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上风采:全方位秀出你自己
虽然演讲者要靠内容赢得观众认同,但也不能忽视其他要素的力量。很多时候,演讲者尚未开口,台下观众就开始为其打分了。为什么?因为演讲者的形象和台风同样重要。都说现在是个看脸的时代,高颜值能带来好运气,这说明追求美是人的本性。而演讲作为一种公众传播手段,演讲者也必须注重个人的形象管理和台风。就像食物的美好色泽能让人产生食欲一样,演讲者良好的外形、姿态、声音、表情等,同样能给观众留下好印象,进而激起他们想要进一步听你演讲的*。
服饰:穿什么演讲很重要
对演讲者来说,在演讲时穿什么衣服,搭配什么样的妆容,是很有讲究的。因为你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观众对你的第一印象,如果观众对你的第一印象不好,不管你讲的内容多么精彩,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你的演讲感染力和影响力。
说到这里,可能有的朋友会说,演讲嘛,当然应该穿正装,这没什么可纠结的吧?
这样说未免太绝对了。演讲者应该根据演讲的主题和内容来选择服饰。在一些庄重的场合,穿正装当然是最合适的;但在一些轻松的演讲中,穿正装就会显得格格不入。在服饰的色调选择上,也有一些特殊的要求。
著名的TED演讲对所有演讲嘉宾的着装都是有要求的。比如,不要穿带有条纹或图案复杂的服装,也不要选择颜色过于亮丽或有闪光珠宝的衣服,以免影响拍摄效果。
此外,所选的衣服颜色最好与舞台的灰色背景形成反差,这是为了避免拍摄时演讲者整个人融入背景之中,而形成反差可以凸显出演讲者的整体形象。
就连在不同地方举办的TED小演讲,对演讲者着装也有要求。比如在华盛顿特区和旧金山举行的TEDMED演讲中,演讲者可以穿休闲装;而在曼哈顿,着装风格一般偏舒适,不穿正装也没关系,可以穿牛仔裤、羊毛衫等。
这些情况说明什么?说明演讲者在演讲时,一定要根据不同的环境、听众喜好以及演讲主题和内容等选择合适的服饰。
以我的个人经验,演讲者在服饰选择上大体可围绕“一个中心、两个符合”来把握。
1 以演讲主题和内容为中心
所谓“一个中心”,是指演讲者的服装选择必须以演讲的主题和内容为中心。比如,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为主题的演讲大赛、公司竞聘演讲、主题论坛或工作报告等,都属于比较庄重的主题,演讲时的服装基调也应该是庄重的,因而必须选择正装。
正装在演讲场合也是用得最多的。在服装样式上,男士要求着衬衫、西装,女士着职业套装,而且要做到“有袖,有领,有扣”。
(1)男士的正装搭配
就正装来说,男士的选择相对较少,基本以西装、衬衫为主。服装款式可以有设计感,但样式最好简单大方,不要过于复杂。
这里要注意的是,西装也分正式和休闲两种。正式的西装要求衬衫配领带、皮鞋,并且衬衫要扎进裤子里。休闲的西装可以不系领带,衬衫扣子也不必扣到第一颗,但衬衫还是要扎到裤子里,这样会让演讲者显得清爽干练。鞋子也要选择皮鞋,不主张走七分裤、露脚踝的时尚风。
在服装色彩选择上,正装要做到不跳色、不花哨,西装或衬衫色彩最好是净面的。如果有花纹,也要以暗纹为主。颜色要柔和、大气,黑、白、灰、深蓝、深棕、深红等深色系都可以,但全身上下不要超过3种颜色,重点是不要过于艳丽醒目,总体上要让男性显得稳重、大方。
在相对轻松的场合或环境下,如公司年会,男士可以穿礼服入场,领带也可以换成领结,西装则可以换成俏皮的燕尾服。
(2)女士的正装搭配
女士的正装选择范围相对男士要广一些,款式色彩也比较多,但同样有正式和休闲之分。从整体上来说,女士的正装要求无褶皱,如果衬衣宽松柔软,则下衣要板正规范;如果上衣为板正规范的西装,下衣可选择宽松的裙装。
但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女士的服装一定要做到不暴露,衬衣不可过紧、过透,质地以不透出内衣的痕迹为标准;裙装也不可过短、过紧,必须长度适中,松紧适中。在正式演讲场合中,穿皮鞋会显得更庄重、更有气质。牛仔裤、小白鞋之类的,不适合出现在正式场合中。
在色彩选择中,女士服装的可选性较多,衣服上也可以带有花纹,但总体原则是色调不跳跃、不艳...
如果在比较休闲、轻松的场合,女士也可以穿晚礼服,颜色上可稍微醒目些,款式上也可新颖些,但不论身材好坏,都不建议穿得太暴露,以恰到好处、优雅大方为宜。
女士还涉及发型、妆容和饰品的选择,总体原则是不要累赘拖沓。在发型方面,以露出额头、束起刘海为最佳选择,不要佩戴夸张的头饰。妆容一般以淡妆为宜,即使在绚丽的舞台上也不要浓妆艳抹。饰品通常选择1~2种搭配,一套服装设计一个亮点即可,不要有太多的装饰物。
2 符合演讲者的自身条件,符合演讲者的身份定位
当你站到演讲台上,不同的服饰搭配会展现你不同的气质,所以在服饰选择上,除了满足“一个中心”,还要满足“两个符合”。
(1)演讲服饰要符合演讲者的自身条件
首先,你所选择的服装要符合你的年龄特征。年轻的演讲者,穿衣服肯定要体现出青春活力,中年人要体现出知性干练,老年人则要体现出稳重智慧。不能为了追求年轻、潮流,刻意尝试某种风格。穿适合自己年龄的服装,永远比追求时尚有把握得多。
其次,你的服装必须符合你的身材特征。服装的作用除了保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遮盖缺点,彰显优点。演讲者要善于根据自己的身材优缺点来选择适合自己的服饰,比如上身胖的人,可以选择穿略修身些的西装,遮掩自己的缺点;腿粗且短的人,可以选择直筒型的裤子,女士则选择高腰线的裙装,遮住腿部;腿长的女士,穿长裤比穿裙子合适,能显得人挺拔、有精神。
此外,你选择的服装还要符合自己的肤色特征。虽然我们都属于黄种人,但皮肤色差还是很大的,而服装的色彩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通常来说,冷色调的服装要对冷肤色,暖色调的服装要对暖肤色,我们大多数黄皮肤的中国人皆可选择柔和色调的服装,如灰色、米色、乳白色、淡绿色等。浅色服装会显得人年轻而有活力,深色的服装则显得人成熟稳重。
(2)演讲服饰要符合演讲者的身份定位
这里所说的“身份”,是指你在演讲中的身份定位。这个身份可以是你的职业身份,如警察、企业人力高管、老师等;也可以是民族,或者其他你所定义的某种身份。
即使是职业身份,也有很多细分,比如你以警察的身份来演讲,也要考虑演讲内容中的个人定位。你要讲自己当维和警察的经历,那就要穿维和警服;你要讲日常办案故事,就穿日常警服。这都是根据演讲内容的侧重点来选择的。
在很多演讲比赛中,服装都不局限于正装。比如在《超级演说家》中,就有个女孩穿着婚纱走上演讲台,因为她要讲的是女孩怎样嫁得更好的故事;还有个大学生穿着自己的苗族服装走上演讲台,她要讲自己家乡的故事……这些都是根据演讲者身份和演讲内容来选择服装的。
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发现,你希望自己在演讲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就以什么样的形象出场,你的服装要符合你的演讲主题、演讲身份等。所有的服装都是为特定目的准备的,这就是服装在演讲中起到的作用。
形体:此时无声胜有声
演讲,主要是以口才取胜,于是一些演讲者认为,要想演讲成功,只要练好口才就行了,其他可以不用考虑。
以前我也这样认为,但现在我完全改变了看法,因为影响一场演讲成败的因素,除了口才,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我们在前面谈到的服饰搭配,还有演讲者的形体姿态等,这些都会给观众留下印象分。
对任何一位想要获得高印象分的演讲者来说,只注重服饰仪表是远远不够的,你还需要注意自己在上场、鞠躬、开讲,以及演讲过程中的姿势动作、结束后的离场等。
下面我按步骤跟大家分享一下。
1 上场的礼仪
作为一名演讲者,你在上场时一定要体现出对观众的尊重和重视。一般情况下,当主持人介绍完演讲嘉宾后,都会邀请演讲嘉宾上台发言。这时,演讲者需要立即起身,快步走上台,不要磨磨蹭蹭,让观众久等。
这里要注意,一定要快步上台,要比平常走路的速度快,甚至可以小跑。当然,如果你已经提前等在台下,这时就可以庄重自然地走上舞台了。
