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特约评论员 白晶晶
“不是我的菜,我就这么坦率!”“不靠谱的大爷不比不靠谱小伙少”“还要找好看的,好看的找你啊?”一对男女嘉宾相谈甚欢,可得知男方家住7楼,大姐当即表态:“那不行,我上不去……”这些让年轻人“笑到打鸣”的对话,并非设计的桥段,而是相亲过程中大爷大妈的真情流露。
最近,老年“硬核”相亲节目火爆出圈。吉林卫视《缘来不晚》、辽宁卫视《爱的选择》、黑龙江卫视《相亲相爱》的节目内容,都在各平台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城市越“老”,老年相亲越火
值得注意的是,现场嘉宾妙语连珠、屡登热搜的几档节目,不约而同地坐标东三省,男女嘉宾也都是能说会道的东北人。我们应该看到,藏在偶然背后的必然。不容否认,东北人生来自带幽默DNA、说话都像唱二人转等性格特质,是传统电视节目得以冲破次元壁,并在社交网络平台广泛传播的基础。
深入观察就会发现,东三省36地市均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而老龄化程度越严重的地区,老年相亲节目越受追捧。因为,这里既不缺参与者,更不缺感同身受的观众。
需求决定供给的市场铁律,又一次应验。当一线城市相亲角里的老人,还在急于“推销”未婚配的子女,更多深度老龄化的三四线城市老人,正在勇敢找寻自己的伴侣。
加速衰老的人口结构,决定老人不再是边缘人,银发浪潮下的任何需求都值得被关注。
七普数据显示,我国老龄人口超过2.64亿,差不多5个人当中就有一位老人。2015年的相关调查显示,空巢老年人和独居老人在老年人口中占比超过50%。而在我国超过1.25亿的“一人户”家庭中,不知独居老人又占到多少?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寻伴难”将成为养老难的另一个重要剖面。
孤独,不该成为老年人的标签
人是社会性动物,但凡有得选择谁愿意离群索居?如果说,年轻人选择独居是“在人群中享受孤单”。对老年人来说,则恰恰相反,他们是被变相剥夺了人的社会属性。
我看过一则社会新闻,有位独居老人突发脑梗,用拖鞋敲地板长达20小时发求救信号,最终还是楼下住户报警才得救。而老年相亲节目《缘来不晚》的编导冷冰,也讲过她眼中老人的孤独和急迫——
2020年春节疫情期间,一位大爷因为子女在外地回不来,百无聊赖地在家里绕圈走,生生在地板上走出一圈印子;
一位80岁的老阿姨,身边同龄的朋友都不在了,独居的她选择跟电视里的人说话。电视里的人问你吃了吗?阿姨就回答,我今天吃的是什么。
还有位大姐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伴侣,就跟编导说,实在不行,你帮我找个女的也行。因为太久没人跟她说话了,她就想找个人唠嗑……
太多目光聚焦于年轻人的独居不婚、中年人的生活承压,殊不知老年人也有缔结亲密关系的需求,也有无法排遣消解的寂寞感难以忍受。独居的孤独和危险,都可能成为压垮晚年生活的最后一根稻草。
被无视、被压抑的老年性需求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老年人早已与性绝缘,性是年轻的产物,衰老的身体只需要另一个身体的陪伴,而不会因为*和诱惑相靠近。现实证明,这只是一种偏见。
在一期名为《老年人的情爱江湖》的新闻访谈节目中,受访对象是时年55岁的李明和62岁的胡天。节目组记录了他们在菖蒲河公园寻求伴侣的真实经历,也展示了老年人对性生活的需要,以及他们对爱的强烈渴求。
有研究表示,绝大部分的老年人性生活可以持续到70岁以上,其中一部分的人群会持续到80岁左右,少部分的人群到90岁还有性需求。可一旦性需求被忽视、被压抑,随之而来就是难以保障的性安全。
而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老年男性感染艾滋病的比例越来越高。据中国艾滋病/性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60岁及以上男性HIV阳性新发病例比例由2010年的7.41%上升到2020年的18.21%,其中大部分是通过性接触感染的。
老年人的性需求,并非洪水猛兽,更不该被指责为“老不正经”。那只是孤独的灵魂,渴望慰藉和陪伴。
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经历离异、丧偶的老年人,需要陪伴和依靠,人生的下半场不该只剩下孤独的空床。
老年相亲,并非和年轻人无关
表面上看,年轻人总被花式催婚搞得烦不胜烦。实际上,无论是“只想搞钱,不想恋爱”,还是高举“不婚不育保平安”的大旗,都是因为人生还有很多分岔路可以选。每选一次,都可能都像网剧《开端》一样,获得重写人生剧本的机会。
爱情对年轻人来说不是必需品,那是因为他们有很多方式可以填满生活,让自己充实快乐。
“可当人老了,什么事都忙完了,才发现情感才是真正的刚需。”“多少人一直到暮年才有机会做自己。年轻人看过后,或许更能想清楚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这些也是“硬核”老年相亲节目的内核所在。
即便我们还没到那个年纪,也可以从中有所领悟——“预习”老了的体验、观察老了的选择、领悟爱的真意,让缔结亲密关系回归纯真有爱……年轻人,别把老年人相亲当娱乐段子来看。
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正视老年人的爱与欲,打破社会的歧视与偏见,给老人“寻伴”提供理解和宽容的社会环境,也是为了每个人的明天打算。
责任编辑:李勤余 图片编辑:沈轲
校对:刘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