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 怀左同学
01
人都是逐渐长大的,刚开始的时候容易沉于幻想,经历多了之后会逐渐成熟。
这段时间,我在重读《百年孤独》,刚开始的前两章,在故事推进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小细节,即女主人乌尔苏拉的变化。
如果你看过书,你会发现第一代男主老布是一个对发明创造特别有热情的人,当他鼓捣了很多年发明也没什么大成就时,他对探险和搬迁提起了兴趣。
不得不说,在马孔多,老布是领头人物,振臂一呼,应者云集。一群人跟着他去探险,结果再次失败,回来后他还没死心,一边抱怨我们在这个地方不行,享受不到科学的好处,一边继续准备,想着带村里人搬地方。
结果这一次,他失败了。
细看前面的内容,刚开始的时候,他老婆乌尔苏拉都能被他哄住。想买磁铁,他说我买了磁铁可以挖到金子,以后咱家就用金子铺地;想炼金,让乌尔苏拉贡献藏着的金币,结果被炼成了废渣。
之前的每次要求,乌尔苏拉都是同意的,就是刚开始不同意,后来也会被老布哄骗到同意。我们要注意一个细节,从某一天,具体来说就是老布还准备再次带着村里人搬迁的时候,乌尔苏拉变了,变得无比坚定,要老布好好待家里,别再弄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关键对话:
老布:既然没人走,那我们自己走。
乌尔苏拉:就在这,不走,因为我们在这里生了一个孩子。
老布发现无法说服,又开始老一套——哄骗,他骗乌尔苏拉说,我带你去一个好地方,那个地方非常神奇,各种金子,还有魔法,你有什么愿望都可以实现,你生病以后很快就可以好……
过去,乌尔苏拉也许就信了,但现在她已经不是傻白甜,对老布的瞎话,不屑一顾。看老布表演了半天,她开口:忘掉你那些疯狂的新鲜玩意儿,还是管管你的孩子吧。你的孩子自生自灭,就和驴子一样。
此后,老布再也没去探险。
就这个细节,我想到了许多。我在想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乌尔苏拉的变化,毫无疑问,主要还是老布一直以来对新事物的痴迷,一次次的失败,对家庭投入极少,让乌尔苏拉对情况有了全新的认识。另一方面,当妈前后的乌尔苏拉是不一样的,她会将更多精力放在孩子和家庭的经营上面,再去看自己的丈夫时,此前也许是“真棒,多才多艺”,现在应该是“不顾家,瞎折腾”。
情况变了,看问题的角度也就变了。
某一天开始,老布的瞎话不再管用,乌尔苏拉的自主判断意识越来越强,幻想逐渐减少,对世界和真相的认识增多。放在生活中也一样,有些男人觉得自己的另一半变了,谈恋爱时百依百顺,后来老对着干。其实这就是用僵化的思维去看对方,人都是成长的,换在对方身上也一样,会觉得你没那么体贴,也没那么照顾人了。
一切都在变化,人也在成长。
02
乌尔苏拉成了家中的顶梁柱,从最开头,一直撑到了最后。
似乎许多女性都是这样,在家庭中默默奉献,表面看男人是一家之主,但如果没有女性的操持,繁荣很快就会随风而去。
当老布沉迷于各种实验时,是乌尔苏拉在努力维持家庭的运转,当大儿子跟着吉普赛人走丢之后,老布抬头说了一句话,意思是挺好,对孩子会有帮助,后来也是乌尔苏拉出门去找的。
我在想,曾几何时,乌尔苏拉也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女孩,后来嫁给了老布,跟着他跋山涉水开创家园,在行进途中生子,在马孔多有了属于自己的家,接着有了第二和第三个孩子。
每一点经历,都会成为全新的人生经验,让她变得和之前不一样。
《百年孤独》这本书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跳跃式笔法,给我们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比如这中间人物都经历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具体有没有冲突,基本都不写,让我们自己去琢磨。
但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她一路上完成的角色转变和对生活的重新定义,以及她对于那个家的重要性。书中还有一个细节,当乌尔苏拉外出找儿子之后,老布一个人根本无法操持家庭,他手忙脚乱,又想做实验,又得照顾娃,整日唉声叹气。
等到乌尔苏拉回来之后,老布最惊喜的,不是老婆找到了什么新路线,完成了他以前想完成的事业,而是老婆终于回来了,家里的杂七杂八,终于不用他管了。