其次,你要体现出对主持人的尊重。上台后,你要先做两个动作:接过话筒,与主持人握手。在做这两个动作时,要面对主持人,如果主持人用左手递话筒,那么你就伸左手接,然后伸出右手,与对方握手;如果主持人用右手递话筒,你就伸右手接,然后伸出左手,与对方握手。
那么,接话筒和握手这两个动作,哪个在前哪个在后呢?通常来说都是先接话筒,后握手。但也有例外,这时你要看主持人先做哪个动作,你来配合即可。
那有没有可能主持人只递话筒而不打算握手呢?也有可能。所以我们在上台时,要先用微笑的方式跟主持人表达谢意,在接过话筒后,主动伸出手向主持人发出握手邀约。当然,这里也分两种情况,如果主持人是位男士,那么不管你是男士还是女士,都可以先伸手握手;如果主持人是位女士,而你是位男士,那么就应该由女士主动伸手发出握手邀约,女士没伸手,你只需要点头示意,代替握手的动作。当然,如果主持人完全不打算握手,我们也可以省略这个环节,口头表达谢意就可以了,一切要根据现场情况来灵活处理。
2 上场的姿势
上场的姿势也很重要,因为姿势和动作可以展示出一个人的精气神。在上场时,演讲者一定要做到抬头、挺胸、收腹,以自信昂扬的姿态走到台中央。男士要大步流星,女士要自然大方,步伐都要稳健、自信。
3 鞠躬的礼仪
通常演讲者在开场和演讲结束时,都要向观众鞠躬行礼,这时有些礼仪也要注意。
这里一般分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舞台上有演讲台或立式话筒,而演讲台一般位于舞台左侧,立式话筒位于舞台中央。你在上台后,要先走到演讲台或立式话筒一侧向观众鞠躬行礼,然后走到演讲台或立式话筒的后面站定,调整好麦克风,开始正式演讲。
第二种情况是舞台上没有演讲台和立式话筒,演讲者需要手持话筒演讲。这时,你要先走到舞台中央向观众鞠躬行礼,然后再开始演讲。
在鞠躬时,以上半身倾斜30~40度角为宜,不可倾至90度角,这种深躬不适合演讲。女士在鞠躬时,要注意自己的衣领,如果领口较大或较低,可将手放于领口处,避免弯腰鞠躬时领口走光。
演讲结束时,演讲者要再次鞠躬,对观众表达谢意。一般情况下是先说出结束语再行礼:“今天我的分享就是这些,谢谢大家!”当说出“谢谢”这个词的时候,可以同时鞠躬行礼。这时分三种情况:一是有演讲台,那我们可以在说完结束语后,从容地走到演讲台侧面鞠躬行礼,之后走下舞台;二是有立式话筒,那我们可以边说“谢谢”边就势后退一步鞠躬行礼,后退一步是为了防止鞠躬时撞到话筒,之后走下台;三是手持话筒,我们可以说完结束语,直接答谢鞠躬就可以了。
4 站姿的礼仪
对演讲者来说,良好的站姿既可以体现出你的气质、修养,又能展示出你的演讲状态。总体上来说,男士在舞台上站立时要显得挺拔舒展,女士要显得亭亭玉立,因此在站立时一定要抬头挺胸,不能弯腰驼背,也不能单脚重心站立,给人一种松松垮垮的感觉。
男士可以自然站立,双腿分开,两脚间距离约为两拳,双脚稳稳“抓”住地面,让自己看起来很稳。女士可以“丁”字步站立,也可双腿并拢站立,或者双腿分开一点,但距离不超过一拳,这样整体看起来就会自然、大方、优雅。
如果演讲者要坐着演讲,对坐姿的要求就是美感要高于舒适感。演讲者最好坐在椅子的三分之一处,身体保持直立、挺拔,也可稍稍前倾。不管是男士还是女士,都要注意腿部的姿态,不要盘腿或过于随意。女士穿裙子时,裙子长度最好到膝盖处;如果不及膝盖,可以双腿并拢或稍稍倾斜到一边。男士双腿可稍稍分开,双脚自然踩地即可。
总而言之,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美,不管是站着讲还是坐着讲,演讲都会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和气质。我们常说,一个人在舞台上的样子,就是他个人日常习惯的放大。比如,有的人喜欢做小动作,那么站到舞台上后,他的小动作就会更加明显;有的人喜欢边走动边说话,那么在舞台上就会不自觉地来回走动。这些其实都是很不好的习惯。
所以,要训练演讲礼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真的走上演讲台,真实地去体验,把自己的演讲录下来反复观看、修正。每一个演讲者都是从青涩逐渐走向成熟的,每一个出色的演讲者也都是从不断练习、纠错中逐渐脱颖而出的。如果你也想在演讲台上大放光彩,那么就请马上开始,认真练习吧!
手势:让演讲更有张力
手势是演讲中最能体现演讲者气场的一部分,它虽然是一种无声的语言,但与有声的演讲互相搭配,就能令演讲变得更加生动、形象,观众也容易被代入演讲者所描述的场景中,与演讲者产生共鸣。
但是,要在演讲中运用好手势,我们必须先明确一个原则,那就是手势的作用永远是辅助性的,它是一个视觉辅助工具。一场演讲,如果你没有使用任何手势,全程站立不动,直到演讲结束,我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妥,只不过显得有点呆板罢了。但如果一个演讲者全场手势太多,就会显得手舞足蹈,令人眼花缭乱,那么这场演讲就变成了戏剧,观众看的也就不是演讲了。
所以,演讲中的手势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它与道具一样,不能喧宾夺主。适当地使用手势,可以让演讲更生动;如果没有手势,也不是不可以。此外,演讲手势必须适合演讲者,演讲者要根据自己的年龄、性别、个性、气质、演讲内容等运用手势,用得不合适,不如不用。
有一次,我在一个演讲大赛中担任评委。在参赛者中,有一位中年男性,他站在舞台上讲述自己的职业故事。在演讲结束时,为了表达自己对职业的热爱,他将双手放在心口位置,比画了一个心的形状。可能他自己也觉得这个动作不太合适,脸上带着不好意思的表情。
本来之前的演讲氛围都不错,但因为他这个动作,马上就让整场演讲有了喜剧效果。看得出来,观众很想笑,但又觉得不合适,只好都强忍着。
演讲结束后,我问他为什么要用这个动作,他坦言是请某位老师设计的,其实自己用着也不习惯,本来是想增加演讲效果,结果弄巧成拙。
这就说明,我们在设计演讲手势时,要主动选择,而不是被动接受,即使是名家的演讲手势,也不可能适用于所有人。只有你在演讲时自然而然地做出来的手势,才是最好的。
实际上,手势的产生源于人的情绪变化。比如我们在说话说到激动时,为了强调自己的观点,或者表达自己的情感,就会用动作来弥补语言表达之不足。所以,“自然”的手势从根本上来说是人的本能,而不是刻意编排出来的。当你的情绪到那里时,你的手势就会出来。
作为演讲者,我们要做的就是在演讲时唤醒这种本能,因为演讲本身就是一种极具情感性和鼓动性的语言形式。只有你真正关心的话题、真实的故事和感受,才能唤醒你的“本能”,从而让你的手势随着情感自然地表现出来。
那么,演讲中都有哪些基本的手势呢?这些手势用在哪些场景中,才能增强表达效果呢?
1 演讲中的六大基本手势
中国厨师的刀法可将食材处理成块、片、丝、条、丁、段、粒、茸等多种形状,演讲的手势也可分为切刀、握拳、伸掌、竖指、扶心、画线等六大基本手势。
(1)切刀
“切刀”的动作要领是手掌自然并拢为刀状,然后向下做类似切菜的动作。这个动作多用来表达决心、强调要点或罗列情况等。
比如,在表达决心时:
•这样的行为我们决不姑息……
•我们要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
在强调要点或罗列情况时:
•我们会在机场、火车站、汽车站、公交站、十字路口设置岗亭……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公交车广告、微信推送、网站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
需要注意的是,每强调或罗列一次,你就需要“切”一刀,但也不能总切一处,要分段来切,每一段表示一次强调或一个罗列。
(2)握拳
“握拳”的动作要领是手握成拳头,在身侧举起。这个动作多用于表达勇气和决心。比如:
•这就是信念带给我的力量……
•我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坚持下去……
(3)伸掌
“伸掌”的动作要领是手掌呈45度向身体正前方伸出,掌面朝上。这个动作多用来表示一种推荐或呈现。比如:
•这就是我们国家未来的样子……
•这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4)竖指
“竖指”的动作要领是伸出食指与耳朵齐平,手指指天。这个动作多用来提请对方注意。比如:
•你们觉得幸福最重要的是什么?
