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人物事迹,工匠精神模范人物事迹心得

首页 > 大全 > 作者:YD1662023-06-01 04:25:01

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人物事迹,工匠精神模范人物事迹心得(1)

2022年4月,**在致首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的贺信中强调:“技术工人队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

翻开新中国的历史,无数技术工人秉承和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技能报国的匠心在平凡岗位默默奉献,甘当社会主义建设的“螺丝钉”,涌现出大批让人耳熟能详的优秀人物,其中被*誉为“青年的榜样”的王崇伦就是最具代表的一位。

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人物事迹,工匠精神模范人物事迹心得(2)

走在时间的前面

1927年,王崇伦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1年,迫于生计,年仅14岁的王崇伦便到日本人开办的鞍山满洲神钢厂做苦工,其间饱受日本人的欺凌与压迫,也亲眼目睹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管制下工厂的贪腐堕落。东北全境解放后,王崇伦得以进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鞍钢轧辊厂,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王崇伦亲身经历了从旧社会到新社会的天翻地覆的巨变,他进入鞍钢后,怀着强烈的报恩思想忘我劳动、积极向上,不久便光荣地成为鞍钢解放后第一批入团的青年职工。此后,因工作需要,王崇伦被调至鞍钢机修总厂四机修厂工具车间,走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1952年,王崇伦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培养下,王崇伦的思想境界得到大幅提升,开始把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青春的志向,变成攻克技术难关的实际行动。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王崇伦所在的工具车间承担了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加工飞机副油箱拉杆的特殊任务。这项十万火急的任务,如果还是沿用传统技术开展,远远无法满足志愿军空军的战斗需求。对此,王崇伦设计并制造出利用刨床加工拉杆的特殊卡具,比开始用铣床加工提高工效24倍,而且全部达到一级品,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战争。此后,他又相继革新成功多种工具,成为全厂有名的技术革新闯将。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国民经济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鞍钢生产建设也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时间。这时,鞍钢矿山生产一线告急,大批凿岩机因缺少备件卡动器而被迫停止作业。当时,王崇伦所在的车间担负着为各矿山加工凿岩机零件的任务,车间用六台车床、五台铣床加工凿岩机零件,每天能出半成品几十件,但到第三道工序——插刨组进行内圆加工时,只有一台插床能用,每天只能完成四五件,所以大批半成品积压在插刨组。这样,车间就无法按时完成生产计划。

作为工具车间插刨组组长的王崇伦,经过半个多月的苦心钻研,终于创造出一个“万能工具胎”,在刨床上安装这个工具胎后,刨床不仅能刨平面,而且能刨圆和刨内齿轮,大大突破了原有的生产指标。过去刨一个内齿螺母要用30分钟,现在只用5分钟,效率直接提高6倍,且全是一级品。原来该车间的生产定额是每月190台,使用“万能工具胎”后每月完成1200余台,一个月能完成六个月的任务。同时,王崇伦又虚心学习锦西化工厂工人韦玉玺的先进经验,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大大缩短辅助时间,极大提升了工作效率。一系列努力,使工具车间的生产满足了鞍钢整体建设的需求。根据记载,王崇伦在1953年7月中旬便完成了当年生产任务,9月末完成了1954年全年生产任务。

1953年12月,在鞍钢基本建设“三大工程”开工之际,《人民日报》公开发表作家魏巍写给王崇伦的长信:《走在时间的前面——给工人王崇伦同志的信》。在信中,魏巍生动地描述王崇伦:“您就像一颗宣布大进攻战役开始的信号弹一样,带着迷人的色彩冲上了天空,它将怎样地吸引着万千忠于祖国的人们,不惜一切地赶上前去,扑上前去呵。”魏巍还写道:“社会主义的实现,是可以早些,也可以晚些的。因为社会主义并没有被藏到什么神秘的地方,他就住在我们的手上。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很自觉,都用他全部生命的力量来创造,那么他就会来得早些;而如果我们中间,想让别人把自己‘带’到社会主义去的人还很多,想随大流‘流’到社会主义去的人还很多,自私自利的人还很多,害怕走到时间前面去的人还很多,那么,这个美丽的时间,是会到来得晚些的。”最后,魏巍突出强调王崇伦“摆脱了时常捉弄我们的恼人的时间,勇敢地出色地走到了时间的前面”。

