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看病,血常规检查往往是最基础的操作。但不少患者拿到血常规检查报告单后很疑惑:这么多数值,到底应该看哪个?“↑”“↓”是什么意思?
血液主要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常规检查的重点是查看血细胞部分;而血细胞是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通过血常规检查中这3种细胞的检查结果,能大致判定血液的健康程度,进而判定身体的健康程度。
红细胞最主要的功能是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红细胞“↓”提示贫血。红细胞最主要的成分是血红蛋白。一旦红细胞的数值偏低,就相当于血红蛋白变少了,此时血液质量就会受到影响,运送氧气的能力也会变弱,易出现贫血症状,使人看上去面色苍白;一旦贫血久了,就会导致心脏病发生,甚至影响神经系统以及大脑。这可能由三大原因导致。
生成减少 红细胞生成减少可能是正常的骨髓造血能力出现问题,包括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摄入少,缺少合成红细胞的原料,也会减少生成。
丢失多 如果红细胞生产正常,就需怀疑是否有向外流失的问题,比如痔疮、血尿、消化道出血、胃肠道疾病等;女性的月经量过多也会导致失血过多,进而引发红细胞减少,出现贫血。
破坏多 有些人对某些消炎药、解热镇痛药比较敏感,血液组织被破坏;自身免疫疾病也可能导致自身免疫系统“*死”红细胞。
红细胞“↑”可能是病理性。这可能有病理性原因,最常见的是骨髓增殖性肿瘤,会引起骨髓过度生成红细胞。此外,先心病、肺心病等心肺疾病、肾脏疾病、肿瘤也可导致这种情况。
白细胞是5种细胞的总称,分别是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和嗜碱粒细胞,帮助机体*灭细菌、病毒,并监视身体是否稳定。只有体内有足够数量的白细胞,才会有正常的抗细菌或病毒攻击能力。
白细胞“↓”免疫力下降。如果白细胞低于正常范围,尤其是中性粒细胞低于1000/微升,人体抵抗力就低了;如果白细胞严重减少,发生感染的几率显著增加。
排除遗传因素外,引起白细胞减少的常见原因一般有4种:
一是骨髓疾病导致白细胞生成减少和成熟障碍,比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
二是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抗结核药、甲亢药等药物;
三是病毒感染,比如流行性感冒、乙肝病毒感染等;
四是患有免疫系统疾病,比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此外,部分患者是假性白细胞减少,是由于白细胞滞留在循环池中引起的,实际上体内的白细胞总数不低。
白细胞“↑”与感染相关。各种球菌引起的急性感染及化脓性炎症,比如中耳炎、扁桃体炎、阑尾炎、脓肿等;肺炎、败血症等全身感染,尿毒症、恶性肿瘤等都可导致白细胞增多。
血小板最主要的功能就是止血、凝血。
血小板偏低不一定要治疗。如果排除白血病等疾病因素影响,血小板低但程度不高,患者也没有出血表现,不一定需要治疗。当血小板低于6万/微升时,存在出血或感染的风险。
血小板偏高易形成血栓。血小板过高会影响血液流动,血流速度缓慢时,易出现血栓,进而引发心梗、脑梗,危及生命。骨髓增殖性肿瘤引起的血小板增多,还会伴有血小板功能异常,患者可能出现出血,也需要重视。