•这是一个特别奇怪的信号,引起了我的注意……
提问或强调某个特别的情况、念头时,这个手势最合适。
(5)抚心
“抚心”的动作要领是把手放在胸口,多用来抒情或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等。比如:
•这件事情让我深深地感到: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却也可以变得伟大……
•他的眼神深深地刺痛了我……
(6)画线
“画线”的动作要领是伸出手掌,手指并拢,掌心向上,从身体正前方开始横向画出一条直线。这个动作多用于呈现某一类人或某一个场景。比如:
•这就是我们生活的地方,牛羊成群、草地广袤、蓝天白云、群山起伏……
•这就是我可爱的同事们,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改变了这里,建设了这里……
以上六种手势都不是单独存在的,可以结合起来使用。比如:“你觉得生命中最重要的是什么?钱、孩子、健康还是爱情?”在这句话里,你就可以用到“竖指”和“切刀”两个手势,提问时用“竖指”,罗列时用“切刀”。
这六种手势是我总结的常用手势,并不囊括所有,也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每位演讲者都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创造一些更适合自己的手势,用于表达特别的意义。但不管怎样,手势首先要自然、有美感,切忌机械使用,以免生硬刻板。
2 使用手势的三种常见场景
手势还必须依托演讲内容来使用,在掌握整个演讲内容的基础上,我们才能根据不同的内容,插入合适的手势。
一般来说,手势主要用于演讲的三个场景。
(1)用于景物描写或画面描摹的辅助表达
画面式的语言是演讲语言的一大特色,无论你要讲什么样的故事,都必须对故事场景进行画面式的描述,这时为了配合演讲中画面式的语言,你就可以运用一些手势。
在丘吉尔的演讲名篇“我们将战斗到底”里,最后一段话是这样的: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战斗,我们将在海洋上战斗,我们将充满信心地在空中战斗,我们将不惜任何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上战斗,在敌人登陆地点作战,在田野和街头作战,在山区作战!我们决不投降!
这里就出现了很多画面式的语言,展现了一副非常壮观的场景,如海洋、空中、海滩、田野和街头、山区……在讲到这些场景时,适当地插入手势烘托气势,就可以制造演讲的高潮。
(2)用于抒发情感和表达感慨
这种情况在演讲中非常常见。不管你讲什么故事,都是为了表达某一个观点,说明某一个问题,这部分通常也是演讲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这时插入手势,也能起到提请观众注意的作用。
有一次,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演讲,在讲完第二个故事后,他说:
对于工作是如此,对于你的爱人亦然。你的工作将会占据生活的很大一部分。让自己真正满意的唯一方式就是,只做那些你认为杰出的工作。如果你还没有找到,那么就继续找,不要停下来,全心全意地找。当你找到时,你就会知道的,就像任何伟大的关系,随着岁月的流逝只会越来越好。所以继续找,直到你找到它,不要停下来!
这段话就是典型的表达感慨的语言,也是演讲中的精华部分。这时插入手势就是为了提请观众注意,让演讲要点更好地呈现出来。
(3)用于对不易理解或难以名状的事物的辅助表达
这也是手势最核心的一个功能,即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具体化,这时的手势一般可以创造性地使用。
我曾辅导过一篇题为“从16厘米到2.5毫米”的演讲。这篇演讲里有这样一句话:
16厘米,这只是一根绘图铅笔的长度,而2.5毫米,这只是这支铅笔笔芯的厚度……
在演讲时,我就自创了一种手势,先伸出手,用大拇指和中指做出丈量的样子,先比画出大约16厘米的长度,再比画出2.5毫米的厚度。
这种手势能很好地配合语言表达,让观众一目了然,从而快速理解这两个数据的差异。
3 使用手势时的注意事项
首先,为了让演讲效果更好,我们一定要在“自然”的驱使下,把握好使用手势时“适度”和“适合”这两个原则,手势不能太多,幅度也不宜太大。恰到好处地运用手势,才能让它真正地对表情达意起到辅助作用,让观众感受到你的语言魅力,咀嚼出其中美妙的滋味。
其次,在运用手势时,一定要与你的表情、眼神相互配合。一般来说,手到哪里,眼就要到哪里,特别是“切刀”“伸掌”“画线”这些具有表达呈现或展示意味的手势,眼神一定要与手势保持同一个方向。否则,你的动作看起来就很奇怪,观众会不知道你要表达什么,反而影响演讲效果。
另外,使用手势时要做到“心手合一”,最好能一气呵成,不要犹犹豫豫。手势要出则出、要收则收,干净利落,不拖泥带水。这与其说是美感的要求,不如说是演讲者心态、性情的流露,所以,最重要的还是做好自身情绪的调节。只要拥有稳定从容的心态,哪怕是自然随意地做出的手势,也一样很美、很有力量。
声音:让观众听得见、听得清、听得懂
假如我问你,演讲中的“好声音”是什么样子的?可能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电台播音员的声音,会想到舞台上表演艺术家们朗诵的声音,会想到各大电视台节目主持人的声音……甚至会因为自己不具备这样完美的声音而遗憾、惋惜。
可是,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完美的声音,但有很多声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声音很特别,很能体现个人特色。《奇葩说》中很多人的声音都算不上动听,却各有特色,也能让观众记住他们。
演讲者不是专业的播音员,不必刻意追求具有标准美感的好声音,演讲者最终还是要靠出色的口才征服观众。上天赐予你的声音也许不是最好的,但一定是最适合你的,你只要学会利用它,就能让它为你的演讲加分。
那么,演讲者到底应该追求什么样的“好声音”呢?
我认为,演讲者的“好声音”应该满足三个标准,我将其总结为“三听”。
1 好声音要“听得见”
“听得见”,这是对演讲者音量的要求。你在演讲时,必须让音量大小合适。音量太小,后排观众听不见;音量太大,又会让观众受不了,完全没法听。
我认识一位演讲大师,演讲非常棒。有一次,他在一个礼堂里做演讲,看见一位老人一开始坐在中间的位置听,没多久,老人就挪到了后面,又没多久干脆出去了。但不久后,老人又进来继续听……反反复复好多趟。
演讲结束后,这位大师走过去问老人,是不是有什么不适?老人说了实情:“您讲得太好了,我很想听,但是声音太大,炸耳朵,我就只能坐后面,还是太大声,我就出去了。出去后呢,我又忍不住想听,就又进来……来来回回净折腾了。”
这就说明,再精彩的演讲内容,也得让人听着舒服。在保证观众“听得见”的前提下,还要让观众听得舒适。
我在担任演讲比赛评委时,经常遇到这样一类演讲者,他们讲得非常用力,有时为了表达激动的情感,甚至会声嘶力竭地大喊,好像不喊就体现不出他的热情和气势。但这样的演讲除了炸耳朵,真的让人感觉不到一点美感和情感。
演讲时,我们的声音确实应该比平常说话的声音大一些,响亮的声音也能为演讲增加气势,但任何事都过犹不及。而且演讲中的“听得见”也不完全指演讲声音的大小,还包括音质,因为音质对声音的舒适度是有影响的。厚重的男性音质不易让人感到刺耳,但可能会因为共鸣太大而使语音含混不清;女性音质尖细,语音清晰度较好,但有时又容易刺耳。
然而,音质本身又是无法改变的,你让周迅和林志玲互换声音,显然不可能。不过我们可以运用科学的手段,通过学习练气发声,扬长避短,使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更舒适。
那么,我们该怎样练习呢?