一时间,全国各地都在传颂魏巍的这封公开信,王崇伦以“走在时间前面的人”誉满中外,开始被千家万户所熟知,激励着无数青年投入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大潮中。这一年,王崇伦只有26岁。

1954年4月,共青团中央在北京专门组织了一次首都青年工人、劳动模范与王崇伦的见面会,王崇伦现场介绍了研究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经过。胡耀邦在大会上作了题为《人人都可以做一个先进工作者》的讲话,号召青年工人向王崇伦学习,把自己锻炼成为一个走在时间前面的人,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更大贡献。胡耀邦勉励青年工人们说,只要能“下定决心,打倒困难,想尽办法,虚心学习”,就能由一个普通工人变为先进生产者。

技术革新的旗手

王崇伦创造的“万能工具胎”,不但扩大了机床使用范围,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推动了群众性技术革新运动的开展,成为技术革新运动中的一名典范。

王崇伦工作的鞍钢机械总厂,率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习王崇伦革新精神活动,全厂职工总计提出合理化建议380余件,其中有80余件被采纳并实施成功。鞍山钢铁公司还专门开办王崇伦先进生产者学校,邀请王崇伦担任教师,以短期集中学习的方式,将王崇伦的生产革新精神和具体经验迅速地通过学员传达到工人中去,成为推动企业生产的一股力量。

与此同时,全国各地陆续开展学习王崇伦活动,号召广大职工积极学习王崇伦立足岗位,不断进行技术革新促进生产的精神。1954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印发《关于学习王崇伦首创精神的通报》,要求所属企业组织全体职工学习并推广王崇伦的首创精神和先进事迹,明确要认真学习王崇伦重视产品质量的全面观点、认真遵守操作规程和注意设备维护检修等具体细节。1954年5月,中共武汉市委员会发布《关于学习王崇伦首创精神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指示》,在全市各工厂号召学习王崇伦首创精神开展技术革新运动。

1954年2月,《人民日报》发表社论《发扬王崇伦的工作精神提前完成国家计划》,号召广大职工向王崇伦学习,“学习王崇伦的劳动态度,学习他对待国家计划的主人翁的责任心;学习王崇伦注意掌握技术、不断钻研技术和改进技术的精神;学习王崇伦虚心向别人学习和积极帮助别人的精神,学习他对同志的团结互助精神”。社论还着重强调,王崇伦的创举证明“广大职工的技术改进和合理化建议,是改进企业的新生力量,是突破旧的生产水平,促进劳动生产率不断高涨的重要方法”,企业的党、行政、工会和青年团组织“必须注意支持企业中新生力量的萌芽,及时处理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大力推广主要的先进经验,积极改进技术,根据实际情况广泛开展机械化自动化运动”。

同年4月至7月,全国总工会在北京举办鞍钢技术革新展览会。在参加展览会开幕典礼后,王崇伦便与张明山、唐立言、黄荣昌、刘祖威、朱顺余、傅景文等7名劳动模范,向全国总工会提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建议书,提出:“采用技术革新的方法,发掘现有厂矿企业生产技术设备的潜力,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减轻工人的体力劳动,改善劳动条件,保障生产安全,保护职工的健康,是完全必要和可能的。”

随后,全国总工会第七届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第五次会议讨论和研究了王崇伦等提出的建议,完全赞成支持这一正确建议,一致认为工会组织应自觉地领导技术革新运动。会议作出《关于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技术革新运动的决定》,提出技术革新“是生产设备、生产工具、技术过程、技术标准、操作方法以及劳动条件等方面的改进与提高”,强调各级工会组织“必须十分重视并全力支持一切生产革新者的建议”“要善于引导技术工人、老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地参加技术革新运动”“发动群众,集中群众的智慧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应协助行政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工人技术熟练程度,掌握新技术装备,解决技术革新运动中所产生的各种新问题”“应建立与健全群众合理化建议委员会”等,号召全国工人、工程技术人员和职员积极参加技术革新运动。

