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你发现了吗?
仙狐鬼怪、奇诡妖冶。
大多《聊斋》的影视作品精于此,也止于此。
很多影视强化表现的,依旧是娱乐性的情感纠葛和猎奇因素。
但《聊斋》的原著,远不止这些。
通过写鬼狐表现人性,用离奇的故事反映封建社会的世情,讽刺和批判它的各种弊病。
全书近五百个故事,除了常被影视改编的篇目,其实还有很多值得去阅读、解读。
《梦狼》,用父亲梦到在外做官的儿子变成狼的故事,讽刺为官不仁者如恶狼。
《席方平》这个伸冤无门的故事中,腐败的阴曹地府,暗喻了人世间的官场。
……
举个更有名的例子。
在《聊斋》改编的作品中,最有份量的,偏偏最不“聊斋”。
胡金铨的《侠女》。
“女版哈姆雷特”。
因父亲弹劾阉党而被追*,流亡在外,与书生顾省斋一见倾心。
有恩,她以身相报;有难,赴刀山火海。
也因恩怨难了,离开顾省斋,产下一子后,遁入空门。
孽缘已尽,皈依空门
顾氏香烟,绵延不绝
没妖术,没鬼怪。
只有人间恩怨循环往复之间的拿起、放下、拿不起、放不下。
《聊斋》中的侠妖鬼怪,还不就是人,与人的想而不敢,敢而不言,言而不行的理想和*。
再回到张绍刚在节目中一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
“为什么在今天,我们还要读《聊斋》?”
几百年过去,蒲松龄当年讽刺的世情弊病,有的依旧是民族的沉疴。
几百年过去,世事变迁,人性中的贪、嗔、痴,又何曾变过呢?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大批红极一时的文化类综艺,似乎又一次销声灭迹了。
《朗读者》止步于2018,两季寿命。
《一本好书》在去年完成第二季,再无后文。
道长的《一千零一夜》,时隔一年多,也还没有第五季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