气是声的基础,练气其实就是练呼吸,这有点像练气功。这要分四个阶段来完成。
第一步:学“蓄气”
我们平时呼吸都是浅吸浅出,而说话和唱歌需要较长的气息,所以要练习深呼吸。具体来说,就是深吸一口气,再缓缓呼出,细水长流,坚持时间越长说明气越足。要注意的是,呼气应均匀,不能太勉强,呼出气息不稳的话,说话声音就会不稳。
一般来说,我们练习“长吸缓出”要反复4~6次。每天清晨起来后,可用“闻花香”的方式练习,然后缓慢呼出,像吐丝一样缓慢。呼出时,要用鼻子呼,不能“泄气”,用时尽可能长。
“闻花香”的要点在于要用鼻腔深深地吸入气体,手放在腹部,感觉腹部的起伏。开始时如果感受不到腹部起伏,你也可以平躺,把手放在腹部,再深呼吸,就会感受到腹部明显的起伏。时间长了,你再站立练习,也能感受到腹部的起伏。
运用这种方法练习时,一定不能求快,要循序渐进,逐渐提高。有些人刚开始练习时可能会出现头昏,或者感到胸部横膈肌酸痛,这时就要放慢频率,让自己逐步适应。
第二步:学“出气”
当“蓄气”练习到一定阶段后,你感觉自己的气息比较稳了,就可以测试一下自己的训练成果了。这时加上声音,用“数枣”的方式来练习。
这里也分三种方式练习,由浅入深。
• 数数字。深吸一口气,憋住提着,然后开始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看你能数多少个来回。注意,必须在一口气内数,中间不可换气。
•数枣。深吸一口气,憋住提着,然后开始念: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青的多,红的少,一个枣,两个枣,三个枣,四个枣,……;十个枣,九个枣,八个枣,七个枣,……反复进行,同样要在一口气内。
• 数葫芦。深吸一口气,憋住提着,然后开始念:金葫芦,银葫芦,一口气数不了24个葫芦,一个葫芦两个葫芦三个葫芦……试试看自己一口气能数多少个葫芦。
以上方法,你可以选择一两个来练习,每天坚持,循序渐进,不要求快。此外,还可以借助仰卧起坐等锻炼方式来加强腰部肌肉,配合跑步、游泳等增大肺活量,因为腰部肌肉力量和肺活量都会影响气息和声音的力度。
第三步:练“嘿哈”
人发怒时会怒吼、大叫:“嘿,你在干吗?”这声“嘿”就是腹腔共鸣的发声方式,声音浑厚有力。练习“嘿哈”的要领在于打开口腔,放松下巴,大声发出“嘿——哈——”这两个音。
要注意的是,这两个音要用气发出,而不是用嗓子吼出来。一般20个回合为一组,你可以每天练习3~4组。长此以往,你的声音就会变得很有力量。
第四步:朗声诵读法
在练习到一定阶段后,我们就可以尝试“朗声诵读”的练声方法了。“朗声”,就是要大声地诵读出来,可以找一些诗歌、散文,或者好的演讲稿等,在完成练气练声后,试着大声朗诵,找找节奏、音调。
你也可以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听,一点点纠正不妥之处;或者找来名家的朗诵听一听,试着模仿,慢慢就会越读越有感觉,不仅能练声,还能熟读成诵,为自己的演讲积累素材,这不失为演讲者练声的好方法。
所有的练习都是为了让你找到一种发声习惯,这样演讲时你就会自然而然地使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有良好气息支撑的声音不仅好听,还更有质感,更重要的是,你讲一整天也不会觉得嗓子疼,这就是正确发音习惯带给你的礼物。
2 好声音要“听得清”
“听得清”是对演讲者语音清晰度的要求,包括三点:一是普通话尽可能标准,这样才能照顾到不同地区的观众;二是吐字要清晰;三是说话要连贯,保持内容的完整性。
对任何演讲者而言,演讲语言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再动听的声音,也要以观众听懂和理解为目标,所以听得清楚明白非常重要。
通常来说,我们听不清演讲者的声音,除去方言口音障碍外,要么是口齿发音问题,要么是语速问题,要么就是音量问题,还有一个就是情绪问题,比如太紧张,不断地带“嗯啊”“这个”“然后”等词,导致语句听起来不连贯,句意表述不清。
首先,我们来解决口齿发音问题。这个问题一般都是源于从小养成的发音习惯,很难改变,但只要你没有生理上的异常,理论上都能发出清晰标准的声音。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进行两方面的训练:一是通过做口腔操,练习绕口令,训练口腔肌肉的灵活度;二是进行普通话辨正发音训练,使普通话发音更精准。
(1)口腔操
口腔操分为唇部操和舌部操,原理是使我们发音部位的肌肉得到锻炼,提高肌肉的灵活度。
常用的唇部操有:
•咧唇:双唇闭紧,尽力前噘,然后嘴角用力向两边伸展,就像咧嘴笑一样,尽量把嘴唇肌肉拉伸开来。
•绕唇:双唇闭紧,向前噘起,然后向左或向右做360度的转圈运动。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各转10圈。
•打噗:放松唇部,嘴唇自然闭合,深吸一口气,然后用口腔缓慢将气体呼出,经过嘴唇时,引起双唇振动,直至这口气呼完。要注意的是,在噗气时,声带不要震动,只有气体与唇部作用的声音。这个动作可以有效训练气息的持久。
常用的舌部操有:
•翻舌:张开嘴巴,让舌头在口腔内左右翻身。左右各做10次,增强舌头灵活度。
•舌打响:弹动舌头发出“哒哒哒”的声音。
•卷舌:舌头尽力伸出口腔,然后朝上卷入口腔,之后伸直,再朝下卷入口腔。各做10次。
(2)绕口令
学说绕口令也是训练口腔灵活度的好方法。但练习绕口令一定要从慢到快,重点在于说清楚,不能为了追求快而说得含混不清,那样对练习无效。
绕口令的练习有很多,下面是两个能锻炼唇舌部的常用绕口令:
•锻炼唇部灵活度:巴老爷有八十八棵芭蕉树,来了八十八个把式要在巴老爷八十八棵芭蕉树下住。巴老爷拔了八十八棵芭蕉树,不让八十八个把式在八十八棵芭蕉树下住。八十八个把式烧了八十八棵芭蕉树,巴老爷在八十八棵树边哭。
•锻炼舌部顶力:门口吊刀,刀倒吊着。……(反复说)
(3)普通话辨正发音训练
除了用口腔操、绕口令来练习口腔肌肉灵活度,我们还需要针对普通话进行辨正发音训练,而绕口令同样有针对普通话声母和韵母进行辨音练习的作用。
针对双唇音b、p、m的辨音:
•八百标兵奔北坡,炮兵并排北边跑。炮兵怕把标兵碰,标兵怕碰炮兵炮。
•这就是巴巴爸爸、巴巴妈妈、巴巴祖、巴巴拉拉、巴巴利波、巴巴伯、巴巴贝尔、巴巴布莱特、巴巴布拉伯!
针对唇齿音f和h的辨音:
•红防护服红,黄防护服黄,红防护服没有黄防护服黄,黄防护服没有红防护服红。
•粉红墙上画凤凰,凤凰画在粉红墙。红凤凰、粉凤凰,红粉凤凰花凤凰。
针对卷平舌音z、c、s,zh、ch、sh的辨音:
•隔着窗户撕字纸,一撕横字纸,再撕竖字纸,横竖两次撕了四十四张湿字纸。撕字纸你就撕字纸,不是字纸你就别胡撕,乱撕撕一地纸。
•山前有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山后有四十四只石狮子;山前的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涩死了山后四十四只石狮子,山后有四十四只石狮子咬死了山前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不知是山前的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涩死了山后四十四只石狮子,还是山后的四十四只石狮子咬死了山前四十四棵死涩柿子树。
针对鼻边音n和l的辨音:
•牛牛要吃河边柳,妞妞赶牛牛不走。妞妞护柳扭牛头,牛牛扭头瞅妞妞。妞妞扭牛牛更拗,牛牛要顶小妞妞。妞妞捡起小石头,吓得牛牛扭头走。
•刘庄有个刘小柳,柳庄有个柳小妞。刘小柳放奶牛,柳小妞路边种杨柳。刘小柳的牛踩了柳小妞的柳,柳小妞的柳扎了刘小柳的牛。
针对前后鼻音n和ng的辨音:
•十字路口红绿灯,红黄绿灯分得清。红灯停,绿灯行,黄绿灯亮向左行,行停停行看灯明。
•洞庭山上一条藤,藤条顶上挂铜铃。风吹藤动铜铃鸣,风停藤定铜铃静。
绕口令还有很多,每种绕口令的功能和效用是不一样的,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练习。总的来说,经常练习口腔操和绕口令,肯定能让你的口齿更清晰。
3 好声音要“听得懂”
“听得懂”要求演讲者通过把握声音节奏等,让自己的演讲内容更易理解、更加生动。
影响“听得懂”的主要因素有两个,一个是演讲者的表达方式,另一个是普通话的发音。
(1)表达方式
表达要让人听得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断句与重音。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断句。同一个句子,从不同的地方断句,会表达出不同的意思,这也是影响表达和理解最重要的因素。
在一次大学生演讲比赛中,一个男生在讲到武汉长江大桥时说:“那一天,我终于见到了伟大的*……”
说到这里时,台下的观众都瞪大了眼睛,心里正在疑惑,他怎么见到的*?