采纳王崇伦等人的建议,全国总工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技术革新运动,广大职工纷纷围绕改进工具、改善工艺、提高质量、研发新产品、减轻劳动强度、实现生产机械化、半机械化等方面提出众多合理化建议和革新项目,不仅促进了生产技术水平的大幅提高,也促使广大职工精神状态发生深刻变化,对保证国家制定的经济计划完成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也是在1954年,王崇伦光荣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第一次会议上,王崇伦作了发言,他谦逊地说:“在党的教育和培养下,我和全国工人兄弟们一样,看到了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认识到我们工人阶级的重大责任,下定决心要努力学习,为祖国、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出一切力量。”此后,王崇伦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其所在的工具车间,被团中央命名为“青年工具车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60年之际,王崇伦撰文回顾党对他的培养,他说:“从解放的那天起,几十年来,党始终不渝地在关怀和鼓舞着我。党把我从一个旧社会的奴隶,变成了国家的主人、全国劳动模范;从一个普通工人,成长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先后担任了车间主任、厂长、鞍山钢铁公司负责人之一、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总工会副主席。我并不仅仅把这视为党和人民对我个人的信任,而是视为这是对我们工人阶级的关怀、信任和期望。”

面对荣誉,王崇伦没有自满骄傲,而是始终保持着一贯的谦虚低调的风格,总是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954年“五一”劳动节前,他在全国总工会举办的劳动模范座谈会上说:“在党的培养和教育下,过去我在生产中虽然有了一些创造,但缺点还是很多的。”他还说:“我自己心里最清楚,这个功劳应该归于党,是党的指引和关怀,才使我把理想变成了现实。”

用抓豆腐精神做好工会工作

1973年6月,王崇伦担任鞍山市总工会副主任。1975年3月,他又受命组建鞍钢工会,任鞍钢工会筹备组主任,鞍钢工会成立后任工会主席。在经历长时间工会基层领导岗位的历练后,王崇伦的领导艺术日臻成熟,对工会工作更加熟悉和了解,为其日后担任全国总工会*奠定了实践基础。

1978年10月,中国工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对工会工作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分析了中国工会的基本路线,确定了新时期中国工会的任务,是新时期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伟大的新起点”。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九届执行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王崇伦当选为全国总工会副主席。从基层生产一线,走上全国总工会的领导岗位,王崇伦并没有产生骄傲自满的情绪,而是继续保持着工人阶级的本色,兢兢业业、踏实工作,在短时间内就熟悉了自己分管的工作,竭尽全力为职工群众办好事、解难事。

1980年8月,根据组织安排,王崇伦到哈尔滨市兼任市委副*,按照分工负责财贸工作。到任后,当得知群众长期存在吃豆腐难的问题时,王崇伦便把解决群众“吃豆腐难”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一连40多天跑遍城区29个豆腐坊,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解决了一个拖了十几年的“老大难”问题。1981年3月,《人民日报》刊登陈坚发采写的新闻报道《王崇伦抓豆腐》,称王崇伦“到车间摸索泡豆、磨浆、过罗、煮浆、煮脑、压型等六个环节的‘优选法’,总结推广了在这方面搞得比较好的南岗豆制品厂的经验,建立了标准化的工艺操作规程和质量检查制度。还组织职工选举出18名经验丰富的车间主任,做到每个车间都有两名主任轮流值班,严格把住了质量关”,与相关部门领导同志帮助开办起一个又一个新的豆腐供应点。

