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风云已散去,现今人们纷纷遗忘;但要想探寻先贤昔日的事迹,便只能通过翻阅那些陈旧的历史书卷。湖北,古称荆楚,又称鄂,源自遥远的西周时代,鄂字贯穿着湖北的历史,如今仍然生动活泼。回溯到1854年,咸丰帝颁布诏令设立鄂省,正式确立了湖北省的名字,此后鄂字作为湖北的简称,再也没有引起争议。
湖北地势优越,东濒长江,通达吴越,西抵川渝,北溯汉水,直至豫陕,南越洞庭,延伸至湘桂,因而被尊称为九省通衢。让我们从今天的角度,借助那些珍贵的古地图,更深入地了解那个“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湖北。
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们来到了1880年,《湖北全图》呈现在我们眼前。这幅地图是由光绪年间河间县的天主教使团所绘制,现存于美国。远在1262年,元朝设立湖广行省,其辖域相当于现如今的湖北、湖南,以及两广、贵州、海南和重庆的东南部分。随着明朝的到来,湖广行省被更名为湖广布政使司,其辖区基本上定格为如今的湖南与湖北。
时光流转至1664年,清朝康熙年间,湖广承宣布政使司分为左右两地:左布政使司设于武昌,而右布政使司则设于长沙。尽管这标志着湖广两地分治的开端,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湖广省的名称一直延用至清末,直到湖北省和湖南省正式代替。
步入1917年,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全新的地图。那个时候,湖北省分为三个道:江汉道、襄阳道和荆南道。然而,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前进,1914年,鄂东道改名为江汉道,鄂北道更名为襄阳道,鄂西道也改称荆南道。
继续往前走,我们来到了1927年。江汉道的治所武昌县被废弃,其辖区涵盖了今天的湖北省武汉、黄石、鄂州、黄冈、随州、孝感、咸宁以及仙桃。而襄阳道的治所襄阳县也在同一年废弃,辖域覆盖了如今的湖北省襄阳、十堰、荆门、潜江、天门以及荆州北部。
湖北的地名,如同繁花似锦。它们都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每一个名字都蕴含着无数的故事。比如,位于今日武汉的武昌、汉口、汉阳,曾被统称为武汉三镇,而在1927年,这三个地方合并为京兆区,定名为武汉。
黄冈,古称黄州,黄姓族人在这里建立了黄国。又如,随州得名于古代的随国,而宜昌则源自夷陵之名,因水与山的交汇处而得名。恩施,原名建施州,是因为境内有施王城、施水而得名,后来清代将其改名为恩施,寓意着皇帝的恩宠。荆州,则因其境内的蜿蜒高耸的荆山而得名。
细细品味这些地名,仿佛能够穿越时光,感受到历史的厚重。而那些老地图,仿佛是时光的见证者,记录着湖北的变迁。如果您也像我一样,对地理和历史充满了浓厚的兴趣,或许您可以深入研究,探寻更多的宝藏。湖北的故乡人们,或许在这些地图中可以找到曾经的痕迹,而地图的准确性,则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愿我们共同交流,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