接着,他又说:“(*)曾来过的武汉长江大桥……”这才让我们恍然大悟,明白了他要表达的意思,台下有观众笑出了声。
这样的断句就很容易造成误解。
在演讲中,除了在有标点符号的地方必须停顿,有时在没有标点符号的地方也要停顿。我们前面说过,演讲中尽量少用或不用长句,太长的句子要根据句意适当加入标点,目的就是为了换气方便。否则,即使勉强一口气说完了一个长句,最后也会变得气若游丝,影响表达的美感。
但有时我们也会遇到不太适合加标点的长句,这时就需要断句。我们一般用“/”来表示断句。比如,上文那个大学生讲的句子,我们就可以加上这样的标识:
那一天,我们终于见到了/伟大的*曾来过的/武汉长江大桥。
这个句子是个长句,我们也可以把这个长句改成短句:
那一天,我终于见到了武汉长江大桥,伟大的*曾经来过这里。
或者改成:
伟大的*曾经来过这里,武汉长江大桥,那天,我终于见到了这座大桥……
中国的语言有太多的变换方式,所以在组织演讲稿时,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语言习惯对文字进行拆解重装。只要改装后的语言不出现歧义,易表达又易理解,就符合演讲“听得懂”的要求。
其次,表达要让人听得懂,还要注意重音,就是通过重读来标识演讲中的重点内容。同一个句子,重音位置不同,表达的意思也会不同。比如:
我听说过你的故事。(重音在“我”,强调是我不是别人。)
我听说过你的故事。(重音在“听说过”,强调只是“听说过”,表达一种对真实情况不甚了解的意思。)
我听说过你的故事。(重音在“你”,强调只知道你的故事,不知道别人的故事。)
所以,演讲者要想强调重点,可以用重读的方式来表现,以提请观众注意,帮助观众理解。
一般来说,演讲中重音的位置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演讲稿中出现的数字一般都要重读,如:
火神山医院要进行屋面加固改造,作业面达到2.9万平方米,焊点有1800多个,必须制订详细的消防安保方案。
这是一位消防员的演讲稿。其中的数据重读,就是为了强调消防安保的难度和责任的重大。这显然对突出演讲主题很重要。
再比如,演讲稿中的序数词一般也要重读。如:
我没有丝毫犹豫,第一时间向支队递交了请战书。
在这句话中,重音就在“丝毫”和“第一”两个词上。“丝毫”体现的是一个人做出决定时的心理状态,“第一”体现的是人物做出决定的速度,这些都表示了一个人在面对重大问题时的精神境界。而人物的精神境界就是演讲的主题和目的,讲某个故事,就是为了体现某种精神,所以在每个细节表达上就通过重音把重要内容表达出来。
断句和重音都是建立在演讲意义表达基础上的,需要演讲者对演讲内容和表达重点有清晰的把握,这样才能更好地画出断句和重音,借助断句和重音让我们的声音更有力量,意思表达得更准确,情绪更突出。因此,断句和重音是演讲者必须掌握的声音表达技巧。
(2)普通话发音
除了口齿不清会造成观众理解障碍,还有一个重要的障碍就是演讲者的普通话发音问题。
有很多人问我,普通话不好,能演讲吗?也有很多人觉得自己普通话说得不好,所以不敢演讲,我觉得这是个普遍性问题,值得探讨。
有一次,武汉市汉阳区一位社区工作者要参加区里的演讲比赛,由我来为他做演讲辅导。
这位社区工作者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平时都用汉阳方言与群众交流。这次演讲比赛中的观众既有社区居民,也有区政府的领导,领导提倡用普通话演讲,这可把他难住了。因为他的普通话不好,用普通话演讲,自己都觉得别扭。
我让他用普通话讲给我听听,果然,不仅有发音问题,更严重的是他非常紧张,演讲就像小学生读课文,完全没有了一个演讲者的风度和语言魅力。
接着,我又让他试试用汉阳方言演讲,这次他的状态截然不同,一切驾轻就熟,眼神灵动,语言生动,手势动作自然协调,整个演讲充满了魅力。
于是,我建议他,如果台下观众都是本地人,可以考虑用方言演讲;如果有普通话的硬性要求,就从方言演讲中找感觉,像讲方言一样进行普通话的演讲练习。
这个案例让我对演讲语音标准有了更多思考。语言本就是一种沟通和交流的工具,不同地域的人有属于自己的地区方言,并且有些人不擅长说普通话。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没必要硬性要求自己用普通话来演讲。只要能让观众听懂,能够传达出自己的思想,方言和普通话都可以成为你在演讲时使用的语言,你也同样能给观众留下好的印象,获得他们的信任。
语速:具有音乐般的美感
大家都知道,在高速路上很容易出事故,为什么?因为缺少起伏变化,司机很容易犯困。同样,任何一场演讲,如果你的声音一成不变,没有情绪变化、没有语速变化、没有音调的起伏、没有节奏的掌控,那就会像一潭死水一样,你怎么指望听众能对你的演讲产生兴趣呢?
声音的变化,尤其是语速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听众的选择。在演讲时,善于运用语速的变化来呈现你所表达的内容,一定会比那种以同样的声音模式来演讲的效果更好,因为同样的声音模式所传递出来的信息就是:演讲中没有哪部分比其他部分更重要。这样的演讲只能沉重而缓慢地前行,直到终点,其所引起的生理效果就是催眠,让听众进入睡眠状态。我想,这一定不是你想看到的演讲效果吧?
那么,在演讲时,我们到底该怎样把控声音的变化,尤其是语速的变化呢?
说起来也不难,最基本的一个标准就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要让听众“听得懂”,毕竟我们说话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让人能听懂!具体来说,就是在让听众“听得懂”的前提下,努力做到快慢结合,节奏恰当,因为演讲是最忌讳匀速的。我们在听演讲时,经常会评价某人讲话声音太“平”了,没有起伏变化,说的人都快睡着了。这个“平”表现在语速上,就是匀速的意思。演讲就像开车,演讲者就是司机,听众是跟着演讲者的脚步在路上跑,所以你要带好节奏。有的路跑快点,可以振奋精神;有的路要慢下来,好欣赏景色;有的路甚至要停一下,好仔细回味。这样,观众才会愿意一直跟着你跑,觉得这个旅程充满了乐趣和惊喜,自然不会觉得乏和困了。
那么,到底什么路该快,什么路该慢呢?这就需要演讲者来把握和判断了。一般来说,这需要根据演讲内容来确定,“景色”美的地方,你就把“车”开慢点;“景色”一般的地方,你就适当开快点;有标志性“景色”的地方,你甚至可以停下来拍个照。这就是标准。
对应到演讲上,控制语速就是重要的内容说慢点,一般性或不重要的内容说快点,画龙点睛的话要更慢一点,甚至可以停顿一下,给听众以回味的空间。
如果你仍然判断不好,那我就为你提供一个更细致的标准。
1 需要“加速”的地方
一般来说,较快的语速可以给人激动、兴奋之感,它可以用在下面一些内容上:
首先,客观性陈述或描述性语言。比如:
从1985年我们公司成立,到1990年我们的产品获得市场的认可,再到2000年公司大规模扩张,一直到2010年,我们公司终于上市……
这段话是对整个事件的推进过程的描述,是一种客观陈述性的语言。这种内容就像电影快进镜头一样,语速可以稍快一点,以增强节奏感,给人一种振奋的感觉。
其次,比较紧张和关键的情节,或有矛盾冲突的地方。比如:
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一把抓住嫌疑人手中的短刀,紧紧地攥住,鲜血从手指缝中渗出……
这就是故事中非常紧张的时刻,以较快的语速推进,可以把现场的氛围带动起来,让故事情节显得更加生动和真实。
最后,在排比句式中。比如,在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中,有这样一段排比句:
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我怀着这种信念回到南方。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从绝望之岭劈出一块希望之石。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把这个国家刺耳的争吵声,改变成为一支洋溢手足之情的优美交响曲。有了这个信念,我们将能一起工作,一起祈祷,一起斗争,一起坐牢,一起维护自由;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
在演讲中,排比句式一般属于情感上的高潮部分,在情绪上很容易使人兴奋和激动,这时语速就要加快。
2 需要“减速”的地方
演讲中语速的快和慢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知道了要加速的地方,自然还要知道该减速的地方。那么,什么地方需要慢下来呢?