此后,全国各地报刊纷纷转载“王崇伦抓豆腐”的事迹,使“王崇伦抓豆腐”成为街头巷尾百姓热议的话题。*看过报道后,称赞王崇伦“抓豆腐抓得好”,说“我们应该有更多的这样解决市民生计的好干部”。胡耀邦看后说:“他(指王崇伦)能深入下去,抓到点子上。第一因为他有一定的知识,能够和大家一起改进设备;二是他有一股革命热情,扎扎实实的干。我们一些知识分子干部,没有这个本事,有的虽然名气很大,但做不了实事……要真正办点实事,不要在那空谈议论,凡是空谈议论而不办实事的人,恐怕是第一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不会干。第二缺乏革命热情和真正脚踏实地办事的精神。王崇伦同志正因为他有实际工作经验,会做这件事情,否则不仅不会干,连出主意也出不好。”

1983年10月,在中国工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一见到王崇伦,就高兴地握着他的手,笑着说:“你抓豆腐呵,抓得好!抓得好!”对于*的赞扬,王崇伦谦逊地说:“今后一定要照小平同志对我的期望,用当年抓豆腐的精神把工会工作做好,为人民多办好事、实事,让广大职工更好地把精力集中在‘四化’建设上去。”在这次大会上,王崇伦继续当选为全国总工会副主席。

改革开放后,工会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作用,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王崇伦思考的重点、工作的方向。他曾说:“现在,又是一次新的伟大转折,党中央率领我们开始了新的长征,热火朝天学技术、搞建设的形势又来了。任重道远,时间紧迫。这就要求我们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83年,在全国总工会召开的全国劳模、先进人物、先进集体代表座谈会上,王崇伦提出:“劳动模范、先进人物要坚定地站在‘四化’建设的最前列,做改革的促进派;要做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攀登科学技术高峰的带头人;要做不断加强和发展整个工人阶级团结的表率。”1985年,王崇伦到安徽调研时,对40多位省、市劳动模范说:“劳动模范光有苦干、实干精神不行,只有把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科学管理,同实干精神结合起来,才是具有时代精神的劳动模范。”

作为以技术革新闻名全国的典范,王崇伦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积极推动职工进行技术革新、技术创造、技术推广。全国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成立后,王崇伦当选为主任,他提出:“希望全国各地的技术协作、技术革新积极分子,继续发扬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共产主义风格,在十二大和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精神的鼓舞下,同广大职工一起,为把企业的生产转到新的先进技术基础上来,实现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作出贡献。”为了使全国职工技术协作委员会的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这一中心任务服务,王崇伦相继多次组织有关方面对我国职工技协工作的产生、发展、经验与教训进行研讨,并提出了改进新形势下技协工作的措施。此后,全国大多数省市工会及企业相继成立技协组织,技术革新、技术创造、技术推广硕果累累,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劳动模范和高技能人才。

2001年11月,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2年2月,王崇伦因病逝世,刊登在《人民日报》(2月26日第6版)的《不愿告别王崇伦》一文写道:“一个现代化的国家,不独需要科学家,也同样需要王崇伦。如今的时代,一个国家经济的增长,在相当程度上已经取决于技术工人的素质状况,取决于是否有无数像王崇伦这样的技术能手……我们可以引进外资,可以引进先进技术,甚至可以移植先进的管理模式,但我们不可能引入大批的技术技能工人。‘入世’后,中国将成为‘制造业大国’,时代需要更多技术精湛、勇于创新的技术工人,需要更多坚信‘有技术有技能才能有作为’的王崇伦。因此,我们不愿告别王崇伦,不愿告别一代杰出工人对于技术的追求与梦想,不愿告别一个普通劳动者激昂的发明热情和创新精神!”

这段饱含深情的文字,其实不独是悼念王崇伦,更多的是时代的呼唤,经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的中国,需要更多像王崇伦一样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技术工人,才能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2019年,作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各时期涌现的杰出代表之一,王崇伦被评为“最美奋斗者”。

图片翻拍自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百名劳模图片展”

作者:石绍庆

来源:《工会信息》编辑部

扫一扫下载《中国工运》《工会信息》电子订单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