再不回来,家快垮了。
但这种成长也是有限度的,在一个时期内,曲折向上,到了某个阶段,平稳向前。乌尔苏拉给自己后来卡了一个大管家的角色,这个角色的由来,也是在与丈夫的长期磨合中找到的。没办法,他忙他的事业,家里的事业,交给了乌尔苏拉。
从不管到管,这是她的第一次身份转变。新位置会有新业务,新业务带来新思考,管的过程自然也面对松紧和深浅问题,可以明显看到,她跌跌撞撞,精明又糊涂地做了许多事情。
权力让人膨胀,乌尔苏拉开始操持一切,管得越来越细,越来越严格,除了家庭之外,她还管孩子们的爱情,管丈夫的生活模式,创业赚钱,教训家中的不孝子,赶走破坏家庭规矩的儿子……
一直到她晚年眼盲无法劳动的时候,她反而穿透时间的迷雾,看透了自己的一生操持,也看明白了许多事件的是是非非。
从管家到放权,从成熟到透彻,这是乌尔苏拉身份的第二次大转变。中间经历了太多太多的沉淀,世事洞明,原来都在许多年以后。
看到了更多丰富性。
03
前段时间我刚读完的《平凡的世界》,其实在秀莲身上,也可以看到成长和成熟。虽然秀莲在全书中都不算主角,许多时候像一个工具人,但在一些小事上,也可以看到她的个人意识的觉醒。
首先是在结婚对象的选择上,最开始她就有自己的想法,心中大概有一个图像,对于不符合图像的人,她基本都拒绝了。少安完全符合她的理想,虽然这样写有点假,但从另一个方面,可以看到秀莲的独立想法。
可以说,她一出场,就不一样。
刚到少安家时,秀莲完美契合,当然这种契合也是作家的刻意设计,我们也能想到,一个远嫁的姑娘,嫁的人家还是那么穷,每天连口饭都吃不上,一直喝稀汤,她肯定有许多心情不好的时候,而且即便心情不好,也没什么地方去说。
少安觉得秀莲刚开始百依百顺,可后来在一些事情上,逐渐不听他的话了。
当然,这只是他的想法,站在秀莲的视角看,她有属于自己的争取和对生活的看法。
她想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想和少安单独过日子,这些我们现在看,其实都可以理解,即使放在当时,也不算什么过分要求。
提议的背后,是想法,想法的基础,是需求。而所有的需求,都是秀莲对生活的理解和设计。纵观全书去看的话,秀莲的提议和决心在一点点提高,在我看来,那才是正常的,也是符合真实人性的。
另一方面,秀莲对家庭出了太多力,明处的风光让少安拿了,暗处的付出,其实都是秀莲在做。她从进了孙家之后,也处于一个逐步成熟和成长的状态,可惜最后路遥没给秀莲一个好结局,仓促退场。
想来这也是《平凡的世界》和《百年孤独》的区别,写得足够细,故事收尾就难;写得跳脱一些,纵向来看场面更大。
如果我们把秀莲和乌尔苏拉对标,或者在想象中将秀莲的故事线拉长的话,她后面肯定还有许多故事,帮丈夫管理事业,带孩子,照顾老人,也许还会有自己的新追求,未来帮孩子拿主意等等。
路遥把她写简单了,单拎出来,我们也能借助思考,想到更多更多。
其实我在读书时还会想到我妈。前些天和她聊过去的事情时,我随口说了一句:妈,你这一辈子也过得挺不容易的。她说,没事,我怎么样无所谓,关键是你们好就行。
如果我以前听到这句话,会觉得感动,但现在感到的,只有心疼。大道理我都懂,什么爱是往下传递的,父母更爱孩子等等,但我心疼的是,我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她的许多诉求和想法,都被日复一日的生活磨平了。
我们之间很少有更真实一些的对话,我这里讲的真实,是放开之后的那种倾诉。当然,这和身份有关,但其实我更喜欢听她聊点真实的想法。大人们总是囿于身份,觉得什么都不能和孩子说,在日子中,把需求揉成了抱怨,其实过去的我们,也都能听懂。
孩子只是小,不是傻。
角色真的会把人禁锢,另一方面,还有环境和条件。因为我见过同样年龄但处于不同环境的人,可以明显看到,人家的生活过得更丰富,一生的经历要多很多。
每次想到这些,想到这种先天性的因素对人的巨大影响,我也能只能默默叹息。
人生确实是一段旅程,但旅程,千差万别。
「后记」
还有个小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和家里打电话的时间变长了。以前真就一两分钟,完事就挂,现在会主动找话题,翻来覆去哪怕说些废话,也会把时间拉长。
希望我妈多开心一点吧。下午打电话了,她担心疫情,我说做好防护,别想那么多,咱掌控不了的事情,不要太操心。想多了,她容易睡不着。
唉,思绪万千,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