首先,排比句式开始前和结束后的语句一定是慢速的。
以上面“我有一个梦想”中这段话来说,三个“有了这个信念”的排比句,语速一定是越来越快的,但是开头的两句“这就是我们的希望。我怀着这种信念回到南方”,以及最后一句“因为我们知道,终有一天,我们是会自由的”语速就要放慢。
你只有把开头的两句先慢下来,后面的速度才能快起来,从而形成一种蓄势待发、一步步走向顶峰的节奏。而最后一句不仅要慢速,还要加大语言的力度,以示强调,因为这句话是演讲内容中最关键的一句,是我们要停下来拍照的“景点”,是演讲里的“金句”。
其次,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一般是慢速的。比如下面这句总结性的话:
如果你感受到自己内心深处的梦想,不要放弃,马上行动起来,多尝试,在一次次的磨炼中让自己逐渐强大。当梦想靠近的那一刻,你一定会牢牢抓住它。
再比如:“说时迟那时快,只见他一把抓住嫌疑人手中的短刀,紧紧地攥住,鲜血从手中渗出……”在紧张的情节过后,最后一句“鲜血从手指缝中渗出”就应该用慢速来表达,因为这是一种细节的描述,是人物精神的体现,也是打动人心的关键。用缓慢的语速说出来,可以给人留下体会和想象的空间。
最后,演讲中的“金句”,故事后面的道理,都是慢速的。比如: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靠的不仅仅是机遇,更多的是勤奋和坚守。
这种画龙点睛的句子都要重点强调,所以也要用慢速来说,目的是引起听众的思考。
总而言之,语速的快与慢一定是相辅相成的,想要跑得快,就不能忽视“助跑”这个过程。在“助跑”时,你可能还要往后退退,把姿势摆好,把速度降到最低,这样才能慢慢加速到最高点来临的那一刻,点燃观众的情绪。最后在速度的最高点戛然而止,让语速慢下来,使“金句”如流水般慢慢渗入人心,让观众如同欣赏优美的音乐一样去细细品味和体会,这样才会给观众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情绪:恰当控制,自然展现
在演讲中,强烈的情绪爆发可以唤醒观众的情感,演讲者的热情也可以点燃观众的热情。只要演讲者在演讲当中有足够的情绪爆发,就能让观众用同样热烈的情感进行回应。
有一次,我担任某演讲大赛的评委。在参赛者中有一位维和警察,在演讲中,他讲述了自己的一段故事。他说,当他在国外执行任务时,父亲患了病,等他回来时,父亲已经病得认不出他了。讲到这一刻的时候,这个高大的男人哽咽了,泪水流了出来,他甚至沉默了几秒,控制了一下情绪,才接着讲下去。这时,台下响起雷鸣般的掌声……
最后,这个维和警察拿到了这场比赛的冠军。
我们每次演讲的内容可能不同,我们也不能总是对自己的演讲内容充满热情,但是,情感和专注是我们最能感染观众的工具。其中,情绪又会影响到我们的声音表达。演讲声音要有起伏,这个“起伏”就是我们常说的“抑扬顿挫”,其实就是情绪在声音中的体现和表达。
大家可能看过这样一种演讲,演讲者在讲一个很感人的故事,结果讲到关键之处时,演讲者实在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当场哭了起来,甚至哭到讲不出话来,演讲也无法继续进行。
你认为这样的演讲是成功的吗?
人在悲伤的时候、感动的时候,可能都会有比较强烈的情感流露出来,这也是人性的展现,你不让人哭、不让人笑,那是不尊重人性的。那么,当演讲中出现情绪问题时,我们怎样把握和表现,才能让情绪的表达给我们的演讲加分呢?
在我看来,演讲者要从下面两个方面来把控自己的情绪。
1 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
在一次创业路演会上,我看到一位女士。她在介绍自己创立的“妈妈俱乐部”时,谈到了自己因为要照顾年幼的孩子,不得不辞去心爱的工作,成为全职妈妈。而在家带孩子时,经常不被丈夫理解……
这时,她就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了,开始哭起来,甚至哽咽到不能正常讲话,声音也变得尖利而走样,下面的观众几乎听不清她讲话的内容了。
这样的演讲就不太好,演讲者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必然会影响演讲效果。
所以,我们在演讲时一定要把握好情绪流露的“度”,那就是:悲伤的时候,你可以流泪,甚至可以有短暂的停顿来调整自己的情绪,但不能让情绪影响你的表达,不能在舞台上宣泄情绪,不能影响演讲的正常进行。这是情绪控制的底线。
不管是哭还是笑,都是一种情绪的表达,真正好的演讲,一定是你不笑,观众笑了;你没哭,观众哭了。更甚者,可能是你哭了,观众笑了;或者你笑了,而观众哭了。所以有人说,喜剧的背后其实是眼泪。越是悲伤的事情,你用淡定的方式表达出来,观众越能感受到这背后深深的忧伤。
2 学会用声音表达情绪
前文我们说控制情绪,是指在演讲时情绪的表达要克制,不可以夸张;但又要呈现情绪,不能完全没有。适当地表现出情绪,是增加演讲感染力的重要手段。
情绪也会改变一个人的声音,比如当你笑着说话时,声音就带着甜丝丝的味道,声音中也会传递出美好的心情,让人感到愉悦。所以,有经验的主持人站在舞台上时,都会带着亲切的微笑,这不仅是为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也是为了呈现出美好的声音。
在演讲中,我们的表情和动作始终都要跟随着演讲内容走,情绪也是随着内容产生的。在演讲里,最佳的情绪表达方式就是把情绪揉进声音里,用声音的高低、快慢、轻重来体现情绪。
比如,有时我们感觉悲伤,声音就会低沉下来;有时很开心,声音就会上扬;有时很感动,声音就会悠长而深邃……这与我们平时说话是一样的。发怒的时候,自然就会高声;平静的时候,声音自然就会舒缓;开心的时候,声音就会跳跃;悲伤的时候,声音自然就会低沉。这不是演出来的,而是人的一种最真实、最自然的状态。
有一次,我到一个单位去给几个演讲选手做辅导。其中有个女孩,她演讲时声音很平,整个演讲也看不出感情的起伏和变化。讲完以后,我问她的感受,她可能也觉得自己讲得不好,就一直抱怨说:“老师,我本来就不会表演,像别人那种抑扬顿挫的声音,我搞不来!”
我没说什么,只让她再看看其他选手的演讲。结果有一个女选手,讲了自己的一次到福利院的慰问经历,她谈到了一个小男孩,说她每次去探望男孩时,都会带很多玩具,因为这个男孩和她的儿子一样大。说着说着,她的眼泪就出来了。她说做了母亲之后,才理解孩子对妈妈的需要和依恋。她的演讲也感动了在场所有人。
演讲不是表演,演讲中声音的抑扬顿挫也并非刻意,只要我们的演讲内容是真实的,演讲中的情绪呈现就是真实的,这种真实的情绪自然会带来声音的抑扬顿挫。这种真实的感受和声音,就是我们在演讲中所追求的效果。
所以,不要说自己不会表演、不会抑扬顿挫。如果你不会,只能说明你的演讲内容不是真实的,或者它并没有真正打动你。
那么,到底怎样才是抑扬顿挫呢?是像小学生读课文那样吗?
当然不是。在这一点上,我们还要结合之前讲过的“重音”“语速”“停顿”等综合考量。在我们觉得重要的地方,自然就会重读;在我们情绪激动时,声音自然就会变高;在我们感到悲伤时,语速自然就会放缓,声音会低沉。这就是自然的抑扬顿挫,而不是假装或模仿的,所有的声音变化都应该根据内容变化而来,声音的起伏也来源于你真实的情感体验,来源于你对内容的共情,这也是从源头解决情绪和声音表现力的根本方法。
表情:让情感表达更到位
在演讲的时候,从你一上台,观众就开始注意你的表情了,因为表情代表着你当时的态度、情绪和感受,观众也会由此判断你讲的内容是否出自本心,是否真实。
比如,你走上台后,开场就对大家说:“很高兴见到大家……”可脸上却一点也没有高兴的样子,甚至绷着脸,你觉得观众会认为你真的高兴吗?而如果一开始你就没能让观众信任你,那么接下来他们又怎么会相信你在演讲中所讲的话呢?
