎么夸对方“好看”,她心里都会波澜不惊(你是超级大帅哥除外),但如果你夸她“美而不自知”,夸她“这么好看但一点都不高冷,感觉特别亲切”,感觉就有点特点了。如果你说“专心的时候特别投入,好像随时都能进入心流状态,对注意力的控制力特别好”,这就是“另辟蹊径”了。
所以,夸人的时候“随大流”虽然不会出错,但也不会有惊喜,想给对方留下好印象的话,可以试一试“小众”的方向。
对了,如果这是在职场上,一定要注意:
尽量避免“赞美”自己的上级。
同时多找机会赞美自己的下属。
这是因为,在职场上,很多场合都要注意分寸的拿捏。
对上级表达尊重的方式有很多,赞美不是最佳的选项(起码工作场合不是)。
但赞美下属就不一样了,这是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的好方法,并且由于下级对上级而言,相对属于“弱势”,所以这时的赞美还会带着一些“善意”,落在周围人的眼里,会让他们更欣赏你。
你看,赞美是很好的说法方式,别再不好意思用,也别再不好意思接受了,下次遇到有人表扬你,别再用“哪里哪里”来回了,换上积极地回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