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观众。
领导也惊了,当时广电总局还专门邀请过一批专家、影评人,开会分析“阿凡达现象”。
……
由《阿凡达》造成的观影奇观还有很多。
而与观影热潮相对应的,《阿凡达》之后,中国的电影市场格局开始改变,国内3D电影产业呈现井喷之势,形成了一股3D热潮。
2009年初,中国内地只有80多块3D电影银幕。
为配合《阿凡达》上映,几个月后,3D电影银幕数量增长到了730块以上,比一年多了超过8倍。
一年内,全国的IMAX影院也从14家飙升到了100家。
十年后,国内IMAX影院已达到716家。
3D、IMAX、CG,这些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专有名词,全是因为《阿凡达》的到来才变成普及的概念。
事实上,在《阿凡达》引进之前,国内的IMAX影院几乎都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
因为建一个IMAX厅的成本高达千万,而无片可排、一般影片效果不好,能让影院连成本都收不回来。
直到《阿凡达》的出现。
3D电影成为热潮,IMAX观影成为主流。
2010年,在《阿凡达》的带动下,中国院线总票房达到101.72亿,首次突破百亿大关。
那一年,《第十放映室》对2010年的总结充满对中国电影未来的希望:“2010,100亿,都仿佛预示着一个全新时代的正式开始。”
02
好赚,拼了希望确实没有落空。
至少在《阿凡达》引进的10年内,国内的电影市场呈现了一片看似繁荣的景象。
有些长尾效应到今天依然深深地影响着部分中国观众。
技术和设备自不用说。
2012年4月10日,同样是詹姆斯·卡梅隆的作品《泰坦尼克号》,由2D转制成3D在国内重映,拿下了近10亿票房。
技术提升,的的确确提高了观影规格。
我们逐渐了解2D与3D,IMAX与巨幕,帧数与分辨率的区别。
多少人在那时为了解决同时在电影院戴两副眼镜的问题,拥有了第一幅专属的3D眼镜;多少人在李安的《中场战事》上映时,制作影院攻略,研究哪里能看4K 120帧;又有多少人,在走进5层楼高的IMAX影厅后,第一次感受到被光影包裹的奇妙……
△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剧照
不止我们。
在影迷的狂热支持下,2012年,中国和美国签署协议,放宽电影引进的数量限制。
不仅每年增加引进14部3D影片,美国片方的提成也翻了近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