再比如,你作为公司领导在年会上发言,你对着你的团队说:“我为你们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和自豪!”如果说这句话时你的脸上带着肯定的微笑,眼睛里闪着光芒,你的团队肯定倍受鼓舞;但如果你的表情如一潭死水,眼神空洞无物,那么肯定无法感染团队成员,哪怕你夸奖了他们。
由此可见,面部表情在演讲中的作用很重要。不管你的演讲内容是什么,表情不到位,演讲效果就会受到影响。
在演讲时,表情主要包括脸部的表情和眼神的运用。接下来,我们就分别分析一下。
1 微笑是最美丽的面部表情
如果说有一种表情是人最美的样子,那一定是微笑。声未启,笑先行,在开口说话之前,先绽放你善意的笑容,这是每个演讲者都应该掌握的技巧。从本质上说,演讲也是一种服务,需要观众付出时间成本和情感成本。而作为交换,你要为观众提供有价值的内容和良好的观感体验。所以,微笑是演讲者必备的一种面部表情。
微笑也是一种缓解紧张情绪的有效方式。不管是初上舞台的新手,还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对每一位演讲者来说,演讲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在众目睽睽之下,谁都会有压力。这时,微笑就是缓解压力、消除紧张的最好方式。
上台后的前3秒,先不说话,微笑着环视一周,对远处的朋友招招手,对近处熟悉的朋友点点头,展示你最富魅力的笑容,然后再开始讲话。这是演讲“老江湖”最喜欢用的开场方式。这种姿态给观众的感觉就是:“哇,台上的那个人看起来好淡定、好从容啊!”有一种这里是我的主场,一切尽在我掌握的霸气。
既然微笑这么重要,我们该怎样练习呢?怎样才能让自己在演讲时呈现出来的微笑自然、亲切,又不失礼貌呢?
我们知道,任何表情的变化都来源于情感的刺激,微笑也不例外。当你的某些感受是真实的,你的笑容就是真实的。为什么好的演员总能把角色的情感表现得那么真实?原因就在于“投入”,也叫“进入角色”。演员已经不是他自己了,而是角色中的那个人,他完全进入另一个场景中,去体会在那种情感刺激下一个人的真实反应。这也是处于表演状态中的人,当表演结束后仍然无法从角色中走出来,还需要时间去缓冲的原因。
所以,要训练我们在演讲时的微笑,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情景想象。
练习微笑不是刻板地练习嘴唇的开合、肌肉的状态等。微笑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每个人都有专属自己的最美的笑容。所以,经常想想开心的事,想想他人回报给你的善意,听听美好的音乐……这些真实的情感刺激会给你带来真实的情感体验,这时的笑容也最为真实。而当你抱着这样的心态面对演讲、面对观众时,你的笑容也一定是最真实的。
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演讲或讲话,比如参加葬礼、进行救灾动员等,你就要收起自己的微笑了,因为这些场合的气氛是沉痛的、悲伤的,微笑会很不合时宜。
2 眼神是最真实的情感渠道
眼睛是人身上最有魅力的感官,眼神也是最能体现一个人情感的渠道。不管一个人是惊讶、发怒,还是开心、慌张,也不管他如何通过动作、行为掩饰自己的情感,眼神都是骗不了人的。
基于此,我们在演讲时可以用眼神来传达情绪,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根据我的经验,我认为演讲者需要在演讲中掌握四种眼神的使用方法。
(1)虚视
所谓虚视,就是演讲者“假装”看向观众,其实并不是真的看到。
一些演员在表演时,经常会用到虚视。比如前方设定的是一座大山,那么你就要假装看见了大山,根据剧情需要进行相应的表演。
朗诵者在表演朗诵时,也常常需要用到虚视。比如出现景色描写的时候,朗诵者就要假装沉浸在诗歌的意象中,他的眼中就要有内容,仿佛看见了那些美景。
(2)平视
平视是演讲中最常用的一种眼神。这个眼神解决的是当演讲者站在舞台上时,眼睛到底该看向哪里的问题。
一般来说,在你站到演讲台上后,眼睛应看向观众席正后方最后一排观众头顶上方10厘米处,这个位置对演讲者来说就是平视的状态。
平视是虚视的一种,有“虚”就有“实”,虚视是假看,实视肯定就要真看,能看到每一位观众,看到他们的眼睛。但是,演讲者又不可能去看每一位观众,而且也应尽量避免与观众有实际的眼神碰撞和交流,这样可以防止因为观众的眼神变化而让自己受到影响。说白了,就是避免自己走神。而使用虚视的方法,就能让演讲者很好地照顾观众的情绪,同时又能专注于自己的表达。
(3)环视
环视是一种借助头部摆动来完成的眼部动作,动作要点是你在演讲时要在适当的时间环视一周,从左看到右或者从右看到左。
这个动作一般用于在开场跟观众打招呼时,或者在演讲过程中需要跟观众进行互动交流时,比如向观众提问、发出倡议、强调重要性、表达强烈意愿等等。
在环视时,你的眼睛可以看向观众,也可以看向观众的额头及以上部位。头扭到左边,就与左侧的观众交流;头扭到右边,就与右侧的观众交流,并且注意在每个方位都稍微停顿一下,说完一两句话再换方位。
在环视时,你还可以结合一些手势动作,来表示强调或其他含义。
(4)点视
点视是一种与环视相对的眼部动作,环视兼顾大众,点视则针对个别人。简而言之,就是在观众席中选择一个人,将目光聚焦在这个人身上,与这个人进行短暂的视觉交流。
这个动作一般是有舞台经验的演讲者常用的方法,他会在观众中寻找到一个听得认真、有积极反馈和表达赞同的人,通过与对方的短暂对视和交流,来鼓舞自己,获得自信。
演讲不是表演,演讲具有灵活机动性,演讲者必须要通过观众的反馈来及时调整自己的演讲方式和策略,而演讲者的信心也一定来源于观众的肯定。在观众席中寻找支持者,是获得信心、振奋自我的最好方式。我之所以说这种方式是有演讲经验的人用的,是因为初次登台的演讲者通常都很紧张,这时与观众进行眼神碰撞,很容易出现思路被打断、忘词等情况。所以,我们一定要在对舞台有一定适应能力后再去尝试使用。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过:“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上也没有两双完全相同的眼睛。如果我们刻意模仿在电视中看到的演讲者各种好看的、深情的眼神,可能就会变味。眼神是独一无二的,它反映了我们的内心世界,要想让眼睛灵动有神采,我们也可以通过日常训练来达到。
比如,你可以试试下面这个小方法:随机播放流行歌曲,然后对着镜子,根据歌曲的情感变化练习眼神变化,悲伤的、快乐的、坚定的、喜悦的、愤怒的……不同的情绪配合不同的眼神。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自己的眼神也能变得灵动、传神。
心态:甩掉紧张,轻松上场
著名演员陈坤曾受邀参加央视综艺节目《开讲啦》,他的演讲题目是“人生路,莫慌张”,这也是陈坤首次在电视上演讲。
录制前,陈坤一直跟编导说自己特别紧张。编导以为他只是谦虚,结果陈坤上场后真的非常紧张,甚至直接把演讲题目说成了“人生路,莫紧张”。他在开场白中还描述了自己的这种紧张状态:
“同学们好,上台之前我非常紧张,特别紧张,我一直跟周边朋友说,你别跟我说话,我紧张。他们没有一个人相信,他们觉得我演了很多戏了,见到每个场合的时候,应该是很淡然的,实际上我真的紧张……”
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说:“世界上只有两种演讲者,一种是特别紧张的,另一种是假装不紧张的。”陈坤拍过很多戏,在舞台上摸爬滚打许多年,是个非常有经验的演员,按理说应该不会再紧张。但当他要演讲时,仍然非常紧张。可见,紧张是每个演讲者都会面临的难题。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人们在演讲时感到紧张,其实是有“根”可循的,这个“根”就来自我们的DNA。
据说,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由于担心自己被孤立、被遗弃后会死亡,所以对被孤立、被遗弃感到异常恐惧。久而久之,人类基因中就留下了这种记忆,一旦遇到被众人孤立,就会感到害怕。
而当我们面对众人演讲的时候,同样的场景激发了我们的基因记忆,使我们感觉自己正在被众人孤立。于是,害怕的情绪就会产生。这是基因导致的必然反应,任何人都逃不掉。
知道了这个原理,我们就明白了当众讲话紧张的必然性。有的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有的人在演讲时看起来一副轻松自如的样子,一点儿都不紧张呢?”我只能告诉你,他不是不紧张,只是“看起来”不紧张而已,说不定他当时也正心跳加速,腿在裤子里抖呢!我们有很多方法可以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紧张,时间长了,你就会从“假的”不紧张变成“真的”不紧张了。
一般来说,如果上台前紧张,你可以做做深呼吸,或者转移一下注意力等,通常都能让自己放松下来。但如果上台后紧张,就真的需要一点办法了,否则你可能无法正常开场。
有很多演讲者在台下时很紧张,但真的上台讲一会儿之后,就没那么紧张了,而且越讲越好。这种情况很普遍,原因就在于你迅速地接受并适应了这个新的环境。这个过程需要1~2分钟,如果我们能够顺利地开好场,接下去的事情就会越来越简单。这也告诉我们,演讲开好场很重要,它奠定了整个演讲的基础。开场顺利的话,接下来你就会对自己要讲的内容更加充满信心,控场能力也会随之增加。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顺利开场呢?我给大家提供一些办法,可以让你在开场时看上去不那么紧张。
1 控制语速
关于语速的问题,我在前文已经有详细的论述,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开场的语速。相对于演讲后面的内容,开场的语速要更慢一些。
这样做的目的,一是可以让我们把信息更好地传达给观众,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我们的语言;二是可以缓解我们的紧张情绪,让我们看上去更加淡定从容。
我们知道,人在紧张时,说话速度很容易加快,这时就容易出现语无伦次的现象,因为人的思维跟不上语速。演讲也是如此,降低语速,能让我们的思维与语速尽量保持平衡,这样不仅能让我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减少错误,更重要的是,能让我们看起来不那么紧张,从而更好地控制演讲气氛。
2 控制眼神
关于演讲时我们应该看向哪里,前文我们也详细讲过了,这里我说的“眼神”代表的是注意力。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明明想着要去做某件事,突然半路被人打断,导致自己走神了,等回过神来,竟然忘了自己刚刚要去做什么。
演讲也会出现这种情况。尤其对缺乏经验、容易紧张的演讲者来说,如果你看向观众,或者与某个观众对视后,很可能思路会被打断、出现忘词等情况。
为避免这种情况出现,在开场时,我们的眼神不要直接看向观众,可以看向前方某个静止的物体,以确保演讲思路不受干扰。
当然,如果你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紧张情绪,也可以与观众进行眼神交流,尤其是与那些态度积极、认真听讲的观众,他们的认可会让你更有信心。
另外还要注意,在演讲过程中,有些人的眼神会不断地上下左右游移,这样很不好。演讲时,眼神的稳定性很重要,眼神稳定了,你的注意力才会稳定。所以,演讲过程中不要左顾右盼,要让自己的眼神保持相对的稳定。眼神定了,心神才能定。
3 控制声音
如果你与小孩子相处过,肯定会有这样的发现,当小孩子紧张时,他的说话声音就会很小。
我们大人也一样,尤其在演讲时。所以,为了让自己看起来不那么紧张,我们就要刻意提高一下音量,这也是增加气势和自信的一种方法。
当然,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提高音量也要有度,不是越大越好。同时,我们还要注意控制声音的稳定性,避免因为紧张而出现声音抖动或变音。这就需要我们平时加强声音的训练。关于练声的方法,我在前文有详细的介绍,大家可以借鉴。
4 使用手势
演讲开场时,适当使用手势也能缓解紧张情绪,而且能让演讲效果更生动。如果一个人站在台上演讲,从头到尾都不动,就会显得很僵硬,这也是紧张的一种表现。
所以,我们不妨配合演讲内容设计一些恰到好处的手势,以辅助我们的演讲。
实际上,手势的作用不只是帮助观众理解我们演讲的内容,更多的是增加演讲者的信心。当你做出开放性的手势时,你的内心也是开放的;当你做出笃定的手势时,你的心态也是笃定的。
当然,我们也不要为了缓解紧张而不停地使用手势,恰到好处才是王道。
以上就是我们在演讲舞台上甩掉紧张、轻松开场的主要方法,运用这些方法,至少会使我们看起来不那么紧张。而做得多了,“假”的不紧张也会逐渐变成“真”的不紧张,我们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控场:忘词时的应对方法
演讲中出现的最“恐怖”的状况,莫过于忘词了,也就是讲着讲着忽然“断片儿”了,大脑一片空白。对站在舞台上的人来说,不管你是著名的演讲“大咖”,还是主持人、歌手,甚至是某些重要人物,在演讲时都有可能出现忘词的状况。
明明之前已经做了所有的准备工作:思路、提纲、故事、诗一般动人的词语和句子……都是为了能在舞台上展示出我们的才学,表达我们的思想,结果正式开讲后却忘记了,这多么尴尬!
那么,忘词后有没有应对方法呢?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一下演讲时容易忘词的原因。你为什么会忘词?是本来就记得不熟,还是因为过于紧张、大脑短路了呢?
以我个人的经验,演讲忘词主要有下面两个原因。
1 对演讲稿不熟悉
这个不难理解,如果你对演讲准备不充分,不熟悉演讲稿,在演讲时确实容易忘词。所以,如果你很重视某次演讲,就一定要提前做好充分准确,熟记演讲内容。
但是,这里面还有一种情况,有的人一旦忘词,就认为是自己对演讲稿不熟悉导致的,其实不然,有时问题恰恰出在你的演讲稿上。比如,你的演讲稿书面语太多、数据太多、长句太多、专业术语太多,都可能导致读起来费劲。如果你读的时候就已经感到费劲了,再脱稿讲出来,困难可想而知。
在这种情况下,你就要适当修改一下演讲稿,对一些很饶舌的词语、过于书面化的语言等进行修改和替换;对不易记忆的数据和专有名词等进行适当的删减,对长句子进行改短处理等。这样一来,演讲稿的难度降低了,你记起来就会容易很多。
2 记熟了演讲稿,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忘词
这种情况在演讲中最常见,可以这样说,无论多么有经验的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几乎都经历过这一意外状况。
明明演讲稿记熟了,却因为一些其他的原因,导致大脑暂时出现空白,这有内在的原因,也有外在的原因。内在原因一般是演讲时过于紧张;外在原因则是外部环境导致你的思维中断,比如,当你看向某个观众时,他本来低着头,但突然抬头了,并与你视线相碰,这时就可能让你的大脑突然短路。另外,话筒突然没声音了、PPT突然黑屏了、现场突然有异响等等,都有可能打断你的思维。
简而言之,这就是个思维中断的问题。当这种情况真的发生时,你的心态往往比思维更重要。如果处理不好,可能就真的会冷场,让自己和观众都尴尬。但其实事情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糟糕,台下的观众通常也都是很善解人意的。
这时我们要特别注意一点,就是不要道歉。因为不道歉,你还能想办法圆过去,而一旦道歉,问题就定论了。况且观众是来听你演讲的,不是来听你道歉的,道歉不会起任何好的作用,反而坐实了你的慌张。
当然,遇到这种情况时,我们也不能站在原地一直想词,通常的处理方法就是:马上连接思维,找到连接的断点。
(1)总结或强调前面的内容
一旦想不起来后面的词了,就马上用自己的话简单总结一下前面讲过的内容或观点,帮自己争取时间,回忆一下接下来要讲的内容。比如:“朋友们,在讲解下一部分内容前,我们先回顾一下刚才提到的两点内容,分别是……”
或者是强调一下前面讲的某些重点内容,既能增强观众的记忆,又能为自己赢得时间。比如:“在此我还要再强调一下刚刚我讲的内容,这部分很重要,我们要高度重视……”
如果在这期间你回忆起后面的内容了,那么在总结或强调后,可以继续讲后面的内容;如果还是没回忆起来,那就用下面这个办法。
(2)即兴往下演讲
这个方法就是你面不改色心不跳地即兴往下“编”,进行即兴演讲。
我们知道,每个演讲都有各自的主题。你虽然把演讲词忘了,但主题肯定不会忘,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围绕主题,即兴地谈一下你对主题的理解,通过这个主题联想到自己写演讲稿时所拟定的思路。这其实也是为了争取时间,帮我们尽快找到断点。
如果仍然记不起来,那就干脆越过这一段,继续下一个段落的演讲。也就是说,把忘记的这部分暂且忽略掉,从你能记起的地方继续讲。因为在很多时候,我们忘记的只是演讲词中的一小部分或一小段,不会忘记全部内容,这时就直接从你记得最清楚的那一段接着讲,并不会太影响整体效果。
说到这里,大家会发现,所谓解决演讲忘词的根本方法,其实就是提高我们的即兴演讲能力。因此,此时的心态很重要,只要你的心态不垮掉,就永远有挽救的方法。观众手里没有演讲稿,你讲什么,演讲稿就是什么,这也是我经常说的“演讲无定稿”的含义所在。
这也提醒我们,任何演讲者在演讲之前,都必须有心理准备,时刻准备着应对演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一个优秀的演讲者,不是站在演讲台上一字不差地把稿子生动地背下来,而是能够依照自己的既定演讲框架和思路,把自己想要表达的观点表达出来。不管你是不是用了演讲稿中的语言,只要意思不变,中心不变,主题不变,就是成功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